淮安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研究

2020-12-28 06:54陈敏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育对策建议乡村振兴

陈敏

摘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人才的成功培育,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能。本文分析了淮安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重点强调了乡村发展的“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2018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可持续供给。目前,相较于乡村振兴的需求,乡村从业人才数量还较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乡村人才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淮安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现状

近年来,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淮安市把坚持人才振兴放在突出位置,加大“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力度,着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大展才华,以人才振兴支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三农干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加大培训力度,每年选派100名左右的乡镇班子成员参加市委党校主体班专题培训,不断提升乡镇干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素质。实施乡村振兴头雁选育工程,召开乡村振兴头雁先进典型座谈会,开设淮上村居书记论坛,举办乡村振兴头雁能力提升研修班、村干部大专班、经济薄弱村书记精准扶贫培训班,全面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注重后备干部培养,实施定制村干工程,招选“振兴专干”、招聘“乡村白领”,拓宽源头活水。

(二)乡土人才引进培养不断加强

突出人才支撑作用,开展人才引进培育行动,制定《关于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的意见》,培养支持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乡村振兴人才。在“淮上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中,设立乡土人才项目,积极扶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每年评选乡土人才创业项目10个左右,分别给予30—100万元资助。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院所合作,建设9个农业领域院士工作站。开展“5000名基层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养1000名左右乡村卫生专业人才。与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定期组织高层次农业人才专题培训和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启动“万企联万村人才促振兴”行动,推动乡村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将每年的9月20日设立为“淮安人才日”,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支持高质量跨越发展。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断推进

从2018年起,全市每年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职业农民4万人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年均递增5%以上,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53%以上。以生产经营型农民为重点,每年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400人以上。到2020年建成实训基地(田间学校)100个。

(四)特色产业培训不断强化

根据各乡镇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把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现代农业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内容,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例如盱眙围绕龙虾全产业链,就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品种选择、品牌打造、策划包装、生产加工、电商物流、智能农业等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专题培训。开设全国首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龙虾养殖与营销专业中专班,开展“乡土人才”专项培训,对全县虾稻综合种养大户进行集中培训和深造,专家教授与农民面对面零距离互动交流,注重培养一大批县乡两级技术人员,为虾稻共生推广提供智力保障。已开展虾稻共生专题培训班8期,受益人员1360余人;组织专项培训3期,培育“乡土人才”189人,为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淮安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一是兼业农民日益增多,尤其是小农户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农忙时在家收耕种,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进城务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及雇员很少,大部分都是“小农户”的留守人员。留守农民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和素质偏低,主动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相对于城市,农村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等公共服务不完善,成为制约农村人才引进的短板。

(二)培训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利用

存在培训资源较为分散,沒有及时进行整合及科学利用的现象,各个单位及组织缺乏有效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培训,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参加此类培训的积极性。

(三)培育条件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培育设施陈旧老化、教育实训条件不配套、信息化建设不到位,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等问题。尚未建立完整的、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四)课堂教学与实践未能紧密结合

培育形式大多以PPT、讲座、会议、参观等为主,而远程教育、小班授课、田间教学、技能训练、实践培育等形式尚未完全普及,农民难以将所学的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影响培训效益。

三、推进淮安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开展人才引进,促进乡村人才回流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乡村人才要振兴,首先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状况,想方设法将人才“引回来”,实现“人才回流”。一是吸引优秀毕业生返乡。对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遴选、选拔、吸引一批有志于扎根农村基层、促进农业发展的青年大学生返乡。在经商办企业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整合农村产业资源,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所学,到广阔的农村去创业。二是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积极出台、完善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创业政策,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帮助返乡创业人员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鼓励社会贤达返乡。社会贤达群体往往经济基础较好,综合素质高,在乡村里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组织能力强,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乡村建设。要积极鼓励社会贤达回归家乡,扎根家乡,带着项目、资金、情怀到乡村投资创业。

(二)多手段引才引智,集聚乡村人才智慧

一是吸引城市专业人才投资创业。通过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农商文旅体产业深度融合需求,重点引进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品牌策划师等人才,实现“产业引人”。二是通过项目入驻形成人才引入“洼地”,深挖与项目有关联的人才,实现“项目引人”。完善城乡、区域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促进城市专业人才能够下得了乡,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三是吸引科技人员下乡合作创业。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人才优势,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对农业生产开展技术咨询、业务指导和人才培训,积极推广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与高校院所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整合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鼓励专家学者带技术成果到乡村创业。引导人、财、物等各类创业要素向农业科技型企业集聚,有倾向性地向农业企业布局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

(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培训质量

农民是在农村土生土长起来的人,他们的根在农村,他们的家在农村,因而对农村最具真情实感。大多数农民虽然热爱农业生产,不愿远离家乡,但是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对农业生产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了解,为此,应完善培育职业农民的教育体系,探索系统性的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依托农广校、乡村振兴学院、职业院校等现有平台,加强对农民的农业专业技术教育。實现当地农民的职业化,真正打造一支扎根农村、稳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一是在培育对象遴选上,要直面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突出实用性。加大应用型、实操型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育力度,二是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实际需求,围绕综合素质、生产服务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合理选配师资。三是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才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把时间因素考虑进来,结合培训内容,把培训按时、按期有序划分,才能提高培训的效率。四是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可以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把教育培训搬出教室,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实地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培训中得到能力的提高。推行菜单式、启发式和案例式培训,广泛开展互动式、参与式培训和实习实训,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制定农村人才管理办法,建立制定人才认证办法、等级评定制度、考核制度、退出机制。对农村各类人才进行分类划分,把农村人才的范围延伸到拥有一技之长的“土人才”,以及行业带头人等,明确人才等级认定标准及程序,颁发相应等级证书。打造人才数据库,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人才考核制度,每年对人才进行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维持、提升其等级,严格实行退出机制。

(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乡村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关键还要能“留得住”,才能保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关键。一是营造良好的乡村干事创业环境。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使事业编制、专业技术职称、经济待遇等资源向乡村倾斜,把到乡村基层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探索创业融资模式,利用社会资本建立创业扶持基金,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融资体系。二是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住房、医疗、交通、通讯、网络、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内容,切实解决农村产业发展落后、居住环境差、教育水平低等实际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返乡下乡人员能够安心留在乡村创业。

猜你喜欢
人才培育对策建议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