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2020-12-28 13:39李丹丹宋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9期

李丹丹 宋伟

【摘要】目的分析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9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联合组(3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联合组实施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中耳积液吸收情况及复发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对照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水平为(33.72±5.19)dB,与联合组的(33.49±5.13)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治疗后,对照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为(20.62±3.18)dB,高于联合组的(17.42±2.9l)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联合组中耳积液吸收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联合组患儿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P<0.05)。联合组的总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纠正其听力异常、中耳积液,减轻患儿的痛苦。

【关键词】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DOI: 10.14163/j.cnki.ll-5547/r.2020.19.039

作为儿科常见病,分泌性中耳炎引发的听力异常、中耳积液等症状,会对患儿的日常生活产生诸多不良影响[1]。手术是临床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利用耳内镜的引导作用,置入导管进行引流[2]。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则可通过切除腺样体这一操作,改善耳道结构。为确定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69例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般资料选择本院儿科于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69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联合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1.6)岁。联合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1.7)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单纯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于耳内镜引导下,仔细探查患儿中耳腔积液及鼓膜病灶状况,根据患儿积液分布特征,选择于患儿鼓膜后下方或前下方作一弧形切口(lmm左右),利用微型吸引器吸取患儿积液,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待积液全部吸出后,采用适量地塞米松溶液清洁中耳腔,参照患儿耳道形态修剪T型通气管,并经弧形切口置入通气管,调整通气管位置,确保其与弧形切口充分连接(无明显间隙)后,常规实施通气管引流。术后常规给予患儿抗感染处理。

联合组实施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辅助中耳炎患儿取仰卧位,以软垫适当垫高患儿肩部。经鼻置入鼻内镜,并经患儿鼻腔置入双小号导尿管(经鼻置入,经口导出),两端打结后,牵拉患儿软腭,充分暴露鼻咽部。于鼻内镜引导下,采用电动鼻外切刨切除患儿的腺样体,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患儿的下鼻甲、咽鼓管咽口等正常组织。检查腺样体无残留后,采用肾上腺素压迫出血位置1-3min,给予患儿电凝止血。检查无其他出血点后,实施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流程与对照组一致。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中耳积液吸收情况及复发情况;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鼓室硬化。两组患儿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评估患儿复发情况。出院当天,评估家长对患儿治疗的满意度状况,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lOO%。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变化治疗前,对照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水平为(33.72±5.19)dB,与联合组的(33.49±5.13)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为(20.62±3.18)dB,高于联合组的(17.42±2.9l)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对照组出现2例术后感染,4例鼓室硬化,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联合组仅出现l例鼓室硬化,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中耳积液吸收情况及复发情况术后第3天,对照组27例中耳积液吸收,吸收率为79.41%;联合组34例中耳积液吸收,吸收率为97.14%;联合组中耳积液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对照组中5例复发,复发率为14.71%;联合组未见复发;联合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治疗满意度对照组中,7例不满意,20例一般满意,7例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79.41%;联合组中,1例不满意,21例一般满意,13例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97.14%;联合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发病率的升高,这类常见儿科疾病的治疗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手术是临床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这种疾病的病灶较为特殊,手术实施相对受限,一旦操作不当,容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影响患儿听力功能的恢复[3]。因此,如何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所在。

经耳内镜鼓膜置管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这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原理为:向患儿耳道内置入耳内镜后,医师可借助耳内镜的清晰视野探查中耳、鼓室病灶状况,并经鼓膜置入导管,以吸出患儿病灶区域的积液,纠正其临床症状[4]。本研究表明:这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尚可。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也是一种微创技术,这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机制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产生主要与腺样体肥大有关[5]。腺样体内储存较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当出现腺样体肥大症状后,肥大细胞数量的增加诱导大量炎症介质形成,引发中耳炎;同时,这一病变可造成咽鼓管堵塞,干扰患儿的正常吞咽,并引发分泌物反流,加剧中耳炎症反应[6]。经患儿耳部置入鼻内镜后,可于鼻内镜引导下,准确确定患儿腺样体位置,并切除该组织[7]。随着腺样体的切除,耳道内致病菌减少,炎症介质生成机制受阻,患儿的中耳炎得到明显改善。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方法的应用优势分析如下。①促进中耳积液吸收。分泌性中耳炎形成后,患儿中耳、鼓室聚集大量积液,影响患儿的听力[8]。实施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后,通过开放鼓室环境的形式,消除鼓室负压状态,并吸出内部残留的积液,缓解患儿的一系列症状。而将这一手术治疗方法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手术联用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切除患儿肥大腺样体的过程,可减少病灶区域聚集的致病菌,降低炎症介质浓度,抑制中耳积液的形成[9]。因此,二者合用,可有效改善中耳积液状况。本研究证实:术后第3天,联合组中耳积液吸收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纠正听力异常。分泌性中耳炎形成后,这一炎症病变对患儿听功能的影响,在为患儿带来一定痛苦体验的同时,还会干扰其正常学习和生活。给予患儿单纯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纠正患儿鼓室负压状态、吸出积液,可改善患儿的听力。而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鼻内镜、耳内镜可为医师提供清晰的术野,便于医师准确切除腺样体,开放鼓室环境。这种联合治疗模式可纠正患儿的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与腺样体大量肥大细胞刺激有关)、鼓室环境改变等病因,促进患儿听力的恢复。本研究证实:治疗后,对照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为(20.62±3.18)dB.高于联合组的(17.42±2.9l)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减少并发症形成。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灶位置较为特殊,加之患儿耳道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其对临床治疗安全性的要求较高[10]。单纯采用经耳内镜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虽然术中耳内镜的使用可确保鼓室术野的清晰度,但由于患儿耳道环境较为狭窄,手术操作仍然可能为患儿带来一定的并发症风险。而将该手术方法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用后,于鼻内镜下切除肥大腺样体后,患儿术野范围扩大,医师在做弧形切口、置入导管等时,不易损伤周围组织,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小。本研究证实:治疗后,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降低复发风险。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易复发特征[11]。相对于单纯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而言,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引入,则可帮助患儿清除耳道内的细菌、病毒等致病菌,降低炎症介质浓度,缓解炎症反应。术后出院后,由于患儿的耳道内致病菌较少,中耳出现炎症反应的风险较低[12]。本研究證实:两组患儿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联合组患儿复发率O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可以促进中耳积液吸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秀娥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4):2540-2541.

[2]张红杰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当代医学,2019. 25(34):132-134

[3]韦军.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8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9,23.

[4]白璐月.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短期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8):3246-3248.

[5]杨光章,韩琳.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在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1):64-66

[6]黄志伟,林伟年,廖军,等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睡眠质量调研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4):449-451.

[7]聂雷,李慧,刘煜,等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系统医学,2019,4(3):96-98.

[8]洪晓林,阮冠鑫,梁友情,等.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贵州医药,2018,42(10):1250-1251.

[9]连海滨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2):37-39

[IO]刘红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工程,2018,26(3):91-93

[II]张会增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中国民间疗法,2018,26(3):62-63.

[12]孙宝珠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0例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2017.38(9):109-111.

[收稿日期:2020-01-14]

作者单位:116000大连市儿童医院五官科病房

通讯作者: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