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时代教学需求的课程思考

2020-12-28 11:51金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南区儿童学校

金艳

2020年开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病毒灾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居家隔离、线上办公、线上学习……我们发现,在疫情之前已经关注到互联网时代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学校,在应对这场危机时,更从容、更高效,他们主动迎接变化,将疫情下的被动转变为深化学校课程变革的契机。疫情之下,我们如何更全面地关注正在经历的大事件、关注人的发展,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重新思考互联网时代下学习的内涵

首先是重新界定学校。学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处实体建筑,只要有学习、有成长、有链接的地方就是学校。其次是重新认识儿童。儿童作为组织中的个体,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或容器。今天的儿童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应当运用现代技术和思维重新设计、指导儿童的成长。真正把儿童看作完整的、独立的人,贴近儿童真实的生活,从而去建构儿童的认知世界。最后是重新理解学习。中关村三小提出:学习是儿童的足迹所至和人际关系所至,学习发生在互动中;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学习发生在链接中,链接学习、链接成长。而我们应当做的是给孩子们构建互联互通的学习空间,让学习真正发生。

处理好教学中的三种关系

首先是师生关系。所谓教学相长,教师的身份不再是权威的知识传递者,而是链接者、支持者、规划者、成长导师,需要重塑“育人”的功能定位。其次是教学关系。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新定位学与教,以设计思维重构学习。最后是道与术的关系。新时代的教师拥抱技术,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关注传统教学中的盲区,打破公办学校大规模大班额的壁垒,用技术提升对个体学习的关注,精准评价、提供自适应资源推送,帮助孩子成为自己。

云上南区,线上线下链接学习全过程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老师手忙脚乱、家长内心忐忑、孩子茫然无措。世界的发展瞬息万变,不确定便是未来最大的确定。云上南区的建构以儿童成长为基点,以学习为中心,与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共处,追求功能复合可变。在特殊时期,可实现全程线上学习;正常阶段可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需求。云上南区是资源库,师生均可利用其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是学习社区,根据课程学习的需求,建立主题化的学习社群和课程圈子;是学校发展共同体,家长、社区、教育专家、行政管理者均可在此交流、研究、管理;是学习大数据的集成端,记录下每个孩子的学习轨迹、成长轨迹。数据精准反馈学习状态,自适应性资源推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全面发展与优势潜能发掘的个体数据包让每个孩子自信面对人生。

课程重构未来

1.生活即教育,从儿童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这场疫情改变了生活,改变了世界。生活即教育是学校一直倡导的课程理念,我们关注儿童真实的经历,用研究的视角关注生活中的大事件,再将孩子们正在经历的重大事件融入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之中。疫情期间,南区课程中心的教师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契机,共同研讨出了“疫情中的我和我们”主题课程。以“疫情”为主线,聚焦“健康生活、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以4周时间为学习周期,从认识病毒、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到关注信息时代谣言的产生,认识、关注事件中个体的情绪,再到关注疫情中平凡的英雄、人类命运共同体,帮助孩子们认识个体环境、他人、社会的关系,引导孩子们在信息时代正确认识、筛选信息,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空间即课程,支持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学习

现代教育中,学校的空间建设可体现出它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学校空间建设以学习为中心,满足儿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空间的知识显性、学习方法显性、情感交流显性,共同支持儿童泛在、个性化的学习。

南区虚实结合的空间建设,实现了学习的全覆盖、全链接。同时,也摒弃了传统的学校装修风格,打造出图书馆里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只要有一个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南区一楼都是各种开放、可移动的图书馆,满足孩子们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小组共读、和好朋友伴读,也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读,可移动桌椅让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读。同时,我们在公共空间里嵌入课程,让教育无声浸润、无痕发生。首先是规则课程的嵌入。孩子们自行商量使用公共空间的规则,例如脱鞋后摆放整齐、安静不影响他人、爱惜书不随意折叠、阅读完将书放回原处等。培养规则意识,也是对育人目标“心无垠 行有矩”的回应。其次设置了问题墙和展示栏,帮助孩子们发现问题,协商、解决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在上面,嵌入学习方法的指导。最后,开放图书馆里嵌入了充足的电子查阅和互联网设备,作为培养孩子信息素养的重要空间,支持孩子们将好奇之心转化为求知之匙,开启探索世界的大门。空间是一个无声的老师,支持、引导孩子们走向内心的丰盛,体验生活与社交,强健体魄与心智,为孩子们实现时时处处的泛在学习。

3.因材施教,兼并分科与跨学科融合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具有合作力、表达力与创造力的川大附小南区学生。我们关注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习真实发生。主题学习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学习方式,关注还原事物本身与全貌,通过跨学科学习进行课程统整。为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聚焦学习探索,构建起了“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融通型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

(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以国家课程为标准,基于学科知识本身的分科学习课程。除了扎实的分班学习,孩子们还将通过学科大讲堂拓展知识,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2)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是基于学生兴趣与潜能,通过整合学科知识而开展的综合学习课程。学校分别开设了語言表达课程、艺术创作课程、空间设计课程、STEAM课程、运动竞技类课程,丰富孩子们的校园学习生活。

(3)融通型课程。学校创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儿童城市课程。以真实情景中的驱动性问题为起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规划学习内容等方式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在构建南区课程样态时,老师们站在小学全学段的教育视角,综合学校建设特色和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征,共同创设出极富南区色彩的两个项目化学习课程。通过“小农场+”亲密接触神奇自然,进入“我和我的校园”深度感受人文情怀。

以劳动促全面育人——“小农场+”

“小农场+”项目化学习课程结合体验式与实践式学习,将带领孩子们体验植物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衰老直至死亡的生长历程,让孩子规划、经营植物生长,在失败与成功中寻找植物生长的奥秘,自身实践并感知蔬菜水果的成长历程,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并懂得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劳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劳动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劳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孩子们的劳动、环保、公益意识,引导孩子们构建一个校园内的、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生态系统。

“我和我的校园”,你是我的好朋友

从一年级开始,孩子们正式进入了人生的崭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那么陌生而富有挑战。“我和我的校园”项目化学习课程结合6~12岁儿童心理特征,聚焦自我认同、同伴关系、空间创设、时间管理等四个核心主题,让儿童学会与自我、与他人共处,主动构建生活,合理管理时间。

五育一体,成长数据测评助力全面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数据画像区别于传统评价方式之处在于:精准、实证、个性化、去中心化,真正关注到每个个体的生命成长。以精准的教育数据诊断,自适应性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送,聚焦未来、助力成长,培养全面发展+优势潜能凸显的新公民。基于成长的儿童发展数据画像,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儿童的优势潜能,让孩子们自信成长。儿童发展数据画像是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支撑下的儿童多态成长,通过评价创新,让每个孩子在丰富的、可选择的校园生活中去发现并成为自己,让每个孩子站在学习的正中央、校园的正中央、未来的正中央。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区学校

猜你喜欢
南区儿童学校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
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超级组(南区)精彩掠影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