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艳 高泽荣 窦鹏飞 李丽媛
[摘 要] 板栗产业是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的主要产业,加强板栗质量监测与监管是农业绿色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迁西县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监测数据直接上传唐山“智慧农安”平台,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基于此,本文以迁西县板栗为例,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化管理及应用试验,以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化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板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中图分类号] TP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2-125-2
迁西县板栗又叫“京东板栗”,是河北省唐山市传统特色农产品,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板栗产业已成为迁西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现种植面积达4.66多万hm2,常年产量8万t。2019年,板栗购销鲜板栗平均价格18.34元/kg,最高达30元/kg,约向外销售5.61万t,实现直接收入10.28亿元。为持续发展板栗产业,做大做强“迁西板栗”,迁西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规范板栗产业发展的政策,打出“提品质、拓市场、壮龙头、亮品牌”组合拳,着力推动板栗产业高质量发展。
1 迁西县板栗发展情况
1.1 县政府出台政策规范板栗产业
为维护板栗品牌形象,2017年以来,迁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先后多次印发《关于禁止栗树树下使用除草剂相关工作的通知》等相关禁止或奖励性文件,推广有机生产,禁止使用除草剂,研究和推广应用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迁西县把禁限用除草剂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注重生态文明与板栗特色产业的有机融合,彰显了其板栗发展的特色之路。
1.2 形成保障板栗产业绿色生态的智能化监测与监管体系
2018年,迁西县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智能网络化监测体系,食用农产品倡导绿色、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遵循“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路线,采取“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审查、商标管理”技术手段,重点监控4个环节:产地环境监测、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检测、包装标识的规范。迁西县全面推动板栗专业合作社、农业示范园区等企业进入“智慧农安”平台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智能化管理。目前,迁西县板栗购销情况呈现3个特点:一是板栗收购价格均价创历年新高;二是板栗品質信誉不断提升;三是市场销售渠道明显增加。智能网络化监测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日常监管、快速检测、质量追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 智能网络农产品质量监测管理与追溯系统
2.1 APP移动手机终端与检测仪器联网定位
迁西县县级农业监督部门利用省级配套资金采购了种植农产品质量信息分析仪(智瑞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种植产品质量监控追溯盒(北京奥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又专门配套了“智慧农安”智能网络系统。通过农产品质量速测仪器的定位,内部装有自动识别功能二维码,“智慧农安”APP移动手机定位联网,把处理好的样品待测液按如下步骤操作:开机预热10 min,登录“智慧农安”APP联网定位,输入产品编号,选择品种(畜产品、水产品、种植产品)输入检测的种类,进入检测环节。
2.2 检测过程及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完成空白对照,把处理好的空白对照液放入仪器的第1个通道口,点击空白,3 min完成空白反应检测,其空白检测结果△A>0.3(最佳△A值0.4~0.8),点击保存;其次把处理好的样品待测液倒入比色皿,放入检测通道检测,3 min后检测数据结果直接可以上传至唐山市“智慧农安”平台;最后点击确定。远端进入移动终端APP,点击产品编号信息即可查询到该批次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可了解每批产品具体情况,并可通过质量追溯系统找到产地、运输环节等详细信息。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比对应用试验
3.1 试验方法设计
为了更进一步准确掌握监测数据稳定性情况,本文就板栗的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做比对试验。①不同仪器(智瑞达仪器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提供、北京赛必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瑞达、赛必达)、同一款试剂盒(种植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盒,北京奥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之间的对比,其检测结果见表1。②同一台仪器、不同农残速测试剂盒之间的对比(分别由北京奥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华洲科技提供,以下简称本物、华洲),其检测结果见表2。各选择50批次的鲜板栗分别进行检测,分5组试验,每组设一空白对照,一组阳性对照(市面上销售的含30%滴酸·草甘膦,生产批号20200103/121806),一组标准品对照作为参考(有机磷的标准品100 μg/mL,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提供)。试验用37 ℃恒温培养箱、百分之一的电子天平、漏斗等易耗品。试验环境条件25 ℃、湿度45%,同一人员操作等其他条件相同。
3.2 试验处理
3.2.1 检测样品的前处理。按随机采样的原则,从每一批板栗中抽取1 kg,再按四分法取样每批取50 g,将板栗上的泥土擦拭干净,将整个板栗切碎成1 cm左右的小块,再按四分法取样原则,用天平称取4 g样品放入样品瓶中,加入10 mL磷酸盐缓冲液,涡旋2 min(或静置15 min),后过滤静置,吸取2.5 mL于10 mL试管中,再按试剂盒说明书仪器的操作步骤进行。
3.2.2 空白与阳性对照处理。空白对照直接加入2.5 mL磷酸盐缓冲液于10 mL试管中。阳性对照按照滴酸·草甘膦使用说明中的兑水浓度量取,取0.3 g滴酸·草甘膦兑蒸馏水250 mL,其浓度约为0.36 g/kg,取2.5 mL于试管中;随机取标准品马拉硫磷4 mg/kg溶液2.5 mL于试管中,再按以上操作步骤进行。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1、表2不同试剂、不同仪器之间比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在阳性对照、空白对照都完成,标准品对照合格的情况下,种植农产品质量信息分析仪与种植产品质量监控追溯盒试剂相配合使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差异性相对比其他仪器好,且完成了数据同步上传;检测试剂可以在不同仪器间应用,检测数值结果也相对稳定。因此得出,农产品质量监管智能网络系统运行具有较可靠的技术数据支持。
4 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网络的监管实现了远程化管理,能快速将数据上报到平台,实现实时办公,简化检测、统计数据、开具产地证明等一系列程序,可使农产品(板栗)携带绿色食品的产地信息,真正实现了产品质量溯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网络的监管为板栗的产、供、销等环节争取了时间,保持了产品新鲜度,更好地维护了“迁西板栗”品牌的形象,就板栗一项农产品为迁西县农民增加1.34%左右的利润收入,巩固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成果,提升了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追溯试点通过移动终端APP,实时采集农事生产记录,实现了生产过程智能化。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通过移动终端APP,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行政管理、监督检查、抽样检测、技术指导等工作;乡镇监管机构对辖区内销售的农产品等开展快速检测,同时出具查询检测证明;乡镇监管机构通过移动终端APP,针对辖区内普通散户开展巡查指导和宣传引导,从而实现了生产过程智能化查询,实现了全覆盖智能化网络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