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的探讨及应对政策

2020-12-28 02:31郑波
今日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毕业生院校

郑波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议话题和关注焦点,本文将全面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服务提供参考,不断的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对人才的竞争,这不仅体现在高级专业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更体现在处于生产、管理第一线人员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处于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一般大多数为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成长为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目前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时期,逐步的迈向越来越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路径。但是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社会竞争力加剧,就业的门槛儿也越来越高。本科和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均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境况,而高职毕业生在社会文化的掌握程度以及学历等方面均与本科毕业生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故而在就业大环境中常常受到歧视,受关注的程度也有限。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议话题和关注焦点,本文将全面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服务提供参考,不断的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 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盲目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高职教育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在增加,但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变化却很小,没有从高职教育的实际调整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理论教育为主,主要教学目的是学生“专接本”,以升学率为本位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模式与高等大学的模式趋同,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也占很大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主要是学习成绩偏差,没有能力考入高等学府,只能将高职院校作为不得不上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在入学以后,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对以后的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导致了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混日子”,荒廢了学习的时间,而学校又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另一部分学生没有“混日子”,按照学校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时只注重理论教育,不关注实践学习,这样就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终所培养出的人才也只是不完整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二)毕业生就业区域差异大,就业不均衡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东西部不平衡的问题,东部经济明显优于西部经济,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会考虑到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就业,即使在西部的岗位更好,学生也不愿意到西部就业,具有代表特色的“北漂”、“南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除了东部西部的差异,城乡的差异也导致学生就业的差异。由于城市的经济较好,学生毕业后首先选择城市,其次是乡镇,基本没有学生选择回农村发展,最终导致基层缺乏人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全面、均衡的发展,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力度,出台政策鼓励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投身西部,参与西部大开发,但是由于西部经济落后,对毕业生所能提供的薪金、待遇等不足,不能吸引到所需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影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在东部,情况与之相反,东部的大城市有很多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些大城市生产水平很高,有很多大型的企业和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薪金、待遇明显优于西部,同时这些城市有高端的产业结构,能够强烈的吸引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加入,但是大量人才的流入,与产业所需人才数量有限之间存在矛盾,导致部分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影响了高职就业率。

高职毕业生就业区域差距问题,不仅影响毕业生自身的发展,同时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平衡,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三)实际就业率低、就业专业不对口

目前的毕业时就业率不能反映实际就业情况。根据部分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就业率统计时,是按照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书的签订数量为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率,让学生签订虚假的就业协议;部分学生对就业协议书缺乏认知,急于找到工作,草率签订就业协议,而在工作以后,对工作单位不满意,迅速离职,但是这部分学生也算入了就业率。因此,实际的就业率是较低的。

有些工作对专业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但部分这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由于自身和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学到深处,缺乏实际操作。这样在求职时,不能求职成功,只能选择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转行,这样就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毕业生就业工作差、稳定性差

高职教育与高等大学的教育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高职教育侧重应用,要培养以应用能力为主的高技能人才。但是在实际的学校学习中,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是传统的学习观念,只喜欢学习理论知识,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浅尝辄止,导致应用能力弱,不能发挥高职人才的优势。高职毕业生在应用能力差的情况下,找到的工作也都是回报低的工作。而高职生在学习期间投入了大量的教育成本,高额的学费、生活费及日常费用的支出,毕业生对于高回报的工作有较高的需求。这种低能力与高需求之间的矛盾让很多高职生陷入了就业困境。

与此同时,大学本科、研究生等高端人才不断涌向社会,也对高职毕业生的就是产生了冲击,竞争的加大进一步提高了高职的就业成本。但由于找到的都是回报低的工作,高成本低回报必然导致高职毕业生的频繁跳槽。伴随着频繁的跳槽,工作经验得不到积累,所能找到的工作回报不能提高,恶性循环之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自然得不到保证。

二、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政策调控和社会宣传

政府进行调控,促进就业的公平性。政府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坚强保证。国家是否制定倾向于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直接影响着其发展的维度。国家通过对就业环境的调控,完善人才的就业保障体系,从而可以使高职人员竞争公平,获得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会宣传,转变社会思想。通过社会的宣传,让人们对高职院校有全新的认识,认清高职的本质及社会作用,转变思想,摒弃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存在差异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职业技术和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

(二)加强高职院校建设

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提高教育水平必须有强大的师资队伍。要面向社会多渠道、全方位的招收和引进优秀教师,完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提升教学水平,对高职师资加大激励与制约力度。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要集思广益,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通过专业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其中专业委员由教师、专家、企业管理者等多方人士组成。企业管理者保证专业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专家保證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性,教师保证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多方共同合作,才能确保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同时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置时,要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和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设置。对于逐渐失去市场需求的专业,应及时调整或者直接淘汰,以此来节约教育资源。

(三)加强学生学习素质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学生入学时,学校就要开始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引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让学生具备目标明确,科学的就业规划,具备良好的就业心态。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重点,教育学生不应只注重学历教育,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通过深入学习,掌握核心技术;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训,将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训要求培养其良好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职业道德修养能否提升,取决于能否时刻保持自觉性,在工作中是否能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反省自己,保持良好职业道德品格。建议对高职学生建立长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可以在未来职业中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以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荣,爱岗敬业,谦逊礼让。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断增加,如何完善合理的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大量高职人才的滞留将会影响到毕业生的情绪以及社会的稳定,希望高职院校的能多途径解决就业问题,在不远的将来走向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毕业生院校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