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震
[摘 要]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是一项十分重大的项目,可持续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效避免脱贫后返贫现象的发生。基于此,本文紧密结合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庙湾乡盐市崖村的产业扶贫工作实践,对农村产业扶贫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以期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 农村;精准扶贫;产业扶贫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2-26-2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要想实现稳定、持续脱贫,需贴合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促进农村产业扶贫项目深入开展。
1 娄烦县庙湾乡盐市崖村产业扶贫概况
1.1 庙湾乡盐市崖村概况
盐市崖村位于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庙湾乡汾河东岸,是“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国家级贫困村,于2018年整村完成脱贫。全村面积4.5 km2,耕地面积50 hm2,退耕还林面积20.66 hm2。全村共249户562人,贫困人口82户23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2.50%。务工124人,务农153人,高龄老人84人,上学110人,学龄前28人。全年人均收入由2018年4 870元增至2019年8 367元,增长3 497元,增幅71.8%。
1.2 现有产业扶贫项目
1.2.1 农产品“爱心购”。2018年,盐市崖村共销售农产品20余万元,2019年共销售农产品68余万元,村集体共增收7万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增收280元,未脱贫户人均增收840元,25户种植户增收5 000元以上。2020年,盐市崖村已销售杂粮50万元,预计年销售100万元,村集体增收10万,贫困户人均增收400元,其中25户种植户预计增收10 000元以上。
1.2.2 爱心超市农用机具。盐市崖村扶贫队紧紧围绕“现代农业+扶贫”的工作思路,将现代农业发展同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爱心超市集中采购一批农用机具,共计14.70万元,其中包括拖拉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翻转梨、微耕机及核桃去皮机等11种农用机具。每年村民租赁农机具预计每667 m2需50元,全村现有耕田26.66 hm2,爱心超市农机具每年将节省村民2万余元,其中节省25户贫困户20 hm2耕地用具1.50万元。以此吸引了村民回村种地,解决了部分耕地弃耕撂荒等问题。
1.2.3 100 kW光伏项目。盐市崖村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占地1 200 m2,装机容量为100 kW,采取全额上网的运营模式,预计年发电量为14.6万kW时,上网电价为0.332元,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创收4.80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600元,人均增收200元。
1.2.4 “原生态绿色小镇”。2019年,扶贫队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的“村集体+村民+物业+种养殖”的“原生态绿色小镇”已全面建成。工作队组织专人拍摄“小镇”纪录片,编写项目介绍宣传单,且借助多种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招商,目前已为村集体增收1 500元。通过“小镇”项目设立的公益性岗位已解决2名村内剩余劳动力务工问题,每人年增收3 000元。
1.2.5 两村合作爬梯厂项目。扶贫队积极与邻村太原市政总公司协调、沟通,共同合作“羊圈庄村爬梯厂”扶贫项目,羊圈庄村负责整体运营管理,盐市崖村负责营销业务承揽,所得利润对半分配。2019年,完成冶峪河快速路改造项目部整条河道两侧7 km电缆隧道的支架加工任务,合同价120万元,为村集体创收5万余元。
1.2.6 中国移动机房租赁。扶贫队主动联络中国移动太原分公司,促成中国移动对基站位置调整至盐市崖村,在2018年8月已签订合同,合同期5年,年租金1.1万元,每年利润8 000元,为村集体创收提供了4万元的固定收益。
2 农村产业扶贫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基本问题
一是造血类产业扶贫项目的力度有待提升。部分通过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在独立发展产业时,易出现倒退现象。因扶贫队能力有限,兼顾面较广,脱贫户难以及时与扶贫队沟通,加之政府对其的持续扶持不足,导致出现产业持续造血能力下降的问题,使得很多造血类产业扶贫项目在脱贫攻坚期结束后面临不再发挥作用的问题。此外,某些建档立卡户在拿到产业贷款后,并未很好地将其运用在产业中,而是挪作他用,使得项目因断供夭折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是输血类产业扶贫经常存在采取分红的方式一兜了之,在实施输血类产业扶贫政策时缺乏精准性。
2.2 具体原因
第一,针对造血类产业扶贫项目,部分基层政府存在消极对待的问题,其将扶贫工作置于如何应对上级考核,较少花时间和精力带领贫困人口参与发展见效慢、周期长的造血类产业扶贫项目。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某些扶贫主体结合贫困退出考核标准作为工作重心,使得本就有限的扶贫资源应用在应付上级部门考核项目中,使得扶贫主体为了稳定建档立卡户脱贫不返贫的目的,选择短、平、快的输血类产业项目,忽视了造血类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使得造血类产业扶贫项目难以得到可持續保障。目前,“精英俘获”情况较为突出,一旦建档立卡户达到政府规定的任务要求后,部分人员会为了自己牟利而忽视带贫作用的发挥。此外,小额信贷支持力度不足,违规信贷行为突出,贷款支持作用有限,严重阻碍了造血类产业扶贫项目的有序开展。
第二,针对输血类产业扶贫项目言,合作分红是简单粗暴式的增加建档立卡户收入,使得通过分红达到脱贫标准,已脱贫的农户可通过分红使其在脱贫攻坚期不会返贫。由于产业扶贫观念落后,一旦过了脱贫攻坚期,要想持续分红还未知两可。在执行输血类产业扶贫政策时,各扶贫主体难以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对输血类产业扶贫项目进行科学分配,忽视了对产业扶贫对象的深入调查,在产业扶贫对象方面未进行合理分类,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实施产业帮扶。此外,贫困退出考核标准不具备考查产业扶贫精准性的优势,部分扶贫主体为尽快完成任务,而忽视对输血类产业扶贫政策的严格执行,严重阻碍了输血类产业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3 推动农村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造血类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对策
第一,推动造血类产业扶贫政策高效执行。为促进基层政策执行方式的转变,应适当修正扶贫政策导向,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将应对考核转移到全身心参与扶贫工作,将其作为产业扶贫工作的重心;要注重造血类产业扶贫项目在贫困人口持续脱贫中的作用,从根本上夯实脱贫攻坚战果。
第二,加大各方投入力度,确保贫困户所发展的产业项目能得到持续发展,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又要加大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力度,以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产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要注重保障体系的健全,加强金融、保险、科技等多方面保障体系的建设,既要加强信贷支持,又要加大保险的覆盖力度,在提高保额的同时将保险费率适当降低。此外,应发挥科研机构的优势加强定向扶贫,提供持续稳定的科技指导服务。例如,盐市崖村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即是扶贫队借助自身科技优势推出的产业扶贫项目。
第三,加强贫困户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既要加强对种养殖技术的培养,又要提高其自身的创业意识,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对电商、旅游等人才的引进,做好本地贫困户的旅游与电商知识的培训,以促进本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第四,杜绝“精英浮获”现象的存在,注重扶贫资源扶贫作用的发挥,使得身处弱势的贫困群体可以享受扶贫资源带来的效益,而并非某些人牟利的工具。与此同时,可树立扶贫典型,注重小额信贷政策的规范执行,将扶贫小额信贷成本降低,并注重对其的监管,以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能充分得到金融的支持。
3.2 输血类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对策
第一,注重产业扶贫主体、产业扶贫对象的产业扶贫观念的转变。面对利益时,仍存在诸多困难需破解,最主要的就是观念问题,要转变分红理念。脱贫攻坚阶段有分红,这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得已采用的单一性的产业扶贫方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该怎么办、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减少后又该怎么办等问题值得产业扶贫主体的反思,在产业扶贫观念上急需转变。此外,针对产业扶贫对象,则要向其灌输市场经济生存观念,以促进产业扶贫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确保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得到有效严格地执行,实施输血类产业扶贫的对象主要是不符合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即对愁吃、愁穿,不能接受义务教育、住危房、看不起病的贫困户实施输血类产业帮扶,采取资产收益帮扶方式,给劳动能力差的贫困户提供基本生存条件,避免陷入贫困深渊。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農户,则要取消其获得输血类产业扶贫项目的资格,鼓励其通过自身劳动摆脱贫困,逐渐斩断其依赖心理,提升输血类产业扶贫的精度准,将其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4 结语
脱贫长效离不开产业的支持,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需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注重问题的反思和梳理,从而实现产业扶贫升级改造,既要稳定脱贫不返贫,又要注重提升脱贫质量,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效,并为此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