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村有263道弯

2020-12-28 02:27沈军张浩书
地火 2020年4期
关键词:铺子海涛驻村

沈军 张浩书

2020年8月7日,立秋。

天高云淡,一片湛蓝。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三垭镇大铺子村,迎来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小金山油场坝,300多亩、1万多株花椒种植基地,红灿灿的花椒树压低枝头,释放出油浸浸的清香,芬芳扑鼻。

山坡上,一棵高大的、两人环抱的核桃树,数十年如一日,守护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亲历曾经的贫穷与苦难,见证昨天的扶贫帮困和今天的脱贫攻坚。

清晨或黄昏,35岁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彭海涛喜欢站在树下,凝望生机勃勃的村庄。东家盖新房,西家铺院坝,这家搞装修,那家打家具……村子里大大小小的变化,都有他的一份心血和牵挂,更让他满心欢喜。

不知不觉,彭海涛迎来了在大铺子村的第3个秋天……

山路弯弯

2018年7月6日,西南油气田华油公司选派出的扶贫干部彭海涛第一次走进大铺子村。

大铺子,彝语指“很多人住的地方”。地处九龙县东南部,距县城一百多公里,村委会海拔2500米,全村近千人口,除了种玉米、土豆,主要养殖牦牛、山羊、绵羊,唯一的经济林木是花椒树。

临行前,尽管做足了“功课”,也作好了心理准备,可是随着村第一书记阿布克的驾驶的汽车风一般驶进大山,望不到尽头的崎岖山路,还是让彭海涛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有些压抑……

工作9个年头的彭海涛,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全工程专业,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广安人。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技术员、营销部部长到基层单位负责人,四川泸州、重庆璧山、安徽定远都留下他青春的足迹:“没有头戴铝盔走天涯的豪迈,燃气行业也同样在坚守和付出。”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西南油气田公司向九龙县继续派驻扶贫帮困干部的消息,让彭海涛怦然心动。“能够到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了解当下中国最基层的生活水平生活状态,亲眼看到他们的改变,机会非常難得。”毫不犹豫,彭海涛第一时间报名。

申请得到组织批准。彭海涛回到重庆的家,平静地告诉家人将要去九龙,年过六旬的父母沉默了。“你长期身在外地上班,嫌三五个月不落屋还不够,非要跑恁远?”母亲也不停地劝说着他。高中同学、大学毕业恋爱成家的妻子贺利平愣着了,只有4岁的女儿咯咯笑着满屋子跑。

短暂的思考后,妻子默默地将丈夫的换洗衣服往拉杆箱里塞。“去吧,家里有我们。”父亲拍了拍儿子结实的肩膀,“好男儿志在四方,趁年轻,去闯一闯吧。”

家里的担子,全落在父母和妻子肩上。远行那一刻,彭海涛的眼眶湿润了……

从重庆到成都,高铁飞驰。从成都到九龙,一路向西。沿318国道翻过折多山,在新都桥转248国道,山越翻越险,路越走越窄,海拔越来越高,挑战着彭海涛的视觉神经和心理防线。当汽车从洋桥沟口拐进狭窄的乡村公路,彭海涛抓紧扶手,心一个劲下沉:“没得护栏,弯道又多又急,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沟,令人背脊发凉,汗毛都竖起来了。”偏僻而荒凉的环境,第一次让他感受到,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太苦了。

兜兜转转,也不知到底绕过多少道弯,车在大铺子村委会戛然停住,阿布克的说:“到了。”

蓝天白云,山风徐徐。空荡荡的院坝,挤满看稀奇的面孔。双脚踏地的刹那,彭海涛隐隐有一丝眩晕,眼前的一切,既期待又忐忑,既真实又陌生。

“2018年,整个村子还没脱贫,大多数村民家都存在脏乱差现象,牲畜乱跑,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然而,第一次踏上高原,真正走进彝乡的彭海涛,内心其实并没做好准备:“连脚都放不下去,当时脑子里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回去!”

村委会特意腾出来一间屋子,用作彭海涛驻村的居所。躺在简易的床上,彭海涛心事重重,辗转难眠。

皎洁的月光下,大铺子村的夜晚,宁静而孤寂。一种荒凉感在他心头滋生,蔓延。

乡村日常

开弓没有回头箭,与其选择逃避,不如勇敢面对。

彭海涛决心在大铺子干出个样子来。

“最先摆在面前的,是风俗和生活饮食习惯的不同。”彭海涛坦言彝乡和城里差别太大了,“语言不通,基本无法交流。”好在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地方和企业一直有援助干部驻乡驻村,其时,在尚未撤并的俄尔乡,除了西南油气田公司,还有成都青白江区、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企地来的同志。大家志同道合,工作一起交流,生活相互帮衬。

几乎没有过渡期,短短几天,彭海涛就融入了陌生的环境,投入新的工作中。

时光如水,云卷云舒。每当夜深人静时,彭海涛总是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寂静的天空和叠嶂的远山,神思悠悠,想远方的家……比想家更迫切的,是要让村民对自己认可。彭海涛深知,只有以心换心,带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村民脱贫。

因为家有女儿,彭海涛格外留心村里的孩子。9月1日,在村委会院子里的村幼儿园开学,唯一的老师,是刚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汉语名字叫杨培玉的藏族女孩央西。每天,30多个孩子从四面八方赶来上课,拼音识字唱歌跳舞,下课则像羊一样满山“敞放”。彭海涛暗自寻思,添置游玩设施,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硬件,孩子们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好的成长。

彭海涛的想法跟杨老师不谋而合。可是,村里根本拿不出一分钱来。一丝火焰,在杨老师明亮的眼睛里黯然熄灭。

办法总比困难多。彭海涛一边走家进户开展扶贫调研,一边向西南油气田公司派驻的带队负责人汇报。经多方协调,2019年5月底,用4.5万元帮扶资金完善幼教设施的“石油儿童乐园”正式投入使用。“这份儿童节礼物,让所有村民都对彭海涛刮目相看。”在杨老师眼中像大哥哥一样的彭海涛,有一股子拼劲闯劲,和一起驻村的倪强起早摸黑,顶风冒雨,累了顾不上歇息,饿了啃几口烤土豆,硬是赶在六一前安装好定制的玩具设施。“那一刻,他们又跳又笑,高兴得像两个大孩子。”

除了秋千、跷跷板、时空转椅和飞船滑梯,幼儿园还添置了电视机、课外书籍,接通了网络。眼前的一切,不仅是孩子,甚至连家长和村民的脸上都堆满了新鲜和好奇。“第一次感觉大山不再遥远,不再被遗忘。”杨老师笑逐颜开,“当然,娃娃们最喜欢的还是玩具,尤其是徐壹富那个娃娃,下课第一个冲出教室,跑去荡秋千。”

“孩子们待在幼儿园,放学都不想回家了。”除了丰富的课余活动,让彭海涛尤为欣慰的是,孩子们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一年级之前,十以内的加减法,现在孩子们都会了,脱贫要从孩子的教育抓起。”

很快,淳朴的村民打心眼里把彭海涛当成村里人,东家请吃饭,西家喊喝水,这家尝樱桃,那家摘花红(苹果)。看着村里一天天的变化,彭海涛对自己的驻村工作,第一次感到有了成就感。

酒不醉人

在大铺子村,自称三两酒量的彭海涛,醉过两次。

驻村工作其实也是“种庄稼”,春播夏耕,有忙有闲。检查、督查、夜校、村民大会,每个月的基础资料、卫生评比,每季度收入台账等等。两年来,彭海涛走遍每一家每一户,对全村扶贫脱贫情况熟稔于心。

“扶贫帮困只是第一步,让村民摘掉贫困的帽子,真正致富奔小康,才是脱贫攻坚的关键。”院坝前,火塘边,花椒树下,田间地头,彭海涛一次次掏心窝和村民促膝谈心。

贫困户尼胡乌沙,妻子患病,大女儿出嫁,小儿子读大二,靠其一个人养羊维持全家生活。彭海涛积极争取,通过国家兜底、政策补助、雨露计划以及医保和养殖,全家年收入1.5万元,使他拮据的生活得以根本扭转。

30岁的贫困户尼胡尔呷,双亲去世,一度游手好闲,虫草不挖,菌子不捡,巴望着“国家给的救济再多一点”。彭海涛几次找他聊天他都有抵触情绪,觉得别人欠了他似的。通过多次耐心细致的交流,尼胡尔呷渐渐改变了态度,开始料理家务,有时外出打工。人心都是肉长的。彭海涛相信,谁也不甘心戴着贫困这顶帽子过一辈子。

60岁出头的俄木铁沙,养“土蜜蜂”(中蜂)的历史得从10多年前说起。山高路险,交通闭塞,尽管花蜜纯正,营养品质上乘,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外界鲜有人知,更别说千里迢迢购买了。“好酒最怕巷子深,好蜜也怕无人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彭海涛帮其推销上百斤蜂蜜,增收1万多元。靠着勤劳的双手,俄木铁沙的养蜂规模日渐壮大,年初盖了新房,日子红红火火。一天,彭海涛上门了解采蜜收成,“小伙子能干又吃得苦,要是留在村上一直不走了,那才好呢。”俄木铁沙拉着彭海涛的手,留在家里吃饭。盛情难却,彭海涛端起掺了蜂蜜的酒,那甜蜜的滋味,让他心里醉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西南油气田公司等诸多企地连续帮扶,和村民不懈的勤奋努力,2018年大铺子村率先通过州级脱贫初步验收。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贫困发生率降为零,圆满通过省级脱贫验收检查。

“终于摘掉穷帽子了!”

“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的喜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大铺子村的上空。男女老少跳起锅庄舞,载歌载舞,举村欢庆。家家户户的青稞酒玉米酒,散发出醇烈而浓郁的酒香,醉了彭海涛和全村人……

回家的路

扶贫驻村干部,每个月有8天休假时间。

“一年大概能回10次家。”驻村两年,彭海涛对第一次回家的周折与艰辛,跟第一次进村的情形一样记忆深刻:“在大铺子村搭农村客运面包车出发,走40多公里盘山公路到洋桥沟口,转开往九龙的客车,在县城赶开往成都的大巴,再坐成渝高铁,起早贪黑,运气好的话一天能赶到,稍有耽搁得花上两天时间。”

驻村不久,彭海涛搭小面包车上县城买生活用品,刚从乡道驶入248国道,一处长期塌方的悬岩,突然掉下一块斗碗大的石头,“咣当”一声砸在车顶上。司机神情自若,一轰油门飞身跑开。彭海涛惊出一身冷汗,暗暗提醒自己,安全要时刻掌握在自己手中。再者,偏远闭塞的乡间,没有车就跟没长脚一样寸步难行。

3个月后,家人渐渐接受并理解了彭海涛的选择。父亲将自己的车钥匙,塞在他手里。有了车,彭海涛回家的次数并未增加,反倒是从早到晚,村子里总能看见他风风火火的身影。东家孩子发烧了,西家老人晕倒了,这家山羊摔瘸了,那家太阳能坏了,彭海涛总是飞快赶来,或拿药或送医院,或找兽医或叫人维修,尽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

对村民,彭海涛慷慨大方,召之即来。对自己,彭海涛却精打细算,能省就省。自从有了车,每次回家,都开车从张家河坝翻过麦地山,冒着一边悬岩落石,一边紧靠雅砻江的危险,从冕宁上高速到成都,将车停在朋友或熟人处,再换乘高铁。“跑了10多个小时,下车走路都是飘的,在高铁上打个盹,整个人都精神了。”彭海涛笑呵呵说,“到家使劲做家务,挣一个星期的表现,又该出发了。”

车轮下的日子过得飞快。

去年春天,妻子高兴地告诉彭海涛:“二宝来了!”

彭海涛喜忧参半,喜的是家里人丁兴旺,忧的是担心自己无暇照顾,扳着手指算预产期:“二宝出生时,自己原则上也结束驻村任务,能在家照顾妻儿了。”然而,为了取得2020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全面胜利,组织上延长了扶贫帮困驻村驻乡期限。“站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班岗,既是每一个扶贫干部的责任,也是我们石油人的担当,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

彭海涛把对妻子的愧疚和对孩子的思念埋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工作。

今年7月,彭海涛被抽调到泸定县参加脱贫攻坚全国普查,刚半岁的二宝突然拉肚子,医生诊断为“乳糖不耐受”,随即查出“轮状病毒”。妻子上午上班,下午请假跑儿童医院,整整一周都像在打仗。视频里,温馨的家乱成一锅粥,憔悴的妻子,病怏怏的二宝,忙得脚不沾地的父母,以及懂事的大宝,让彭海涛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恨不得长翅膀飞回去,挑起压在家人身上的重担。

彭海涛一直有个小心愿,就是把父母和妻子孩子接到大铺子村这片纯美灵秀的土地上,亲身走一走,亲眼看一看,感受彝乡的变化,向往美好的明天。

此心安处是吾乡。大铺子村早已成为彭海涛的第二故乡。

不说再见

驻村的日子转瞬即逝。

“无论是路过的成都,还是来去匆匆的重庆,都是老样子。”彭海涛对城市的记忆停在两年前。 “路通了,水通了,最重要的是村民的钱包鼓了,奔小康的好日子来了。” 他对大铺子村的变化却如数家珍。

“从没忘记自己是石油大家庭中的一员,更没忘记自己是代表石油人,竭尽所能帮村民做点事。”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而今的从容笃定,彭海涛说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一直在成长和成熟。驻村最大的收获是皮肤黑了、身体壮了、吃得苦了:“以后,不管多么艰苦的环境,多么恶劣的条件,都能把工作干好。”

“缺氧,不缺精神。”在阿布克的心目中,彭海濤“为人谦逊,对老百姓热情,更充满爱心”。

“致富奔小康,需要更多这样的年轻人!”彭海涛的驻村表现,让村支书维色古体赞不绝口。

“我会带着全村人的感情走。”彭海涛知道,自己终究会离开大铺子,重新回到熟悉的岗位。对这一天,他既盼望着,又生怕转眼到来:“以后有机会回来,再跟大家伙一块火塘叙旧,把酒言欢。”

除了成长和成熟,沉寂的大铺子村还让理科生彭海涛多了一份生活的浪漫。在村委会的花台撒下格桑花的种子,在满山杜鹃花前流连忘返。喜欢朱自清,也喜欢老鹰的彭海涛,渴望像鹰一样飞得高、看得远。

车轮是彭海涛的另一种飞翔。

来来去去,从洋桥沟口到大铺子村宣传牌,一共有263道弯。彭海涛根本记不清自己进村出村多少回,却将山路上的弯道数得一清二楚:“进村子就算到了家,不用再数了……”

任何困难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所有弯道所有坎坷,在勤劳勇敢的人们面前,都终将变成坦途。

“年长一点的国家政策兜底,年轻人学技术勤劳致富,小孩子读书学知识,才能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彭海涛知道,脱贫摘帽只是攻坚阶段性的胜利,乡村振兴——才是大铺子村的希望和未来。

两年来,陪伴着彭海涛驻村的,还有一套石油红工衣:“只穿过一次,村民就记住了我是中国石油的。”

撤乡并镇前,大铺子村是俄尔彝族自治乡海拔最高的山村。

俄尔,彝语指“青瓦”——人们以前用青石块盖房顶,后来慢慢聚集在一起,就表示一片有青色瓦的人住的地方。

在大铺子村——身为扶贫帮困、脱贫攻坚队伍一员的彭海涛,那么普通,那么平凡。

在川西高原——那抹“石油红”,如同一束光,映照着偌大的“青瓦”,那么绚烂,那么温暖。

猜你喜欢
铺子海涛驻村
良品铺子包装受众消极感知因素的挖掘与修正
罗海涛作品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糖果兔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