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满 张昌文
“给我十万荒山,成就绿色事业”,一位热血青年向组织许下铮铮誓言后毅然踏上他乡热土,在新宁这个第二故乡一干就是60余载,从“弱冠”至“耄耋”,几十年如一日同山林为伍与植物作伴。他就是“银杉之父”罗仲春。
罗仲春,1935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级工程师,1957年从长沙林校毕业,先后担任过湖南省新宁县万峰林场副场长、场长、林科所所长、县林业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共发表论文66篇、专著4部,获科研成果奖22项,尤其在银杉繁殖、珍稀树种引种驯化、植物多样性保护、铁皮石斛栽培等方面有精深研究,先后荣获“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崀山申遗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含辛茹苦为林业发展孜孜不倦
罗仲春一生都在和植物打交道,1979年在新宁第一次发现银杉和资源冷杉后,便开始从事银杉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基层实践后,他终于把“喜凉、喜雾、喜肥、喜洁;怕高温、怕渍水、怕空气干燥、怕虫”的银杉从高山迁到丘陵区“安家落户”。1987年,他开始了“银杉生产性试验研究”,在县林科所的植物园内,模拟银杉原产地的生态条件建起仿生园,大规模栽植银杉,奋斗20多年,累计培育出银杉苗12600多株,为全国天然银杉数量的3.8倍,造林近1公顷、定植1112株。现在这片银杉林成为我国海拔最低、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苗木规格最全的人工生产基地。罗仲春由此被誉为“银杉之父”。
探索绿色“奥秘”,需要不断深入深山考察。罗仲春先后组织参与了7次大型考察活动,踏遍了新宁的山山水水,基本摸清了全县植物的家底。为编写《湖南树木志》,罗仲春带领考察组成员每天都进山,越采越远,一步步向舜皇山主峰及天然林腹地进发。1979年7月24日,为了寻找“宝物”,他们一行三人不顾林内蛇虫多、山蚂蟥多、狗熊多和浓雾弥漫的危险,深入腹地海拔1600~1700米的地段进行考察,采下标本已是下午4点,下山时迷路了,误入悬崖绝壁上进退不得。最后,他们把脚上的绑腿带解下,加上采种用的两副棕绳,全部连接起来,慢慢沿着一条宽约30厘米的石缝下滑才得以脱险。这次考察,发现了国家Ⅰ级保护植物——资源冷杉,是湖南的首次。
2010年8月2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崀山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庆贺申遗成功的时刻,人们没有忘记罗仲春的重要贡献。从崀山申世遗攻坚战开始,罗仲春就被聘为技术顾问。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他将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2008年至2009年,罗仲春先后3次全程陪同中外专家考察崀山。2009年4月至5月,正值崀山丹霞石壁上鲜花盛开最多最美的季节,罗仲春抓住有利时机,向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崀山丹霞石壁上四季不同的景观植物。看到罗仲春对崀山植物多样性如此熟悉,专家组将修改崀山生物多样性科考报告的重任也交给了他。通过罗仲春和专家组的共同努力,一部完整的、全面的《崀山生物多樣性考察研究报告》胜利完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时年 73岁的罗仲春全家总动员: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孙女、外孙女齐上阵,一家八口参与编著了中国第一部丹霞地貌生物多样性图谱。他用13年的辛勤劳动编著了《新宁植物》一书,加上有关考察研究报告及生物多样性图谱,为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舜皇山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林业、环保、农业、医药、旅游、园林等多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资料。
悉心指导为林农致富殚精竭虑
虽然退休多年,罗仲春仍然经常深入农村,悉心指导,为科技富农竭智尽力。
他运用林业科研成果引导林农发展南方红豆杉、楠木、香榧、青钱柳、三尖杉、野生百合、七叶一支花、白芨等特色树种,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使群众不砍树、不烧炭、不开荒也能致富。崀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按照保护条例,山上的树不能砍,地下的矿藏不能挖。罗仲春苦苦思索如何为景区人民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思索中,他想起在过去的多次考察中,发现崀山石壁上生长着居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因它是滋阴清热、抵制癌症、益寿延年的珍贵药材,市场上每公斤鲜品价达1600多元。为此,他着重开展了“铁皮石斛的原生态栽培”研究,每天都坚持做实验,一天4次记录铁皮石斛的生长温度和湿度,对几万个铁皮石斛样本进行物理因子分析研究。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铁皮石斛与铜皮(细茎)石斛森林立体原生态栽培实用技术研究”于2011年7月通过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2013年7月,罗仲春祖孙三代共同出版了《铁皮石斛原生态栽培技术》一书。成果在全县推广后,至今已种植33.33公顷。最大的种植户种了4公顷、搭建大棚60个。2012年,新宁县委、县政府将栽培铁皮石斛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罗仲春经常亲自上门做技术指导,多年从未间断。黄龙镇茶亭村陈孝柏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但是,他基本上每10天去做一次技术指导。这对年近80高龄的他来说是不小的考验。2013年12月的暴雪将基地所有大棚全部压塌。罗仲春听到信息后,冒着生命危险赶到现场指导救灾、整理苗木。直到所有的大棚重新建好,苗木又焕发生机后,他才露出放心的笑容。仿佛那不仅是别人的苗木,更是自己的珍宝。他让无数群众致了富,却从不收一分钱。他随便拿一项技术入股都可能成为富翁,却总把技术无偿传给农民,希望他们种植更好、发展更快、赚钱更多。
无私奉献为社会造福永不停步
罗仲春是群众爱戴的老专家,更是无私奉献的好榜样。他为人处事低调平和,谦逊温良,但在“发展林业、致富百姓”上,总是当仁不让,一马当先。走进他的家,几张桌椅、一个冰箱、一台旧电视,简单而朴素,最多的是书。到省里领奖,没有一件像样的西装,曾3年未买过一件新衣服。由于常年跋涉在潮湿阴暗的地块研究植物,罗仲春落下了一身职业病。尤其这两年年事已高,双腿痛风和风湿关节炎让他寸步难行。但是他每天坚持写植物日记,哪怕生病住院也从未间断。人们问起时,罗仲春用朴实的话语道出心声:“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我现在还记得当年向组织上的保证,年满85,身体不大好动了,但脑筋还清醒。坚持写日记,是要为后面的人继续研究这些植物提供参考资料。能做一点就贡献一点。”
罗仲春是平凡的,但他用孜孜不倦的拼搏,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罗仲春是普通的,但他用默默无闻的奉献,铸就了林业科技的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