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山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对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大了重视力度,深入挖掘其技术的价值,从多个角度创新,以促使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杂交水稻进一步推广。基于此,从现阶段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入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中浙优系列为例,探索了中浙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中浙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1-0047-02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有1/2以上的人口将稻米作为日常的主食。进一步推进杂交水稻的推广,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增产与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但现阶段存在杂交水稻种子成本较高问题,此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因此需要合理地开展制种机械化生产,降低制种成本,以满足发展需求。
1 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现状
相对来说,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是现阶段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原因在于制种成本较高,限制其推广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逐渐重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不断研发新技术,如美国的eui基因技术制作的杂交水稻种子,其在生长过程中促使植株不需要喷施赤霉素,减轻不育系包颈度,满足需求。日本的杂交粳稻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并未推广生产。近年来,印度也不断加强杂交水稻的研究,并培育出以TR28025A杂交稻不育为主的系列组合,以提升稻米产量。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为此现阶段我国逐渐加强对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的重视力度,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在保证水稻种子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制种机械化效率,实现技术发展,为杂交水稻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如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杂交水稻机械采粉、贮粉、授粉技术,雌性不育系机械制种技术等,实现整体机械化推广,造福人类[1]。
2 中浙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中浙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種机械化生产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优势,如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其生产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具体是在插秧与育秧方面通过机械化技术可以提升整体效率,一台插秧机可以替代数名人工插秧人员,减少人工投入,提升整体的质量。可以有效地实现增产增收,保证插秧苗足,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整体成本,降低用水与用肥量,呈现出良好的生态质量优势。机械插秧的技术标准较为统一,深浅度在最佳的范围内,有利于水稻秧苗的健康生长。统一开展管理,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升稻谷的整体品质,满足现阶段的需求[2]。
3 中浙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
在研究过程中,以中浙优系列杂交水稻为案例,深入分析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探索其技术规范标准与规程,具体表现在以下5方面。
3.1 合理进行隔离,确定播差时间
在中浙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中,应明确杂交水稻的性质,进而做好隔离处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进行空间隔离,在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连片种植,保证在种植区四周的100 m范围内不得存在同花期的籼稻异品种产品,在200 m范围内不得有粳稻、糯稻异品种产品,以保证杂交稻不受影响。另一方面需进行时间隔离,保证中浙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田的花期时间与异品种水稻花期时间错开25 d以上,以避免其花期在同一时间段相互影响,提升整体的制种质量。同时,如果发现种植田四周规定范围内存在串花水稻,应及时进行合理的割除,以保证满足其生长需求。
在机械化母本插秧过程中,相同品种父本同期播种环境条件下,其母本选择小苗机械移栽的形式,其播始期相比于人工移栽方式需要延长2~4 d时间,同时父、母本播差期比传统人工制种的父、母本播差期需要提前2~4 d。
3.2 做好秧苗的培育壮秧处理
在中浙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种子处理的重视力度,以保证后续的秧苗生长。可以在晒种2 d后选择清水进行冲洗,清除种子中存在的秕谷,在清洗1.5 h后选择强氯精300倍液(每包5 g兑水1.5 kg)进行浸种,该过程需要保证时间在8~10 h,以达到浸种的目的,经过浸泡后对种子清洗,最终进行种子的催芽。在播种育秧过程中父本选择半旱育秧,通过平秧板的优势处理,该板的宽度需要在1.2 m,在播种后的2 d需要选择幼禾葆开展除草工作,实现高效的化学除草。播种量约为8 kg/667 m2,将秧龄控制在45 d左右,以保证符合规格。在母本育秧过程中需要选择机插秧穴盘,其规格为60 cm×18 cm,保证床土符合要求,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购买营养较高的土壤或者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土壤,以满足实际需求。
对于机插秧来说,其播种量应保证在合理的范围,最佳范围为25~30 g/盘,进而保证其秧苗的种植密度。为避免干燥因素对母本生长产生影响,需要将母本秧龄控制在20~25 d,避免出现超秧龄现象,通常其叶龄为3.5~5.0叶,苗株的高度在12~20 cm,以这样的标准完成播种育秧。
3.3 做好土地的整理,保证栽插密度合理
实际上,大田耕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耕耙环节合理,实现精细化处理,以底实、田平、地表无残茬等因素为标准,符合实际需求。保证断面内的高低差在标准的范围,需要小于3 cm,水深在1~2 cm,在田地平整后两天开展插秧。合理控制栽插密度,分析父、母本的赶花方式,通常情况下其比例为2∶8或者1∶6,父本选择手工插秧的方式,双行父本行距为30 cm,株距则为25 cm,并且其父、母本相邻行距两边的距离均为23 cm。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人工补苗,尤其是田边与田角位置,以避免出现缺苗情况。进行化学除草,保证选择的除草剂不会对小苗产生负面影响,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操作,可以在母本栽后的7 d进行浅水化除,在插母本的空格中选择37.5%丁苄45~55 g拌细沙均匀处理,以提升整体的处理效果。最后,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水浆管理与花期预测,尽量赶花授粉,完成整个流程[3]。
3.4 注重化学除草,做好水浆管理
对于制种田来说,在种植过程中应合理地做好除草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可以在母本栽后5~7 d开展浅水化除,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化学药品进行处理,实现均匀的施撒,通常情况下其水层为2~4 cm,并且保水时间为4~5 d,严格杜绝出现漫灌、串灌情况,避免水资源浪费。针对现阶段的漏水或者缺水情况,则需要缓慢进行补水,以保证灌溉的整体效果。严格禁止选择含有乙草胺、二甲四苯等容易残留的化学药品,避免出现大量的农药残留,以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
实际上水浆管理也是重点内容,针对现阶段的母本进行保护管理,由于其苗木较为嫩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薄水移栽,合理控制水层,尽可能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保证苗木的成活率。针对现阶段的栽插时,需要针对田地的脚印深度控制插秧深度,保证其深度符合要求,达到最佳的状态,实现深度适中,尽可能越浅越好,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做好灌水护苗,将水的深度控制在秧心位置处,确保秧苗的生长。在暴雨后应注重排水工作,注重搁田处理,可以反复进行处理,直至田地的土壤不会出现沉陷情况为最佳,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在水稻的抽穗时期需要保证水分充足,建立良好的水层,進而保证抽穗扬花时具有充足的水分,做好灌浆处理,尤其是灌浆结实期,达到干干湿湿的状态有助于养根,实现健康生长[4]。
3.5 做好花期的调节与预测工作
在花期预测过程中,需要在母本播种后的68 d左右开展预测,对父母本的主穗进行剥查,通过幼穗的分化进行进度预测,分析父、母本的实际花期,灵活选择预测办法在幼穗分化时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其母本相比于父本早3 d为最佳状态。在花期调节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水促旱的方式开展控制,同时也可以利用微量元素的喷施方式进行处理,该方法适用于3 d之内的花期,而超过3 d的花期,则可以选择施氮肥与喷施多效唑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状态。最后,进行合理的母本剪叶工作,剪去部分多余的茎叶,保留主茎叶,赶花授粉后进行去杂保纯,达到最终的目的[5]。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应合理地开展研究,深入分析其技术的优势与重点,以技术为基础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提升整体的效率,加速杂交水稻的推广,保证杂交水稻种子的成本降低,带动整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满足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 1 ] 蔡柳文,杨文平,黎均旺.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广泰优736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20,14(7):275-276.
[ 2 ] 孙小文,康海岐,程俊彪.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2020,10(6):5-8.
[ 3 ] 王丽,杨欧,胡旭.优质两系中籼杂交水稻组合惠两优369的选育与特征特性[J].农业与技术,2020,40(10):41-42,69.
[ 4 ] 尹设飞,唐昌华,陈桂华.中浙优1号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技术控制程序[J].农业科技通讯, 2011(7):127-129.
[ 5 ] 汪婉琳,朱启升,王士梅.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8,14(9):2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