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对我国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影响及启示

2020-12-28 02:19刘敏
新闻爱好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影响教育

刘敏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传播方式、推广技术不断更新进步,由此催生出许多新的社交平台和新闻传播渠道。媒体受众的数量逐年增加,青少年逐渐成为主体。新媒体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打破了国界,联通了信息,缩短了距离,把大家带入到了一个现实与虚拟交融并存的新时代。然而,青少年受众群体在面对良莠不齐的新媒体信息时,因为年龄、学历、成长环境等的不同,其分辨媒介和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这极有可能造成他们无法正确地接受网络信息。所以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亟待增强,以避免出现各种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青少年受众;影响;教育

新媒体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它以手机、电脑等为载体,向用户传播新的资讯、信息、视频等内容。近几年互联网发展更为迅速,新媒体凭借着传播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等绝对优势,使传统媒体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传播手段、传播形式上,也产生了质的突破,引领新的时代潮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也在不断更新,以智能化、覆盖面广泛的趋势呈现。

我国网民众多,结构复杂,网民年龄分布也在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在将近6.5亿的中国网民中年轻化的倾向非常明顯,低龄网民占了将近50%。更多的年轻人上网,也给互联网社交平台带来了巨大变化。青年受众的增加,已然改变了当前信息传播格局中的力量分布。

一、新媒体发展中青少年受众最为活跃

在我国,活跃的网络用户更是以青少年、青年群体为主。截至2019年6月,10岁至19岁的青少年受众群体占比16.9%,20岁到29岁新媒体青年受众群体占比最高,达到了24.6%。

我国青少年网络受众群体的学历,大多是中等教育程度。截至2019年6月,初中、高中(包括中专、技校)学历的网络受众群体所占比例分别是38.1%、23.8%;受过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络受众群体所占比例分别是10.5%、9.7%。

这些青年受众群体大多是与互联网的发展共同成长的,成为“网络新生代”。其中包含有“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在成长初期便受到了互联网的各种影响。具体而言,网络新生代用户呈现出以下特点:

(1)低龄化。从年龄上来看,网络新生代以“90”后与“00”后为主。

(2)部落化。以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生活成长经历或是有着相近的价值观等为基础形成的一个个小的文化部落,如拥有一个App的用户群,就能组成一个部落。

(3)社交化。腾讯调查显示,在90后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想要利用社交平台与好友交流,并通过运用网络社交媒体来寻找有相同或相似兴趣喜好的人,帮助自己扩大社交的范围。

(4)泛娱乐化。青少年在使用新媒体时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娱乐上面,比如明星资讯、电视电影信息、手机游戏等。

二、网络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影响

(一)新媒体发展对青年受众的积极影响

(1)信息共享的发展有利于塑造和完善青少年的个性:传统教育的每一步总是受原生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影响,而网络技术实现了跨越空间的全球信息读取。它突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帮助年轻人学习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知识,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2)增强社会人际交往: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具有跨时空、虚拟、符号化(文本化)、去社会化、非标准化等特性。互联网充分拓展了年轻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社交范围的日渐广泛,呈现出全新的人际关系。

(3)确立现代概念:快速的网络开发,快速的更新换代以及高度的开放性,有助于年轻人培育和确立现代概念。互联网的海量知识内容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无限的学习空间,开辟了新的知识大门,大范围地拓宽了年轻人寻求知识的方法。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突破了国家和国家的界限,使世界变得完整,把世界变成一个村庄。

(二)新媒体发展对青少年受众的负面影响

(1)影响青少年健康:根据目前的情况,青少年长期广泛使用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年轻网民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锻炼时间不足,导致年轻人在手机、电脑辐射下养成“低头”等不良习惯,并逐渐表现出肥胖、近视、驼背等不健康的生长趋势,甚至玩网络游戏成“瘾”、打网游熬通宵引发“电子血栓病”等,手机和互联网的应用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状况。

(2)生活价值观的影响: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为年轻人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但也带来了很多错误解读,尤其是生活价值观上的错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新媒体和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下,青少年受众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化,即青少年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有下降的趋势,对自己原本的想法有一定的怀疑。例如,青少年会从游戏、电影等处接收到关于暴力信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为暴力手段是能力和忠诚的表现。这种错误片面的价值取向也会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等现象。

(3)民族意识的西方化冲击:青少年受众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完善,非常容易受到多元观念的冲击。网络上的新殖民文化毒害着青年一代的心灵,通过教育的西方化影响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形态。互联网增强了地球村年轻村民的共同意识、融合意识,却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4)道德意识淡薄:与现实生活不同,道德伦理对网民的约束非常无力,年轻人进入网络世界,仿佛进入了可以自由遨游、不受约束的海洋。新媒体的发展,成为信息的累积源,却鱼龙混杂。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曾见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统计显示,除学术信息外,网上的色情、暴力信息占到了信息总量的47%,数量之大令人无法想象。随着网络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网络和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的监管状况也令人担忧,这也造成了许多网民生活中是一个一言不发的人,却在网络世界放浪形骸,成为道德意识寡淡、说话不负责任的“键盘侠”。这些都会给身心未发展成熟的青少年网民造成错误的示范和比预想更深远的影响。

(5)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自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来,青少年由于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屡见不鲜。

有些人在数字网络空间迷失自我,无法完成游戏中、社交媒体中的角色和现实生活中角色的转变,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试图在真实世界中寻求虚拟世界的刺激与挑战,“网瘾”以生命终结为代价。

还有些人利用网络世界和新媒体逃避现实,只愿意和陌生的人交谈、打开心扉,把这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而对于周围真实的家人、老师、朋友不再信任,慢慢地疏离现实社会,变得冷漠麻木,产生封闭和病态的心理趋势,形成“网游性格”,把网络游戏里的玩伴看得比父母都亲。游戏中热情洋溢、讲义气,为游戏里的兄弟宁可“两肋插刀”,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对学业和人际交往漠不关心,甚至对自己的父母冷漠以对,连一个微笑都极少表现。

三、发挥新媒体的正确引领作用,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网络教育启示

(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媒介能力

面对各种各样的媒体信息,需要提升青少年受众对媒介的分辨和选择能力。新媒體的不断发展,媒体、媒介的多种形式的出现,必将不同程度地吸引众多青少年。而青少年受众区分和筛选媒介的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正确地分辨、选择、合理地应对大量的媒体信息,如何能够广泛而充分地利用媒体资源提升自己,付诸社会实践,是网络新生代面临的新的挑战。

第一,做媒介知识的学习者。充分利用新媒体,引导青少年受众对基础媒介知识、不同媒介特点,以及正确使用媒介有清醒的认识,学会判断网络媒介信息的存在意义和社会价值,学会寻找、获取、传播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探究如何利用广受欢迎的媒体平台展示自我,积累丰富的媒介素养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新媒体素养,增强青少年的媒介意识和对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的使用能力。

第二,做新媒体媒介知识的传播者。掌握相关的媒介知识,提高个人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的素养和道德,掌握媒介传播主导权,更好地参与和普及媒介知识,并在各种不同的媒介环境下予以传播,以辐射更多的受众。

第三,做新媒体发展中的践行者。在使用媒介时,要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各种社交媒体,自觉地选择和吸收有效的信息,科学分配时间,平衡好学习、娱乐的关系,提高甄别、选择媒介的能力,合理利用媒体资源,促进个人成长,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作为新媒体受众主体的青少年,欲出现沉迷网络的意念时,一方面要认识到网络带来的危害、网络成瘾所致的不良影响,勇敢地进行自我鼓励,树立信心,坚决抵制,还可以寻求必要的帮助。另一方面,加强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认真剖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社团,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加强正常的人际交往、学校的交往、社会的交往,分散和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二)加强舆论引导和舆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青少年对互联网信任依赖的同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却显得非常薄弱。由于现代社会的舆情和环境日益复杂,网络传播相关舆论的生成发酵和与网络传播息息相关的管理机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应当正视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性,并重视其对青少年的引导作用,从青少年的关注点、兴趣点出发,利用新媒体优势进行引导,坚守舆论传播的阵地,牢牢把握舆论地位和主动权,对青少年网络舆论和信息的传播加大管理,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掌控,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引领作用。

(1)加强对当下的互联网舆论发展环境的分析和把握,特别是对于青少年使用较多的即时语音通信、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工具,更要进一步加强维护和管理,对其信息内容质量进行把控。增强对网络上各种思想、话语等信息传播途径的组织建设和监督管理,畅通青少年受众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渠道,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思想话语的维护和引导,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构建更加绿色、安全的网络信息体系。

(2)注重教育引导和推广网络话语,立足我国青少年网络受众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构建和发展立体式的信息服务平台,了解青少年网民的网络话语发展轨迹和特点;致力于提供我国青少年网民迫切关注的具有广泛性、普遍性的重点信息,有效解答他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尊重并切实保证他们的合法知情权;要提高他们对不良文化和低俗信息的自觉识别、抵制的能力。

(3)创新网络信息和话语的传播方式,创新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手段,选择并利用微博、微信等方便快捷的媒体途径,以及受青少年广泛喜爱的网络话语传播手段和形式;结合新兴网络话语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优势,综合地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的网络话语传播手段和形式,更加生动、立体、准确地阐释网络话语传播的内容。充分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对青少年进行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可以通过社会公益组织、主流媒体、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多种渠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加强对青少年人生观、责任意识、价值观和自律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4)优化青少年网络舆论引导话语的环境,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和谐的舆论引导对话环境,引导他们理性地表达诉求,密切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和诉求,贴近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为青少年群体排忧解难,充分保障青少年话语工作者和受众的对话自由和权利,使其主动地参与网络对话;用青少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对话方式、方法、各种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网络话语和舆论工作进行引导,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清气正的青少年网络话语和舆论引导对话环境。

(5)要坚持正确引导青少年受众网络话语传播舆论的发展,完善青少年网络话语传播舆论反馈的机制和青少年评价的机制。要高度重视与全国青少年受众群体的交流互动,通过青少年网络话语交流互动渠道和平台的合理规划和设置,进一步引导青少年网络传播话语,并积极向青少年传播正确的网络话语传播舆论。

(三)加强网络监督,深入推进“青少年模式”,打造绿色平台

新媒体发展固然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隐患。有部分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低,易沉迷于网络,被网络上低俗、刺激的信息、游戏等吸引,导致上课不专心,一心只想着网络上的精彩,不能自拔;网络媒介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于那些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自律性存在缺陷,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就需要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机制,加以矫正并进行正确的帮助和引导。

青少年受众主要偏重从事休闲娱乐体育类的应用,网络游戏中体育类使用突出。据相关部门统计,网络游戏使用率超出青少年网民的总体水平最多,达到9.6个百分點。通过对不同年龄和学历段用户的学生网络游戏的使用率总体水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受众群体中,中学生网络游戏的参与率最高,超过青少年网民总体水平的13.1个百分点,大学生网络游戏的参与率则明显低于中、小学生。

上线“青少年模式”,对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和网络视频涉青少年的内容实行统一的规范管理,是进一步净化青少年网络娱乐成长和发展空间的一项必要措施。目前国内53家平台,由国家网信办进行统筹指导,共同上线了保护模式——“青少年模式”,开启了绿色平台。“互联网平台运用网络算法技术,推送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关闭不适合青少年使用的功能。”网络安全平台通过“青少年模式”的干预防治,除了推荐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更确保某些自控能力不强的网民在“青少年模式”下从事健康有益的网络活动。这无疑为网络安全又增加了一道“安全墙”。

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缩小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文化距离,节约了人们沟通的时间和空间,为人类文明发展创造了更方便的学习和交流环境。人们已经完全跨入了一个虚拟现实的世界与传统的虚拟网络世界的交融和发展并存的新虚拟网络时代。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技术基础的新一代虚拟网络世界里,传统互联网世界中国与国之间的网络安全边界几乎荡然无存,每分每秒都在进行着移动互联,贡献着无时无刻不在的网络安全商机,但同时也暗藏着无时无刻不在的国家网络安全危机。

为了推动我国社会前进和经济增长,抑制和有效抵御网络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危害,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推进我国互联网安全治理的体系和其治理信息化能力的现代化,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监督是当务之急。加强新媒体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审批、发行监管,丰富网络游戏题材,围绕青少年受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等,研制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游戏。建立健全对新媒体管理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加强网络游戏的管控。

除此之外,从家庭角度来讲,家庭应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能力,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创设趣味性的媒体空间,转移青少年受众对网络的依赖。

“少年强则国强”。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受众群体培养较强的网络媒介意识和素养,是提高这一群体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媒介技能、提高对网络媒介虚假或者有害信息的辨识和自我抵抗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提高各个网络媒介的职业道德和网络媒介管理能力、打造一个绿色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是维护和保证青少年个人、家庭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作者为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公共基础部主任)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影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