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频 内容行业的未来之选?

2020-12-28 07:00陈孟汤旺鑫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20年46期
关键词:百度内容用户

陈孟 汤旺鑫

西瓜视频总裁任利锋在2020西瓜PLAY好奇心大会上这样定义中视频:时长集中于1~30分钟,主要是横屏的观影形式,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占比最高。

今年以来,对更高质量内容的追求,把各大内容平台的注意力都推向中视频领域。今年10月,微信对视频号开放了更多能力,将视频时长延长到15或30分钟,视频号的内容从短视频拓展到中视频领域。爱奇艺创始人龚宇2月在公开发言中指出,“类YouTube模式App的市场潜力将在未来2~3年显著增长”,他认为在5G时代,中等时长视频也即7-10分钟左右的视频会普及开。两个月后,4月2日爱奇艺随刻版APP在全渠道上线,对标YouTube。

短视频平台也开始探索中视频的可能性,从去年开始逐步提升视频的时长上限。抖音的时长上限经历了从15秒到1分钟再到15分钟的变化,快手也向用户开放了5-10分钟的视频上传。多样化的竞争者也纷纷入局中视频赛道,微博、百度、知乎等内容平台都针对长度适中的视频作出布局:微博启动了视频号计划;百度推出了百度看看APP,视频的时长大多在 1 分钟到 5分钟内;知乎推出了视频专区,主打3到5分钟的中视;小红书上线视频号,支持最长15分钟视频的发布。

中视频为何拥有这样的魅力?某种程度上,它似乎是短视频升级和长视频下沉合二为一的产物。5G的发展推动了更多中长视频的使用场景产生,但中长视频的完整性要求用户付出整块时间,中断观看会极大地影响用户的体验;短视频在碎片化的时间和场景里能凸显自身的优势,但在内容深度上则有所欠缺,难以支撑完整全面、细节丰富的内容呈现。为了更全面、精准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长视频平台开始试水短内容,适应更灵活的观影场景;短视频不断延长时长上限,在更大程度上支持创造者完成完整而深入的内容。两种趋势相向而行之下,长短视频的竞争在“中视频”领域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发展中视频,已经是各家视频平台乃至内容平台都不愿错过的风口。

首先,中视频所涵盖的综合性优势是存在的,但是市场对中视频是否存在潜在的、足以和长短视频相匹配的需求体量,却是不确定的。用户可能会下意识地选择在碎片化时间观看短视频,同时利用整块时间观看长视频。在这种用户行为逻辑下,中视频很可能沦为一个伪概念。

而要成为独立的内容品类,中视频不应该仅被时长定义,而是要具备自身独特的内容属性。那么,中视频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内容?Quibi作为走在中视频潮流前端的产品,仅仅运营6个月就宣布倒闭,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疫情,而主观原因方面,Quibi平台以PGC為核心的生产模式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但也带来诸多问题:一是内容维度不够丰富,难以满足用户对多样性的需求;二是舍弃了UGC的内容生产源头,给平台的内容产出施加了更多压力,而对于质量的高要求也把平台与高成本捆绑起来。多重压力之下,Quibi最终不堪重负。

虽然各大平台都认可“中视频”平台的发展潜力,但从既有经验和市场空间来看,单一中视频平台的发展或许存在较大的风险,“多样性”或许是中视频比较适宜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中视频可能并不适合被作为核心生态去单一发展,而是更适合“辅助”的角色,作为一种对长短视频领域的延展,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用户场景和需求。另一方面,中视频平台的内容也应该更加追求多样性。与UGC内容相比,PGC的内容有能力和机会被进一步的拓展和挖掘,发展出片花、衍生短节目等符合中视频特点的内容形态,进一步放大中视频模式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猜你喜欢
百度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Robust adaptive UKF based on SVR for inertial based integrated navigation
百度年度热搜榜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百度医生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百度“放卫星”,有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