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青岛某中学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在政府网站上给市教育局写了一封投诉信。该家长表示,孩子就读班级的数学老师因怀孕无法继续担任班主任,学校决定由体育老师担任新班主任,且该班的数学课将由数学组老师轮流上课,对于这样的决定,自己无法接受。10月9日,青岛市教育局对该投诉信进行答复,表示担任班主任的体育老师是教研组长,学生管理经验丰富;数学课上课问题也已妥善解决。这投诉信被公开后,关于“体育老师能否当班主任”的问题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10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当被问到“体育老师能否当班主任”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科技老师都可以做班主任,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有教师资格证的,都是符合教师从业要求的。”王登峰同时表示,不久前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首先要完成的一项使命就是要移风易俗,希望將来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时髦。
多维解读
体育老师当然能当班主任
体育老师不能当班主任?当然没有明文规定。只不过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体系里,体育、音乐、美术、科技、劳动等课程,由于在升学中所占比重较小,所以自然而然地被边缘化了,任课老师仿佛都“低人一等”,连当班主任都“不配”。相信反对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家长,不是冲着老师本人去的,只不过是担心:身负重任的班主任,把大量教学资源匀给了体育课,影响了所谓的文化课怎么办?孩子的升学会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给体育老师撑腰,让他们理直气壮地当班主任,最根本的途径当然是提升体育课在升学评价中的权重。比如最新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而教育部王登峰司长则进一步指出,中考体育最终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如此,分值提上去了,体育课还能不重要吗?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在面对主流的文化课时相对弱势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中的逻辑过程依然是需要细致梳理的。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手段的教育体系中,课外运动与备考刷分的角力是天然存在的;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如果在普惠制的基础教育中过度强调,也可能给许多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当然,认识这些的目的,是在于为改革寻找更恰当的发力点。毕竟,让体育等科目的老师腰板硬起来不是唯一的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是让教育评价更合理,让学生能够更健全地成长为大写的“人”。
反对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是对教育的误解
家长为何反对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一是对非主科教学存在边缘化理解,二是没能真正理解教育体系中班主任存在的意义。众所周知,班主任的责任在于管理日常教学秩序,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就曾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需要能够影响一生的导师。课业终会被淡忘,试题终会成“天书”,但是那位在青少年时期为我们指点迷津、排疑解惑的人生导师一定能够被铭记一辈子。
然而,在一些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班主任的作用被片面化了。班主任成了文化课学习的督促者:每场考试过后,负责成绩发榜的是班主任;自修时间,负责巡视教室纪律的是班主任;班主任有怎样的学科背景,也被习惯性地视为其管理的班级哪个学科更强。不是说班主任行使这些管理职责不重要,但班主任的格局不应局限于此。一位合格的班主任,能够超脱于自身的学科背景,更全面地看待学生的成长成才。如今的中国,整体实力在国际上早已名列前茅,然而在教育体系方面,仍然有些边缘地带有待被发现和解决。只有让边缘问题被不断解决,中国的教育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也才能履行好它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