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佛山地方戏曲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0-12-28 06:56钱燕萍
时代经贸 2020年2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市场经济

【摘 要】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战略性转型,地方戏曲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广东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促进地方戏曲的繁荣发展是推动佛山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佛山戏曲的生存现状,研究提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戏曲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市场经济;演出市场;文化产业;戏曲发展

广东佛山是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共同交融、经济与文化竞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亦是世界级、国家级非遗——粤剧的发源地,广东省正着力构建“文化佛山”与“经济佛山”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地方戏曲仍面临着诸多生存发展困境,如观众和市场萎缩、后继人才匮乏、场地和经费短缺等问题,隐忧重重。

下面围绕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佛山地方戏曲生存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佛山地方戏曲生存现状与困境

(一)戏曲生产原创力不足

近年,佛山戏曲创作数量不断增多,作品风格和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但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精品依然缺少,其有“高原”缺“高峰”,存在原创力不足的现象;文艺领军人物、拔尖人才不足,部分门类甚至出现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现象。原创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地方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佛山民营戏曲团体多,如登记在册的私伙局就有500多个,但大多数团体都没有固定的排练、演出场馆,高昂的场租费使剧团的生存环境变得更艰苦,而且维持剧团运转,更换道具、服装消耗较大,得不到及时添置和更新,演出质量大打折扣。如何整合艺术力量,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探索,增强院团的发展活力,亟需各方努力。

(二)传统戏曲演出市场不景气

受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将观众拉离剧场,当下的社会和青年观众缺乏对传统戏曲艺术最基本的了解,观众老龄化严重,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虽然地方戏曲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在消费上,市民还未完全养成购票看戏的消费习惯,如果免费“送票”则一哄而上。此外,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数量锐减,因此地方戏曲需要与时俱进,吸引城市观众。

此外,戏曲演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压价竞争等扰乱市场规则和秩序的行为。这种互相压价行为会导致戏曲演出市场整体低价,令许多专业团体都受影响,客观上也造成了恶性竞争的结果。

(三)管理体制和艺术生产机制不完善

戏曲院团在管理体制和艺术生产运行机制改革方面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艺术生产考核和评估机制,导致院团在戏曲创作过程中难以预知艺术市场的反应,只能凭经验评估艺术市场的风险指数;没有科学的市场调研以及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对打造兼具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文艺精品存在较大的困难。

(四)戏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乏力

在“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主要任务中,文化部明确“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将文化产业发展放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然而,在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花大力气资金扶持文化产业的同时,文化产业普遍缺乏创意、历史底蕴挖掘不足,不沾地气的缺陷也被暴露无遗。佛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佛山文化创意产业分布零散,总体上没形成气候与规模,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的新标杆。

佛山戏曲的现状虽有“忧”,但在各界不懈探索和实践中,发展趋势是积极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弘扬民族精神,重构文化生态,给戏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佛山地方戏曲发展思路研究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戏曲的传承发展高度重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给戏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新时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相一致、与地方戏曲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管理體制和艺术生产运行机制,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戏曲文化底蕴和价值底气,使文化自信长久保持并充分发挥作用,是佛山地方戏曲新的文化使命。

(一)创新戏曲院团艺术生产机制

戏曲文艺院团要适应文化市场需求和受众审美习惯,创作导向正确、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采用生产制作人制度、名人工作室、项目招标制等多种新的艺术生产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艺术生产格局。建立科学的市场调查机制,在艺术生产前开展市场供求信息评估工作,促使艺术生产获得较为准确的市场依据;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根据市场分析,计算生产支出和资金投入,争取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完善经营机制,注重培养文化经纪人,培育演出中介机构,健全营销环节,同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引导文化消费倾向,积极开拓演出市场。

(二)“走出去”强化品牌传播与市场推广

文艺作品“走出去”是文艺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佛山从文化大市迈向文化强市,打造了一批文艺精品,这些文艺作品也不断推动着城市文化发展,为佛山文化赢得了口碑和影响力。文化的影响无形且深远,以本土文化为基点,向外推广文艺精品,既能宣传城市形象,又能形成本土文化品牌的强大辐射力,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开展精品巡演、对外文化交流演出,举办有质量和有权威性的研讨会,将有新意、有成绩的剧目拍摄成戏曲电影和电视艺术片等方式,促成一批刻上佛山烙印的戏曲精品走出岭南,登上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将为文化品牌打造和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大力培育观众与市场,实现活态传承

观众是戏曲赖以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培育爱好者,传承和发展才能建立良性循环,实现活态传承。一方面,积极通过开设校园戏曲体验班,开展戏曲文化讲座,制作戏曲影像教材、知识读本,与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合作开展优秀剧目的展播和宣传推广活动等,多渠道多载体传播弘扬佛山戏曲文化,加强学校的粤剧通识教育,实现普及宣传工作的常态化。另一方面,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政府补贴,平抑演出票价,推动戏曲低票价演出,促进戏曲文化消费,开拓院团的演出空间,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戏曲培养更多的观众和戏迷。

(四)注重院团建设,提升核心原创力

发展戏曲艺术必须要有充足的剧团创排、剧场演出和展示平台,在不断的展演、打磨与宣传推广中锻炼人才、塑造经典、培育观众、扩大市场。因此,要重点推进戏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设具有地标性的戏曲创排展演空间和配套设施;鼓励民营戏曲团体发展,加强民营劇团行业管理,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创新运行机制,给予创作引导扶持;推进文化馆等排练表演场所向戏曲团体免费有序开放。同时,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建立发现、培养、推出戏曲青年创作、表演人才的工作机制,形成行当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培育一批高水平创作人才,造就一批德艺双馨名家。

(五)打造文化经济圈,促进戏曲与其他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将戏曲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打造文化经济圈,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以非遗艺术生产流程的开放性展示,带动一片文化产业衍生、发展,在拉动当地旅游的同时使非遗文化得到传播和传承,实现活态的存在与互动,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经济模式。另一方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粤剧生态圈,对粤剧及省内主要剧种资源进行整合,以戏曲创作、演出展示、培训基地为基础,辐射娱乐、旅游、餐饮、住宿等业态,建设集戏曲文化欣赏、体验、学习一体化的聚集区,带动戏曲产业价值链增值、整体发展,打造戏曲文化创意产业带。

相信佛山戏曲在当代艺术家以及各界的合作努力下,必将会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出精品、出名家、枝繁叶茂,开创传承发展新局面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匹配,迎来新的春天。

(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广东 佛山 582000)

参考文献:

[1]董雨萱,葛伟,谢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J].科技传播,2019(11).

[2]程靖淇.市场经济下戏剧产业化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9(22).

作者简介:钱燕萍,(1986—),女,汉族,广东佛山,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文化产业、戏曲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市场经济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