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出路

2020-12-28 06:52郭顺
当代农村财经 2020年4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乡村振兴

郭顺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均存在着地理环境复杂、生产要素流动性差等限制因素,加之产业基础薄弱,导致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贫困人口众多,不仅阻碍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还牵制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和乡村振兴的阻滞因素,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出路。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对策建议

推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突破限制、谋求振兴,是统筹全国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广义看,西部地区主要是指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我国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广西、宁夏、陕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份,狭义上的西部民族地区则是指新疆、广西、西藏、宁夏、内蒙古这5个民族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青海、贵州和云南3个省份。与东部、中部地区的乡村相比,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均存在着地理环境复杂、生产要素流动性差等限制因素,加之产业基础薄弱,导致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贫困人口众多,不仅阻碍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还牵制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因而,要想切实推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走向振兴,就需要立足地区实际,科学规划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出路。

一、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奉行重城轻乡的发展理念,导致乡村经济、产业、生态、文化的全面衰败,乡村在很多人的心中已成为“落后”“荒废”的代名词。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党中央相继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缓解发展过程中突出的城乡矛盾,繁荣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从而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地区发展。西部民族地区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区域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工业的开发使得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受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限制的乡村青壮年人口逐渐流入城镇,导致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逐渐被“边缘化”“空心化”。西部民族地区与东、中部相比,有着独特的政治地理空间和社会人文习俗,在这一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独特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一)维护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

乡村的衰落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发展矛盾进一步凸显,相比较于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福利水平高、服务体系完善的城镇来说,西部民族地区成为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样、贫困面积广、贫困人口多是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的一大现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中,有11个片区位于西部民族地区。由此可见,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积贫积弱已经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由于乡村贫困问题的存在,引发劳动力外流、土地撂荒等多种次生问题,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乡村与城镇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威胁着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所提出的五大目标之一生活富裕,就是要帮助并引导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逐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对于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而言,贫困问题的解决是发展振兴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贫困问题的解决,会缓和由于城乡贫富差距太大而引起的矛盾,维护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就目前情况而言,乡村依然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乡村的稳定发展关乎着民族地区发展的大局。

(二)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用“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来定位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意义。在当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下,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突出的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是最显著的不充分,其中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甚,并由此导致西部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效益差,具体表现为经济产值低、经济发展质量低、经济发展效率低等方面。乡村振兴各项计划和工作推动着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的生态得以改善、乡风得以形成、产业得以集聚、治理模式得以贯通,而在生态、治理、文化、产业方面的成就,都会转化为经济效能,为经济发展保质、增速、提效奠定基础,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走向农业产业强、农村环境美、农民家庭富的新状态。乡村的发展与振兴,补齐了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短板,城乡发展趋向于平衡,主要矛盾的逐步化解,会进一步激发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二、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阻滞因素

梳理阻滞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利于明晰乡村衰弱的病结所在,更有助于西部各民族地区因地制宜明确乡村振兴的思路、探索乡村振兴的出路。

(一)自然环境和生态因素

西部民族地区在地形上主要均分布在第一和第二阶梯,多高原、山地、盆地;乡村多处于山区之中与高原之上,复杂的地理环境成为天然的限制因素,不适合农业生产,为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造成很大的困难。除此之外,西部民族地区的很多乡村位于生态涵养区,如果没有节制的发展经济,会对原本承载力就弱的生态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复杂的地理环境与脆弱的生态,从根本上对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造成了阻碍与限制。

(二)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

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长时间交融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群体性特征的社会状态。首先,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在地理空间上彼此距离较远,加之交通、通信等各种基础设施不甚完善,导致乡村与乡村之间、乡村与城镇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不像东部、中部那样紧密;其次,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大多缺少产业支撑,即使有一些乡村发展特色农业,但因为产销体系不完善,导致特色农业的带动力非常有限。因而,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的大部分乡村都处于产业不兴的状态,没有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就缺乏提供动力的引擎。最后,乡村的衰落,让乡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和精英人才选择迁居到城镇中去,使得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缺少了作为关键的主体。

三、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出路

(一)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路

1.“先减贫再振兴”。对于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来说,贫困是振兴的一大拦路虎。要本着“先减贫再振兴”的思路,分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而不能不顾实际盲目追求形式化或短暂的振兴。这一思路是根据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广、贫困人口多的实际状况提出的,而且考虑到贫困威胁着民族地区的稳定,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团结与发展。除此之外,“先减贫再振兴”的思路主张要分层次推进工作进度,分阶段处理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减贫是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忽略减贫直接推进振兴工作,就如同在基础并不坚固的根基上建造摩天大楼,那样乡村只会取得短暂的发展,而不会实现长期的振兴。

2“.生态与经济同发展”。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生态脆弱,因而要遵循“生态与经济同发展”的思路,走生态振兴之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发展是硬道理,新时代所追求的乡村振兴并不是粗放型、片面性的振兴,而是全方位的振兴与发展。“生态与经济同发展”的思路就是希望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与振兴之路,避免由于生态的破坏使得乡村再度衰败、农民再度返贫。

“先减贫再振兴”与“生态与经济同发展”这两个思路并行不悖,前者强调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推进的次序性,后者追求生态、生计与生活的全面发展。

(二)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出路

1.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与产业精准扶贫。经济发展是解决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所面临一切矛盾的最有效出路,也是解决贫困这一乡村振兴拦路虎的直接途径。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贫困人口多,而且致贫因素杂多,虽然推进精准扶贫大部分乡村已经脱贫,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为了实现精准脱贫,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要深入推进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金融与产业结合才能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创造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推进过程中,形成金融与产业的联动扶贫机制,既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资金,也引进产业,有效解决乡村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乡村人口的收入,帮助乡村造血减贫。当然,在进行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讲究精准,提高金融资金精准管理和产业与乡村发展的契合度,以及金融与产业对乡村减贫的有效程度。所以,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业是否符合乡村的长期发展与振兴、产业对劳动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以及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2.发展特色农产业与乡村电商。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与东、中部地区乡村相比,虽然有着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基础薄弱等缺陷,但同时在气候、土地、劳动力成本方面凸显出比较优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西部民族地区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独特,适合多品类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如瓜果、牧草、棉花、茶叶、花卉等。各乡村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集中发展特色农业,并逐渐形成产业化种植和生产,推动产业走向兴旺。当然,对于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来说,产业兴旺不一定可以实现村民的生活富裕,因为偏远的乡村距离市场较远,加之交通不便,高昂的运输成本会导致产自于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市场价格升高,使其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减弱、收益下降。因而,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要发展特色农产业,就需要打通销售渠道,以保证产销通畅。互联网为产、销信息对接提供了宽广的平台,电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输的成本、提升了运输的效率,要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结合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特色农产业,发展配套的乡村电商,从而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益,以产业兴旺促进村民实现真正的生活富裕。

3.规划并发展乡村旅游业。西部民族地区有着与国内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过去由于粗放式发展,很多旅游资源遭到破坏。近年来,伴随着绿色发展观的深入人心以及旅游市场的扩大,西部民族地区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以修复,吸引着来自国内外众多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优美生态环境、依然保留着较为原始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俗的乡村便成为重要的景点。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要把握住我国旅游业纵深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整合、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完善与旅游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如乡村特色民宿、民族风味餐饮、民族娱乐体验项目等,推动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乡村的集聚,通过大力宣传形成地域品牌效应,不断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逐渐改善,旅游业的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旅游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较小,非常契合“生态与经济同发展”的思路,也符合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建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实践[J].农家参谋,2019,(05),17

[2]韩长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中国人大,2019,(07), 31-37

[3]郑宏刚.服务脱贫攻坚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可融合推进[N].农村金融时报,2019-06-24 B07

[4]王景峰,王刚,王艳伟.发展特色产品小微企业,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J].北方经济.,2018,(12),71-73

[5]陈杏梅.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11),93-94+108

(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