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创”项目实践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2020-12-28 02:30祁祺
今日财富 2020年35期
关键词:结题选题申报

祁祺

独立学院一直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没有政府财政支持和资助的情况之下,“大创”项目管理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一直是独立学院教育管理实践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积极探索“大创”管理实践的模式创新,积累了基于“大创”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大创教育实践成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独立学院开展“双一流建设”,通过教育管理实践模式的创新进一步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独立学院在实施“大创”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多教育管理的难题,需要从经费保障、实践体系、师资队伍、平台环境等各方面不断地进行整改和强化,以促进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大创计划”项目的受益面和影响力,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大创项目管理实践的困境

(一)学生指导不够系统

大学生对于“大创计划”并未形成准确的认知。首先,从各级职能部门的做法来看,仅仅上传下达项目申报通知显然不能使“大创计划”深入人心,从学院到系科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不利于“大创”项目申报形成规模效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申报和参与大创项目的积极性。其次,学生组建的团队不够多元化,由于院系专业的限制,一般学生团队成员都是同专业同班级的同学,项目孵化和运营缺乏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组成团队并形成协同效应,造成后期项目研究和执行完善困难重重。第三,学生项目主持人普遍都是临到申报项目通知下达之时被赶鸭子上架,缺乏系统的项目申报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前期如何结合自身专业、兴趣爱好和各类资源来找寻项目的创新能力,更不用说展开项目研究的科研能力。

(二)过程管理较为松散

“大创”项目管理一般由学院教务处统一扎口,但一般来说,由于教育管理事务繁忙,在“大创计划”的管理方法中通常较为重视的是对选题立项环节的监督和结题汇报时刻的材料收集,对项目申报完成之后的独立研究阶段则漠不关心,因而结题之前的创新指导和过程监控都显得较为松散。另外,“大创计划”的项目申报通常以本科生三年级为主,到进入结题时,学生已临近大四毕业,面临着就业升学的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无心进行“大创”项目结题论文撰写和答辩汇报,这就造成大量的项目研究滥竽充数或粗制滥造,不能实现预期研究成果,也并未实现“大创”育人的培养目的。

(三)导师监督力度不够

大創项目的指导老师通常是学生团队自己去沟通联系自己的专业课任课教师,从指导老师的角度来看,第一,任课教师平时的教学与科研任务都颇为繁重,并未有过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大创计划”的项目指导中,这就造成了对指导项目监督力度不够或与团队学生们联系不够不通常的情况。第二,“大创计划”的平台环境和经费保障较差,难以激发项目指导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大创”团队是以学生为主的团队,教师难免会变成形同虚设的场外指导。第三,许多教师自身并未有创业经历,因此创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较为缺乏,因而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不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给出深度有效的指导。

二、“大创”项目实践模式创新

(一)创新思维的目标管理

从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的具体做法来看,首先,在选题申报环节,启动“大创预研”计划,也就是在正式申报立项的前半年就开始深入到各系科专业教研室,对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选题指导,动员各专业教研室的专业教师,特别是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结合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各种外部条件展开选题和学生的双重评估,以利于学生科学选题,提高大创项目的申报质量。其次,教务处、系科和专业教研室形成三级联动,加强对申报选题的审核力度,申报项目需教研室和系科两级评审后再由教务处代表学院展开评审,其中申报校级项目经教务处评审后确立,申报省级的项目由学院聘请专家组进行项目汇报和答辩后方可立项。再次,对申报成功的学生进行集中管理,由教务处牵头对学生们进行专门培训,开设科研指导课程和创业指导讲座,同时强化各指导老师的日常管理,促进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日常对接,深化学生对选题的认识,提升他们独立展开研究的能力。

(二)按时联动的过程控制

在项目正式研究期间,充分发挥大创管理的职能,进行密切的过程控制和监管。第一,与各系科确认“大创计划”项目研究任务书,将中期检查细化为阶段性检查,实时关心项目进度,存在问题的项目限期整改并进行定期复查,将不能完成既定研究目的或弄虚作假的研究项目及时通报或叫停,以实现过程控制的管理目的。第二,年中和年末都进行专项检查和验收,通过专题研讨会、项目中期论证会等形式对正在研究中的“大创计划”项目进行检查,指导老师和项目负责人都需对所从事的项目研究进行阶段性汇报,通过专项检查的给予经费划拨,有显著研究成效的提供更多的软硬件支持,未通过专项检查的则予以通报。第三,对在研期间的大创项目研究小组采用月报表记录制进行管理,以项目研究小组为单位,将研究内容、研究要点、研究安排和研究心得进行定期汇报,由学院进行统一管理,未能按期提交研究情况汇报的项目负责人将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由职能部门与指导老师共同跟进,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展开研究。

(三)精准评价的有效激励

学院对参加大创项目并顺利结项的项目组学生、指导教师、系科分别进行表彰和奖励,细化项目完成时的评价体系,以精准到位的结题评价实现以评促建的激励作用。在学生层面上,顺利结项之后将发放结题证书,对取得“合格”及以上等第的项目组学生给予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该学分可冲抵自主发展课程的学分,对取得“优秀”等第的项目组成员在综合测评上予以加分,在各类评奖评优中优先推荐。在指导教师层面上,对项目顺利结题的自有专业教师,学院折合相应的科研工作量,发放奖励证书和奖金,激发专业老师对大创项目指导的工作热情。对通过结题项目的外聘指导老师或行业专家发放项目指导教师聘书,与他们结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同步经费奖励形成有效激励。在系科层面上,学院通过评定“优秀项目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评审来确定获奖系科,向获奖项目负责人所在系科颁发相应奖项并进行经费划拨。对无正当理由未能结题的项目予以通报,相关专业、系科和指导老师将不能参加来年的项目申报和指导。

(四)专项孵化的保障活力

学院为促进大创项目的孵化,进行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机制改革,从经费、场地、教师等方面采取了多方面的专项保障,为大创计划的实施保驾护航。第一,经费保证。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专项预算,每年投入百万经费支持学生展开创新创业的各类比赛与活动,在不同专业赛道为学生创造机会,扩大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和扶持力度。第二,硬件支持。学院大力加强八大实验室建设,网络计算机中心、光电实验中心、生化实验室、机械加工基地、院金融中心、融媒体实验中心、广告新媒体实验室、专业演播实验中心等专业实验室都面向参加大创项目的学生开放,还与学院的就创业基地和创业街区对接创业实践,展开“创新项目+创业实践”一体式孵化,为学生提供展开产学研结合的活动场所和实践支持,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市场环境和商务理念。第三,强化师资。学院积极进行大创项目师资队伍的配备,深入到各专业教研室内加强每位专业老师对大创项目指导的认识和理解,组建各系科大创项目指导的专项师资队伍,形成由自有教师、学界专家、业内行家组成的多层次师资团队。

三、创新实践模式的成效分析

(一)大创机制革新的长效促建

三年来,我院针对“大创项目”的创新举措和机制革新逐步改进并完善了大创项目的管理模式,保障了我院大创项目的顺利实施,学生依托“大创计划”项目的各类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活动获得了良好的训练实效。大创项目成功结题100多项,发表论文 200多篇,成立创业公司12家,申请发明专利4項、各类获奖视频制作5部、艺术设计获奖10件。其中,“匠人创新科技研发服务供应商”项目在江苏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获得金奖。“‘下午茶艺术品移动拍卖”、“跃进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思康文化传媒”项目分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丰硕的创新成果和研究实绩也成为了参加“大创项目”的学生在就业升学时的重要砝码,使他们获得了用人单位和招生高校的一致认同和好评。

(二)目标管理模式的持续活力

基于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大创项目的管理效率,在提高大创项目质量和创新实训效果时带来了强大而持久的活力。一方面,依靠大创管理制度和创新机制保障,吸引了广大学生投入其中,并形成了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我们综合分析学生大创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尽力使学生掌握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近两年来,不断有低年级的学生自发自主地主动要求参与到“大创计划”中进行严格的创新创业训练。另一方面,严格的过程管理将大创项目的管理量化到实处,较为全面系统地实现了目标管理的教育实效。我们合理地为学生订立大创项目的检查时刻表,为学生安排研究进度并及时完成项目工作制定强有力的量化监督和过程管控,督促学生及时克服研究惰性,帮助学生走出学术困境,更好地完成自身研究的预期目标。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大创项目从选题申报到项目实施再到获得预期成果,是一个项目建构和组织执行的系统过程,对参与的学生来说,从选题申报的创新意识、文字组织的写作能力、方案策划的洞察眼光到项目实施的执行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并且在完成选题申报之后进入选题计划的实施阶段,在落实大创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组织策划、人员调配、调研创设、经费管理,交流推广等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和锻炼,文字组织和论文写作能力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显提高。在不断地锤炼自身、获得经验和取得实践成效的过程中,“大创计划”不仅促使学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的技巧,也能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养成勇于面对艰难困苦,迎难而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基金简介:本论文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802197001。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项目编号1811200804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结题选题申报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新年刊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与结题
选题有误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
官员申报课题,钱多打了水漂?
2015交通职教科研项目立项104项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