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模拟试题

2020-12-28 02:11冯春艳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乙地甲地气压

冯春艳

下面三幅图分别为某地近地面(a)、500米高空(b)、1000米高空(c)水平面上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

A.气旋B.反气旋C.锋面D.台风

2.若此时东南方气团势力较强,甲、乙两地的一般天气状況是(  )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为阴雨天气

D.甲地为阴雨天气,乙地为晴朗天气

读下图,回答3~4题。

3.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气压(P)和气温(T)的关系为(  )

A.Pa>Pb;Ta>TbB.Pa

C.PaTbD.Pa>Pb;Ta

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

A.东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某山谷经常出现浓雾弥漫的现象。据此完成5题。

5.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局地大气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读某时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6题。

6.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读图,回答7~8题。

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7.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8.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题。

9.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小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1.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2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气温:甲>乙>丁>丙

②此时M地吹东北风

③此时M地吹西北风

④气压:甲>乙>丙>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为30°N附近某区域近地面等温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若仅考虑热力原因,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14.若此图表示甲地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则该季节(  )

A.山东白昼不断变长

B.雅典正值少雨季节

C.北京日出东南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下图示意2017年12月10日2时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值可能分别是(  )

A.1024 1012B.1018 1010

C.1022 1010D.1022 1014

16.此时,以下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珠江三角洲吹西北风

C.大兴安岭风力较大

D.日本阴雨绵绵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8.“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

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

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

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读等值线图,完成19题。

19.若图中等值线为北半球热力作用形成的高空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且等高线数值a

A.③处此时吹西南风

B.①地近地面风力大于高空的风力

C.A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D.A地近地面为阴雨天气

20.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18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21点30分左右,属于晚立秋,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  )

A.江淮准静止锋

B.西北季风

C.副热带高气压

D.东南季风

21.下图中近地面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与下图所示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

A.七月份出现的亚洲低压

B.一月份出现的亚洲高压

C.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

D.一月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压中心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据此完成22~23题。

22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B温度

C光照D地形

23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

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24题。

24.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

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积曲线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约为(  )

A.300mmB.500mmC.700mmD.1200mm

26.该地可能位于(  )

A.恒河平原

B.密西西比河平原

C.西欧平原

D.亚马孙平原

伴随全球变暖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能够使到达地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27~28题。

27.全球变暖与全球变暗均会导致(  )

A.西欧气温降低

B.中国自然带北移

C.冰川的覆盖面积扩大

D.海平面上升

28.下列措施既能抑制“全球变暖”又能抑制“全球变暗”的是(  )

A.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B.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C.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29.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导致图中①②两地等温线弯曲的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地形B.地形、洋流

C.洋流、地形D.纬度、洋流

30.下面图示气候类型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31~32题。

31.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B.崩塌C.山洪D.干旱

32.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D.抽取地下水灌溉

图1中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图2示意图1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3~34题。

33.图1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东北风

34.图1所示时刻(  )

A.②地降水概率較③大B.①地风力较②大

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D.②地的光照较④低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35~36题。

35.图示时刻,丙地近地面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36.丁地此时的天气最可能为(  )

A.雨热B.雨冷C.晴热D.晴冷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中纬度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实线、虚线分别为等压线、等温线,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37~38题。

37.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  )

A.北半球 准静止锋

B.南半球 冷锋

C.南半球 暖锋

D.北半球 冷锋

38.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  )

A.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B.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C.乌云压顶,阴雨连绵

D.东风狂吹,雪花漫舞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日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9~40题。

39.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D.自东南向西北

40.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B.12℃C.11℃D.10℃

下表中甲、乙分别为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和欧洲西部某地(50°N,5°E)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41~43题。

[]1月[]4月[]7月[]10月[]全年

甲地均温(℃)[]13.2[]11.3[]6.3[]8.1[]10.2

甲地降水量(mm)[]161[]339[]509[]232[]3860

乙地均温(℃)[]4.8[]9.2[]16.1[]12.2[]11.1

乙地降水量(mm)[]164[]84[]95[]140[]1260

41.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42.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43.乙地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

(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化规律,并说明理由。

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湖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            湖风、陆风风速变化统计图

(1)说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4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到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47.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角度,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4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A 7.A 8.D 9.C 10.A 11.C 12.D

13.A 14.B 15.C 16.C 17.B 18.A 19.D 20.C 21.B 22.B 23.C

24.B 25.C 26.A 27.A 28.B 29.B 30.C 31.C 32.D 33.C 34.B

35.C 36.D 37.B 38.A 39.A 40.D 41.D 42.C 43.D

44.(1)夜間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有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少;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有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

(3)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

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燃煤取暖,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的热量多。

45.(1)季节:冬季。

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夏季日出时间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使陆地温度高于湖面温度的时间比冬季提前,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46.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山地背风坡,不利于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47.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48.(1)系统:高压;低压。

关系: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数量:3个。

原因: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猜你喜欢
乙地甲地气压
近40年玉树地区地面气压变化特征分析
全程健康教育对高压氧治疗引起气压伤的影响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气压马桶
“区时”的时间计算
平均速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