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虎 魏洋静
摘 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了多种功能。不同的区域由于资源禀赋和地缘政治地位不同,其所承担的国家区域功能分工不同。甘肃省作为西部的重要省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文化产业应在政治稳定、生态安全、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等方面实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相统一。
关键词:新时代 文化产业 文化功能 区域发展 战略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a)-0001-05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in the New Era
QIN Xiaohu WEI Yangj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Province, 7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ies of making China stronger and undertaking a variety of functions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different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geopolitics status, every region assumes special national and regional functions. As an important province in the west, Gansu Province has certain particularity in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The cultural industry should realize the unity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aspects of political stability, ecological security, social harmony and national unity.
Key Words: New era;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function;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出现了动态的不均衡,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总体特征表现为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从量的方面转向了质的方面。新的社会矛盾表现为:总体上经济社会产能过剩与局部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存在,在一些行业、一些地区存在低层次的供给、低水平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需求、高质量发展不能满足的现象。人们需要从物质产品更多地向精神产品转变,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发挥文化的积极功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
1 从经济文化到文化产业质变
1.1 文化的经济属性
关于文化活动,从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了,但是关于文化的确定定义,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统一的看法,有关文化的定义也有几百种不同的解说。20世纪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中指出,从18世纪中叶以来,“文化”一词作为独立的名词已经出现,并且有3种类型,即文化作为独立名词、人类生活方式和人类社会的艺术类产品[1]。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文化不但指物质的生产,也指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有人类活动的所有活动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都可以被纳入“文化”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关于文化产品生产和需求也日益增多,文化内涵的表现已经不是单指文化本身,而是反映了整个社会人类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的价值观点。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有些国家强调民主、分散、自主,而有些国家强调集中、统一、整体;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文化,有些国家的崇尚辛勤工作、主动性、节俭,有些国家则盛行休闲、随性、铺张浪费、攀比等;有什么样的生态价值观,人类对自然界的行为方式也有不同,在原始社会人类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到近代工业化大生产向大自然“开战”、破坏自然,再到现代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文化的功能属性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该文主要从如何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脆弱、文化资源多样化的区域,发展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应如何制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至關重要。
1.2 新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
1.2.1 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强国战略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等因素的拉动,而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满足这个需要。同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增强国际竞争力。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将文化列为国家规划战略,该规划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在甘肃敦煌市和嘉峪关市的视察讲话中指出,要做好敦煌文化和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从高度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逆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行趋势严重,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 5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高于全国上半年经济6.3%的增速。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 5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占全国75.4%;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5 771亿元、3 806亿元和389亿元,分别增长10.2%、15.6%和下降0.2%,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4.2%、9.4%和1.0%[2]。由此可见,在文化产业市场,東部地区的竞争具有绝对优势,其次是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来看,文化产业发展增速最快的是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东部地区,增速出现下滑的是东北地区,这与国民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在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和近期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积极效果。
1.2.2 新时代甘肃省实施国家战略的文化意义
甘肃省历史上处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中原文化与西部文化、华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地,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按照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和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甘肃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这四类资源丰富排列全国第五。虽然甘肃省文化资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资源优势排名相差很大,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甘肃省政府于2016年8月颁布了《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省文化创造活力,是推动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工作。2019年5月,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19年)》,提出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将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业一起规划,有助于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 178.16亿元,增速为8.9%,旅游综合收入2 0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4%和30.4%。在甘肃省将文化产业列为十大生态产业之一后,已经成为拉动甘肃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3]。
2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与服务于国家战略任务的关系
根据甘肃省的区位优势和国家发展功能区划分以及甘肃省的自身经济社会条件,从国家全局的战略需要出发,甘肃省主要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国家战略需要安排。
2.1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从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以后,我国就进入了现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虽然中国的改革步伐没有停止,但是改革开放的区位方向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优先促进东部地区对外开放,与此同时也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战略规划。首先,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继续推动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与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经济合作,促进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发展。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形成了我国中西部区域向西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两个方向的对外开放战略合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也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2.0版,甘肃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它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要发挥其综合经济文化优势,建立重要人文基地。
甘肃地处亚欧大陆桥的核心通道,地形狭长,境内丝绸之路长达1 600多公里,是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融合之地。2014年5月,甘肃省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在文化发展方面,提出了要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敦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突出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始祖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人文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历史上,甘肃同中亚、西亚各国传统友谊悠久,人民之间交往频繁。改革开放以来,与各国交往渠道不断拓展。我们要继续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着力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为巩固人缘相亲、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奠定民心相通重要的人文基础。
2.2 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
甘肃省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是西北乃至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在2013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该方案确定了要将甘肃省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内容。对于甘肃省来说,作为欠发达省区,追求经济增长成为解决贫困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主要手段。当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工业化进程同时推进时,不可避免地对本来就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由此,在一定时期和程度上,甘肃省的自身目标战略和国家的全局战略存在一定的冲突,按照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就需要对甘肃省的发展战略进行一定的调整。从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来看,既有辩证统一关系,又有重点突出问题。甘肃省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满足国家的战略安排需要。与此同时,甘肃省承担着脱贫攻坚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不能实现,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指标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当甘肃省将保持生态安全的工作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时,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就要遵从这一重要原则,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首先,要在全省全行业提倡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和措施。其次,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即使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从依托物质资源消耗向非物质资源消耗方面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可以在环境规制的条件下选择生态绿色产业。结合甘肃省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特殊的地理地貌和多民族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文化产业发展和工业、农业发展结合起来融合发展,成为甘肃省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这样,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能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需要。
2.3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保持政治社会稳定
甘肃省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西部省份,少数民族自治州县分布广泛,区域内民族众多、宗教关系复杂,这导致在区域文化上也表现出多样化,存在多元价值观念,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有一定的差异。社会文化上的这种多元性格局客观上不利于该地区的社会政治整合,也会对该地区的政治稳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4]。甘肃省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是连接我国内地与边疆的重要区域,由东向西,与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同时,甘肃省也是我国向西与中亚、西亚等国家必经之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必经之路。甘肃省所处的西北地区是我国民族、宗教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活动和渗透的重点地区。2008年和2009年分别在西藏拉萨市和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的打、砸、抢、烧等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作为我国向西开放、交流、融通的重要区域,甘肃省成为由内陆中东部区域去往西藏、青海和新疆等地的重要节点和战略缓冲地带,在保持西北、西南等边疆区域的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尤其是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一些国家人为制造的贸易争端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国内外民族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控制论”等抹黑中国的观点,国外一些国家通过了我国新疆“2019年维吾尔族人权法案”,使得国内边疆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民族和谐关系被撕裂。因此,要保持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政治稳定的局面,在社会文化方面,要建设能够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而文化的发展,则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反映,要设法培植各民族文化中的共同性因素[5]。在处理各个民族的关系中,尤其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各个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共同发展、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共同努力。
3 新时代甘肃省文化产业战略实施的着力点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强大、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和规划,成为当前国家各级政府优先考虑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它既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3.1 弘扬生态文明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甘肃省承担的国家战略和自身发展需要方面,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功能首当其冲,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要在各级政府和各个行业贯彻这一认识和原则。因此,在文化理念和内容方面要突出表现生态文明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发挥其经济价值,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从生态文化方面来看,要在挖掘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不能过度开发和消耗,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要重视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兼有传播价值观念、树立人生信仰的功能[6]。通过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使其天然具有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职责和使命[7]。
3.2 加强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数据表明,这也会出现区域产业空心化,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虽然升高,但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因此,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发达地区对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業的发展更加重视,由此引起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合理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争论。文化的需要和需求和人的精神、心理需要密切相关,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因此,可以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赋予实体经济更多的文化元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这也可以提高农产品、工业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其产品竞争力。通过专业设计将文化创意元素引入消费品制造业,建立高附加价值的传导机制,促使制造业内涵式升级[8]。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可以将当地特色文化,尤其是民俗特色、农耕文化、大漠文化等融入其中,拓展农业的功能。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中,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岐伯文化、皇甫谧文化以及藏医药文化,提升当地药材、药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塑造知名国际、国内品牌形象。总之,文化产业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将会促进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需要。
3.3 以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从20世纪中期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文化作品的形态、文化传播的途径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多种形式的电子通信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数字文化产品的便捷性、高速度传播、与生产生活的密切程度等特点,都对传统的文化产品有了很大的冲击[9]。例如,以“读者”杂志为代表的甘肃当地知名杂志,其发展受到新媒体、网络产品等冲击,纸质类图书杂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因此,在当前要利用新的电子通信设备、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去生产、包装、美化文化产品,使其在文化产业的升级方面,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要[10]。例如,敦煌莫高窟建设的“数字敦煌”资源库,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一些经典洞窟的历史全貌,游客在敦煌的数字化展厅整体游览大部分的洞窟。还有当前手机APP的使用也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微信读书、抖音、快手等在文化消费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要更多地借助数字技术,对文化产品进行再生产,通过全场景体验的方式,提升对文化内容的获取、感知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3.4 延长和拓展甘肃省的通道经济文化功能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全方位共建、共商、共享的区域合作倡议。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有着物流、信息中转的功能,在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文化交流和繁荣方面要积极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功能。在文化交流方面,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文化产品,增强甘肃省与中亚、西亚等国家以及内陆城市的联系效应,成为“文化通道”,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加强内陆城市对甘肃省的地理、文化等历史的了解,发挥文化产业的“民心相通”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文化不断相互碰撞、推动各国多元文化交往、也有利于促进各国人民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利益共同体的认知[11]。
4 结语
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对经济的增长贡献比较优势方面,已经拥有比其他产业更快的增长速率和增长潜力,成为当前国家和地区需要的首位绿色生态产业,在发展规划中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虽然甘肃省在文化产业的规划方面已经有了文化产业园区的设立、文化项目的带动,但是由于省内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企业之间的协作效应还没有发挥出来,地区之间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合作由于行政条块的隔离,无法发挥出整体效应。此外,对新的文化产品,尤其是网络文化产品传播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如何发挥政府的积极价值引导和文化产品市场自身的资源优化配置,将是文化产业良性发展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英)雷蒙·威廉斯,著.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5:106-109.
[2]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0%[EB/OL].(2020-02-14).https://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14_1726365.html.
[3] 每日甘肃网.2018年甘肃省旅游接待人数超3億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400亿[EB/OL].(2019-01-17).https://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19/01/17/017122462.shtml.
[4] 王宗礼.对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J].甘肃社会科学,2006(4):90-95.
[5] 张力心.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8(11):133-134.
[6] 曹印双,刘芸暄.新时代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与具体路径探析—— 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4):3-8.
[7] 史君.文化产业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8] 尹宏,王苹.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6):159-163.
[9] 林昌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N].福建日报,2017-11-20(9).
[10] 秦茹.新媒体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新媒体研究,2017(8):40-41.
[11] 王景华,韩振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多元文化交往与民心相通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5(6):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