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海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沈阳 110166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中,路面平纵面拟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超高段拟合设计是关键环节之一。作者结合某平原区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和后期运营情况,对超高渐变段路面积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方案,为今后设计提供参考。
平面拟合的主要控制点为桥梁的跨中与桥台、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的交叉点、中央分隔带内的桥墩等。纵断面拟合在现状公路纵面满足技术标准时,重新设计的纵面线形尽量与原有线形保持一致。除受净空以及构造物限制的路段外,一般路段遵循“宁填勿挖”的设计原则[1]。
平原区高速公路的平纵面线形设计指标一般均较高,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故改扩建平纵面多以拟合旧路线形为主,仅局部做细微调整。
横坡拟合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应结合实测横坡数值,经分析整理后确定。由于拟合原路,原路设置超高的段落,不可避免的拟合后需设置超高,根据规范要求则必须设置超高渐变段[2]。超高渐变段路面横坡由-2%变为2%时,必然存在横坡为0%以及横坡较小的过渡段落。
某平原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平纵拟合后,超高渐变段设计情况见下表:
超高渐变段设计情况统计表
通过实际运营,发现段落2和段落3存在路面积水问题,积水现象多发生在降雨量较大的时间。
根据现场调查,分析积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出现积水的段落恰是超高渐变段横坡为0%的前后,也就是合成坡为0.3%~0.5%的段落,路面合成坡度相对平缓,总结以往经验,超高渐变段由于合成值存在小于0.5%的路段,局部横坡值将等于0%,容易形成路面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3-4]。
(2)积水段落纵坡小,坡长大,根据“平曲线包竖曲线的组合原则”,超高渐变段基本位于路面纵坡的中、下部,即纵坡排水的下游。由于路面汇水受合成坡影响,排水为斜向路基边缘。当横坡接近平坡时,排水主要靠纵向坡度实现,如果纵坡较小势必影响路面排水,同时坡长较大时,降雨径流时间长汇水量变大。
(2)积水段落均为左幅横坡由指向内侧渐变至外侧,对应右幅虽也为超高渐变段却没有积水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应该是与路面排水方式有关,左幅路面排水是由中分带集水井过渡至路侧急流槽,路面径流在渐变段形成S型,而且集水井现场位置与实际排水出口不一致,造成排水不及时。而右幅横坡由指向外侧渐变至内侧超高,渐变段始终为路侧急流槽排水,排水较顺畅。
(3)对未发现路面积水的段落进行分析,段落1虽然合成坡度存在小于0.3%~0.5%的段落,但缓坡段落长度较短,积水面积相对小,不易形成严重积水,段落3合成坡已大于0.5%,基本不会存在积水情况。通过分析可知,较大的纵坡有利于路面排水。
综上所述,超高渐变段积水现象是公路曲线超高设计本身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
为保证行车安全,尽量消除安全隐患,作者有以下建议:
(1)设计阶段应重视超高渐变段的纵坡设计,确保路面合成坡度不小于0.5%,合成坡主要是由路线纵坡、路面横坡以及附加坡度组成。提高纵坡是加大合成坡度的有效手段。所以纵坡设计是确保路面排水顺畅的关键。
(1)改扩建项目由于纵断受旧路限制无法调整纵坡坡度的情况,建议可以加大超高渐变率,缩短合成坡相对平缓段落的长度,减少潜在积水面积。
(2)超高渐变段范围内路面排水应采用散排方式,土路肩采用预制块防护,土路肩砌护标高应低于路面5cm,以尽量提高路侧排水效率;同时相应范围内的中分带路缘石内侧路面沿路缘石进行开槽处理,串联各中分带集水井进水口,增加中分带侧排水能力。
(3)在积水段落增加彩色防滑层,防滑层能提高轮胎摩擦力,以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路侧适当增加交通安全警示标牌,提醒司机进入特殊路段。
(4)路面积水段落增设路拱。该方案工程量较大、现场施工复杂。
超高渐变段路面积水问题,给高速公路行车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此类问题。路面排水设计需要考虑路线几何要素、路面结构类型、交通安全工程等诸多方面,特别是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由于受旧路限制因素较多,在设计工程中更应综合考虑各种方案,确保高速公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