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细雄 李京善 李慧芳 李如意
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坑塘是农村重要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在抗旱排涝、保障用水、稳定生态、美化环境、发展经济等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粗放式发展带来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事件频发,用于调蓄雨水的农村坑塘数量和蓄水容积大幅度缩减。废旧坑塘脏乱差现象较普遍,甚至成为垃圾倾倒点、污水排放点,逐渐失去旱涝调节、蓄水灌溉等功能。村庄降雨无排放渠道和收集工程,雨水随意流淌,淹没道路和农田,影响村民生产生活、交通出行、村容村貌,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坑塘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农村坑塘的规划建设、生态治理势在必行。
以生态良好为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坑塘生态系统,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发挥坑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保证坑塘旱涝调节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兼顾养殖种植、蓄水灌溉、消防用水、生活杂用水、水景观、水体净化等方面的功能。统筹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管护成本,实现坑塘生态治理可持续性。
以既有坑塘为基础,优化功能,合理布局。结合社会发展和政策法规,适度开发坑塘经济效益。
围绕坑塘水资源禀赋、生态环境要求、功能需求、水质特征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采取治理措施。
坑塘规划设计应尊重原有基本条件,适度进行改造和扩建,避免盲目扩大占地和投资。坑塘水面面积、水深及水质标准应满足相关功能要求。各类坑塘水面面积、水深及水质标准可参照表1。
根据环境要求、使用功能和存在问题,农村坑塘可分为保护类坑塘、恢复类坑塘和治理类坑塘,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理和保护措施,农村坑塘分类标准及应对措施参考表2。
有污染源、生态失衡、环境破坏、景观缺失、水质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功能受限、设施损坏等,且依靠自然力量无法恢复。
一是保护类坑塘应防止干扰和破坏,及时维护,保护坑塘的良好状态。
二是恢复类坑塘重点实施清理侵占和填埋,恢复坑塘原状,不能原址恢复的,要重新选址恢复。有针对性的排除人为干扰,必要时辅助实施人工改进、修补生态系统,依靠自然修复机能让坑塘回归良好状态。
表1 不同功能坑塘水体和水质控制标准
表2 农村坑塘分类标准及应对措施
三是治理类坑塘应根据水资源禀赋、水质条件和功能需求,通过疏通水系、控制污染源、清理垃圾、清淤扩容、微地形改造、岸坡整治、防渗处理、水体净化、绿化美化等工程措施,为后期生态修复打下良好基础。治理措施要有针对性、有重点。
疏通村庄排水沟渠,拆除障碍物,为村庄雨水排放提供快速通道;疏挖引水沟渠,为引蓄河湖水、承接再生水提供畅通渠道;同时考虑坑塘排水通道,防止暴雨时期坑塘汇集雨水过多,排水不畅而造成局部洪涝。
截断进入坑塘的污水通道,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坑塘排放,主要用于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截污是坑塘污染防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性中小企业污水和规模化养殖污水是农村坑塘沟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应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移动式污水处理车、生态处理等方式,达标处理后排放。对村域内的企业,尽量集中到工业园区,近期无法搬迁的工业企业,废水应排放到附近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企业自行处理的污水应达到直排工业企业污水治理要求。规模化养殖必须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禁止不达标养殖污水直接排入坑塘。
全面彻底清理坑塘内、边坡及堤岸处堆积的垃圾和杂物,清除有害水生植物、水体漂浮物、季节性收割水生植物的沿岸植被。落实村庄的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制度和坑塘管理制度,确保坑塘周围清除后不再堆放垃圾和杂物。实施坑塘清淤,不仅可以解决坑塘淤积、库容萎缩的问题,还可以消除底泥污染源。
根据坑塘原有基底进行改造,适度营造起伏的微地形。应拆除侵占物,平整不合理的沟谷、凸脊等。构建深水区、浅水区、浅滩、人工岛、水禽栖息地等,为水生动、植物营造适宜的生长繁衍环境。可以在进水口、浅湾处的一定范围内构建湿地浅滩,作为水生植物区,生态净化水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将人类活动频繁的岸线构建为浅水区,确保人员活动安全。
对于适宜采取自然护坡的坑塘,应放缓、平整坑塘边坡,平顺、丰富坑塘岸线,人们活动较频繁的区间要采用缓坡和较坚固的护坡形式,可砌成台阶;对于因深挖、垮塌、土质疏松等原因造成较徒、不稳固的岸坡,要先进行加固,必要时要进行填筑或削坡,解决坑塘岸坡不自然、不美观、不安全的问题。进水口、排水口、闸口均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金属结构,并对进水口、排水口、闸口周边的岸坡、沟渠进行加固,同时做好坡面排水、岸坡体排水和坡顶外截水等工作。
岸坡防护要遵循生态理念,常用的生态岸坡防护材料和形式主要有:
植物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生态袋护坡、生态混凝土砖护坡、石笼护坡、干砌石护坡、浆砌石(砖)护坡、混凝土格构护坡等。
针对坑塘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渗措施。华北平原地区现状地下水普遍埋深较深,浅层地质又普遍存在砂土层和粉砂土层,尤其是山前平原,地表水下渗较为严重。坑塘整治过程中应结合地层岩性、坑塘用途、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坑塘底部和岸坡采取防渗措施,减少渗漏损失。常用防渗处理方法有:土工布、防水毯、土工膜、混凝土硬化、黏土层等。
坑塘水质改善应根据考虑气候、环境要求、水质条件,选择技术成熟、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的水体生态净化技术成果。常用的水体生态净化方法有:培植水生植物、养殖水生动物、生态浮床(浮岛)、人工曝气增氧、投放微生物等,通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体生态净化技术进行组合,充分发挥不同水体生态净化技术的优势,改善水质效果更好。
绿化美化是改善坑塘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具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土等多方面的功能。岸坡应采用生态绿化美化,种植搭配宜考虑不同群落、种类的综合搭配,形成相对稳定和协同作用的植物组群,提高坑塘植被系统的稳定性。植物应与水体相协调,宜乔、坑塘景观灌、草多层结合,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营造丰富的坑塘景观。植被能够削减坑塘周边降雨径流面源污染,优先选择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湿生植物。植物种植密度宜结合功能需求、植物分蘖、分枝特性、植物株型特征等,合理选定植物种植密度;植被种植区表层宜保留不低于0.6m 厚的腐植种植土。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忌种植、播撒外来入侵和有毒的植物。
结合村庄布局,根据坑塘功能、面积,因地制宜地采取修建水边步道、亭阁、开辟滨水活动场所、局部设置亲水设施、养殖观赏鱼类等方式,适当构筑坑塘景观工程,达到景美的效果,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场所。景观坑塘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一是以自然和生态为基调,保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平衡;二是挖掘本地文化底蕴,景观设施要体现地方特色,现状有纪念意义、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或景观价值的风景资源,应结合到坑塘景观设计中;三是坑塘景观与周边景观要协调,设施的美观性与功能性要和谐;四是坚持人性化设计,方便人们休闲娱乐;五是优先利用村庄内部或距离村庄较近的既有坑塘;六是不宜缩小坑塘蓄水容积,不宜填埋或侵占原有排水沟渠、行洪通道等。
坑塘生态治理要根据水资源禀赋、功能需要和环境要求,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采取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景观类坑塘、旱涝调节类坑塘、养殖种植类坑塘、蓄水灌溉类坑塘、环境整治类坑塘。
村庄内部和临近村庄、具有一定水域规模和水源补水条件的坑塘,应优先考虑按照景观坑塘治理。通过构筑廊架、步道、亭阁、小桥、灯光等景观工程,培植观赏性水生植物、养殖观赏性鱼类,修建滨水平台、亲水设施,美化绿化坡岸,适当构筑坑塘景观工程,结合群众性健身广场,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对景观坑塘要重点投入、重点治理,根据村镇的经济情况和景观需求,适当提高治理标准。同时要对村庄生活污水进行截流外排处理,不能截流的要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后再排入坑塘,确保坑塘进水水质,减轻坑塘生态净化压力。景观类坑塘水质应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中C 类标准。
旱涝调节坑塘主要为接纳雨水和收集处理村庄生活污水的坑塘,排除村庄内涝隐患,保护耕地和交通道路安全,同时满足农业灌溉、生活杂用水、消防用水等需要。旱涝调节坑塘来水量特点为:汛期来水量较大、其余时间来水量较少,可利用现有较大坑塘和废弃坑塘,蓄水容积宜满足降雨重现期1~2 年的村庄雨水径流总量。
旱涝调节坑塘应突出生态治理理念,重点实施疏浚渠道、垃圾清理、控制污染源、修整岸坡、生态绿化等。利用芦苇、菖蒲、水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有机质和重金属,清除污染物、净化水体;利用杂食性虾类、螺类、贝类等水生生物去除多余营养物质,控制藻类生长,实现“水清”的治理目标。旱涝调节坑塘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中V 类标准。
滨湖近河等水源补给条件好、常年蓄水的坑塘,可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重点实施控制污染源、清淤扩容、修整岸坡、改善水质、生态绿化等。治理后的养殖、种植坑塘水质应分别达到《渔业水质标准》(11607)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中的有关要求。
蓄水灌溉类坑塘在我省廊坊、衡水、沧州较多,主要为引蓄黄河水。应重点实施清淤疏浚,清除坑塘域内重点实施控制污染源、疏通水系、疏挖引排水沟渠、增强灌排系统建设,坑塘内域重点实施清淤扩容、修整岸坡、改善水质、生态绿化,形成“河渠为线、坑塘为面、线面相连”的地表水灌溉系统。蓄水灌溉类坑塘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中的有关要求。
水源补给条件差、常年干涸、闲置的坑塘,重点实施疏浚渠道、控制污染源、垃圾清理、修整岸坡、生态绿化等,应做到无污水,无垃圾,环境整洁,必要时可恢复为一般耕地、林地。
农村坑塘生态治理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坑塘普遍呈现有人使用、无人管理、无人维护的状况,存在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老化失修、功能丧失、建设压力大等诸多问题。通过科学规划和生态治理农村坑塘,不仅可以让坑塘发挥降低洪涝灾害和蓄水利用功能,还可以发挥坑塘的生态功能,把坑塘治理成为“来水能引、降水能蓄、沥水能排、生态稳定、环境优美、合理开发、人水和谐”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