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不合格是生猪患病的一个直接原因,要想使猪群的健康得到保障,使猪场具备更高的效益,养殖场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使环境中的病菌得到彻底杀灭,对疾病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将疫病的传播途径切断。
1.1 进场前消毒在养猪场门口,需要配备紫外线照射装置以及清洁消毒设施,只有经过严格消毒后人员才可入场,从而杜绝疫病传染源的引入。与此同时,还需设置车辆消毒池,保证所有车辆进场前都需经过消毒池消毒。
1.2 场区消毒在养殖场内,场区一般包括生产区以及非生产区。在进入生产区前工作人员必须更衣并进行严格消毒,只有换上统一消毒工作服后才可入场。非生产区即办公区域、生活区域以及饲料加工区域,必须保证非生产区域的清洁卫生,落实周消毒制度。在消毒过程中需要注意,实行专门单一流向,同时由专人开展监督工作。生产区内的工作服必须由专人定期开展清洗以及消毒工作[1]。此外,还需对剖检场等其他与场区相关的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1.3 人员以及用具消毒工作人员以及生产用具会与猪群进行直接接触,一旦其携带病原菌就会使猪群的健康受到直接影响。因而,在进入猪舍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落实消毒程序。分类管理生产工具,对于公用医疗工作,在每次使用结束以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
1.4 猪舍及带猪消毒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在猪场内需要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待全部猪只出场以后,对排污沟以及下水道进行彻底的清理,同时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长时间浸泡,通过喷雾消毒措施或者熏蒸杀菌措施对空间进行消毒。在猪群进场前,首先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待空间彻底干燥后将猪舍密闭,采用高锰酸钾或者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此外,还需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将空气中悬浮的病原菌彻底杀灭,同时对环境内所产生氨气进行有效吸附。
在猪场内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饲养制度,为猪群营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使猪群得以顺利成长。
2.1 合理选择猪种在进行猪种选购过程中,必须保证从非疫区选购,与此同时需要经过当地检疫部门检疫确保合格后才可引入。进场后需要对猪种进行2个月的隔离饲养,在观察检疫确定其健康、进行全身消毒后才可混养。
2.2 分群饲养为了防止疫病出现交叉感染,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对猪群进行分群饲养。与此同时,结合不同猪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为猪群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为了使机体免疫力得以提升,饲养人员还需每天按需搭配食物,保证猪群获得充足的营养,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症。
2.3 加强母猪以及仔猪的饲养管理在养猪场发展过程中,仔猪是其基本保障。仔猪不仅具备较快的发育速度,同时其养殖效益较高,但是仔猪要想健康成长就需要为其提供母乳的哺育。母猪在泌乳期营养需求较高,不仅需要供给其机体所需,还要为仔猪提供充足的营养。因而,饲养人员必须对泌乳期母猪加强营养搭配以及饲养管理。初生仔猪缺乏足够的免疫能力,同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母乳以满足其机体的营养需求,同时需要保证猪舍适宜的温度,降低仔猪疫病发生的概率[2]。
免疫接种即为猪群注射特异性的生物制品,使猪群获得特异性抗体,对特异性疾病具备抵抗能力。为了提高猪群的抵抗力,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养猪场需要结合当地疫情制定一个规范的接种制度,从而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控制。
3.1 建立科学的免疫制度免疫接种是传染病预防以及控制的一个主要措施。在免疫接种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环境以及疫情,结合常见病特点以及严重程度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免疫接种可以针对性的避免疫病的发生,因而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必须对猪群接种疫苗后的反应、抗体水平进行综合考虑,适时并且适量的进行接种。
3.2 正确接种疫苗疫苗质量的好坏会对免疫接种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而在选择疫苗时,需要选择由正规厂家生产、处于有效期内同时外观不存在破裂现象的疫苗。在接种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明确疫苗用途、接种部位、用量以及接种后反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在实际接种过程中,必须保证无菌操作,以防其他杂菌混入。对于接种后剩余的疫苗必须做好保存工作,对废弃苗做好消毒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