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祥
(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回澜镇畜牧站,四川乐至 641500)
羊肉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肉类之一,市场需求量较大,对养殖生产技术的要求较高。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屡见不鲜,提高了人民对肉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在种羊养殖过程中,规范化的养殖技术,是确保种羊养殖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促进养殖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保证环境清洁、整洁、卫生,种羊养殖也不例外。从目前来看,种羊养殖主要采用散养模式,给养殖户清理带来困难,种羊粪便清理不及时使得空气质量不够新鲜。此外,少数圈养小规模养殖场未落实消毒措施,管理人员消毒工作仅限于羊舍,进出羊舍人员未进行消毒处理,这也增加了种羊患病的可能性,对羊的安全构成威胁。
一般来说,种羊养殖都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从牧草、供给饲料到种羊的成长、屠宰、销售等环节,这也就构成了种羊的基本产业链。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养殖地区发展都比较缓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养殖产业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种羊养殖业的发展。
各类疾病的发生是造成羊养殖数量减少,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羊养殖中的疾病防疫工作是保障羊生长发育的关键。但目前而言,很多养殖户由于过度重视经济效益,为压缩成本而忽视日常的卫生消毒和检疫工作,导致羊舍环境差、消毒不及时,增加了疾病发生的几率;同时,当羊出现染病情况时,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及时的处理,或仅仅只是将病羊进行隔离,却忽略了对其他羊的检查,导致疾病大规模爆发,甚至引起羊群的死亡。尤其是哺乳期的乳羊,由于本身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疾病,如养殖户缺乏正确的疾病防控意识和能力,就会给羊养殖工作埋下较大隐患。
山羊引种是现代种羊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羊的品种对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要引进羊的品种前首要就是对当地实际情况有一个充分地了解,引进的优良品种要适合在当地养殖,从而较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对山羊引种区域进行选择时,要尽可能选择与本地自然气候、生态环境以及山羊饲养管理方式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并且最重要是必须在没有疫病流行和疫病流行史的地区引种。在初步确定引种区域后,需检查供种单位的证件是否齐全,并且要事先安排人员实地考察引种区域及供种单位,对于供种单位要进行全面调查,在基本了解其种羊饲养管理方式、品种质量、生产能力、饲料种类、疫病防治和售后技术及服务等后,选择一个质量有保障,信誉有保障,售后服务积极的供种单位引种,价格不能过高,谈妥价格后签订引种合同,要保障羊的质量,对于引种成功率要有所保障。
羊的饲喂直接关系着羊的健康和身体素质,因此养殖户应强化对羊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以科学的养殖技术进行规范化的喂养管理,合理搭配口粮,注重营养的均衡和口粮的健康。养殖户可以根据羊的生长发育状况采取分开喂养的方式,哺乳期的羔羊一般以母乳为主要喂养方式,育成期的羊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适量添加饲料和营养补充剂,成年期的羊则应在此基础上适当添加微量元素,促进其育肥;同时,制定严格的日常喂养规范,严格把控羊口粮的来源,确保口粮的质量,保障羊的生长发育与增重要求。
我们应该根据养殖的实际情况来建设圈舍,但由于各地的环境不同,我们主要根据一般正常环境来进行建造,动物圈舍一般应该建立在通风和向阳并且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在选择地址时尽量避开阴暗和潮湿的环境,这样能够减少种羊的发病率,使种羊健康成长。并且在建立羊圈大小时,单个种羊应该建立在1.8 m2至2m2,这样即能保持羊的活动空间,又可以防止羊和羊之间发生踩踏和拥挤,保证了羊群适当的运动,保障其健康成长。
疫病防治是种羊育种的关键,加强传染病防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及时接种,结合当地有关部门要求和农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免疫方案的指导下,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种羊的免疫力。此外,还可以采取药物防治,提高种羊的抗药性,降低发病机率。(2)及时做好检疫工作。检疫工作要求养殖人员加强与当地兽医卫生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定期开展传染病检测工作。检测工作可以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并将传染源扼杀在摇篮中。(3)加强日常圈内防疫消毒,可用2%火碱溶液或其他消毒药对羊舍及活动场地定期喷洒消毒。
在规模化养殖引进种羊方面,我们要根据要求引进健康的种羊,并且在饲养方面,我们要规划好羊的圈舍,调配好羊的饲料,合理分配好羊的组群,促使羊群健康的成长,给饲养人带来更大的利润。政府方面应该积极实施“畜牧强县”战略,大力扶持畜牧业产业,让畜牧业的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