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含
(铜川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铜川 727031)
全市共有38个乡镇、街道办,在编在岗官方兽医69人;市本级5人,区县15人,乡镇49人;畜牧兽医相关专业40人,其他专业29人;年龄在50岁以上18人,50岁~40岁22人,40岁以下29人;全市注册备案执业兽医师10人、助理执业兽医师5人;乡村兽医150人,村级防疫员161人,动物贩运人40人。截止目前,全市存栏鸡380万羽、猪12万头、羊8万只、牛2万头,规模养殖占养殖总量的70%以上。
我市虽然规模养殖率高,但还存在部分散养。分散饲养在部分区县作为养殖业的主要生产形式还将持续一定时间。各乡镇虽然都设置了报检点、报检电话,但由于养殖户居住分散,养殖数量多,规模小,养殖户距报检点较远,大部分乡镇报检点只有1人,负责的检疫区域跨度大,有些养殖户、贩运人常因等待官方兽医时间久而不报检,造成了产地检疫的盲区,无法达到产地检疫工作的最终目的。
动物检疫工作专业技术性强的特殊性被忽略,我市在2008年农业体制改革中,印台区、耀州区将一些非专业人员全部分流到各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出现检疫人员技术水平低等为检疫工作开展带来众多困扰。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监督设备落后,主要凭借“一双眼睛”和经验开展工作,无检疫和执法设备,影响了检疫执法工作开展。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开展面对的是广大养殖场户,文化水平低,信息不畅通,法律意识淡薄等,因此,普法困难,畜主报检意识不强,认为自家饲养的畜禽,不会有什么疫病;由于经费等原因,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未能在电视、报纸等大力宣传,相比于其他法律法规知晓率低,群众在购买动物及动物产品时没有索取有效检疫证明的习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的机构是动物卫生监督所,但部分区县未改革到位。比如,印台区无独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全区的畜牧兽医工作由畜牧兽医站负责。工作机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检疫工作开展困难。
于康震在《加强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讲到:“健全的体系才是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基础”。针对官方兽医少等问题,推行乡镇人员、执业兽医、规模养殖场兽医、村级防疫员为报检员和协检员,官方兽医复核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的模式。
检疫工作是以行政为手段,技术为依托的专业工作,检疫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检疫的质量水平。根据新入职的官方兽医多为从学校直接走到了工作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实行“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理论与实践双重培训等模式,并组织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大比武”、“案卷评查”等业务练兵活动,提高检疫人员业务素质。同时,每年进行一次防检员考核,优胜劣汰,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西北人常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什么都不难”,结合当前非洲猪瘟防控等严峻形势,积极主动向政府领导、各部门、社会等过多途径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认识,达到“视未经检疫的畜禽及产品为假冒伪劣产品”的认识高度,人人参与抵制不买未经检疫的畜禽及其产品,、举报逃避检疫的线索。
健全动物卫生监督制度,推进产地检疫工作开展。一是认真落实养殖场“网格化”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产地检疫工作。部、省级养殖场由市级包抓、养殖大户及散养户由乡镇包抓,其余养殖场由区县包抓的服务监管模式。二是以畜禽年出栏量为基础,查看产地检疫票证及畜禽检疫量,对区县检疫工作进行考核。三是将产地检疫工作纳入到动物防疫双轨管理制度之中,由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以保证产地检疫工作有效实施。
树立源头治理思想,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监管力度。一是将规模养殖场生产行为同国家惠农政策相结合。从严准入条件,将检疫申报、有无违法违规生产记录等作为规模养殖场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的前提条件。二是加强畜禽贩运人管理,通过查看贩运人的贩运台账、贩运车辆GPS记录,倒追养殖场户畜禽调出、调入动物产地检疫申报。三是实行溯源制度。全面落实畜禽耳标发放管理,通过耳标发放平台,确保耳标逐级发放到养殖场户,通过耳标识读器,准确定位畜禽来源与产地检疫开展情况,通过加强检疫,确保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