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叶县人民医院(467200)王小可
胆囊息肉为多发性胆囊疾病,临床治疗胆囊息肉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并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1]。全面护理干预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高质量护理工作模式,细化护理程序,强化基础护理,达到从整体上提升护理服务的目的[2]。本研究选取我院胆囊息肉患者94例,探讨全面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胆囊息肉患者94例,依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43.48±7.9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5±0.87)年;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4.02±7.84)岁,病程10个月~5年,平均病程(2.79±0.92)年。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环境介绍、用药指导等。研究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明确其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后,通过主动交流帮助患者解除不良情绪干扰。②术前准备:详细向患者讲解胆囊息肉相关知识,并耐心解答患者疑虑,术前抗感染、调节酸碱平衡,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肤、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③术后护理:术后6h可取半卧位;测量生命体征,30min/次,连续测量6次待平稳后改4h/次,持续24h;术后持续吸氧6h,2L/min,以提高血液氧含量,保证呼吸顺畅;术后6h且患者排气后可进食流质饮食,24h后半流质清淡饮食,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肩背部疼痛是正常现象,消除其担忧,可予以吸入中流量氧气,同时在病房播放舒缓音乐,使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疼痛;置引流管患者,做好局部消毒,定期更换,并注意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注意有无并发症(腹腔内出血、黄疸)的发生,若有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④出院指导:饮食清淡、适量运动、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肛门排气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1d疼痛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分表(WHOQOL-10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肛门排气时间、VAS评分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24.12±4.23)h短于对照组的(31.08±4.39)h(t=7.827,P<0.001)。研究组术后1dVAS评分(2.62±0.87)分低于对照组的(4.01±1.25)分(t=6.257,P<0.001)。
2.2 WHOQOL-100评分 干预前,研究组WHOQOL-100评分为(53.02±6.56)分,对照组为(52.95±7.21)分,干预后研究组WHOQOL-100评分为(87.21±9.01)分,对照组为(8 1.4 2±7.4 8)分,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9,P=0.961),干预后,研究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t=3.390,P=0.001)。
全面护理干预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细致、全方位的护理过程,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全面、综合、系统等优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d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WHOQOL-100评分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面护理干预不仅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面护理干预通过护理人员耐心讲解疾病知识,解答患者术前疑虑,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手术进程,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同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确保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通过合理体位干预,指导清淡饮食,嘱咐患者多休息,功能锻炼以走路为主,避免剧烈活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胆囊息肉,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面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熟悉整个干预流程,并能结合临床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