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泰达医院(300457)郑碧仙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脑卒中治疗具有较大难度,即使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概率依然高达70%以上[1]。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包括身体偏瘫以及失语症等,丧失患者的劳动能力,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持续性开展康复锻炼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患者在出院后没有了护理人员的监督,锻炼依从性下降,影响了康复效果[2]。基于此,本文将延续健康教育引入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分析其对患者锻炼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1例和9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年龄为(63.47±7.35)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2例和8例,年龄为46~74岁,平均年龄为(63.61±7.5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晰,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患者给予延续健康教育。延续性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采用合适的健康教育途径,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可以采用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微信或者QQ等方式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向群内推送相关的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患者提供一对一健康指导[3]。②确定健康教育措施并实施,一是护理人员应该详细准确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服药情况、睡眠情况、康复进程、是否有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等;二是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灌输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三是护理人员让患者复述康复锻炼的具体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如果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四是发动患者的家属在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监督管理,保障康复锻炼活动的持续性,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此外还应该注意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通过心理干预向患者传输正能量[4][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数据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锻炼依从性,采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分别采用t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锻炼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完全依从患者13例,部分依从患者7例,总锻炼依从性为100.00%,对照组患者中完全依从患者8例,部分依从患者7例,总锻炼依从性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81.28±8.94)和(61.66±7.02),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7.85±7.68)和(50.7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在采用延续健康教育之后其锻炼依从性和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延续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