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519000)朱玲
分娩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生理活动,产妇需要面临强烈的疼痛和巨大的压力。在分娩过程中,为了方便观察胎心、胎位、产程以及接生,产妇一般取仰卧位,这也是常规分娩方式。该体位的缺陷是使骨盆可塑性受限,增加了胎儿下降阻力,导致产程延长,还可能引起低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外窒息、会阴侧切与难产等[1]。为了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我院产科应用了自由体位分娩,观察其对于分娩结局的影响,现详细报道如下。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26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63例。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6.37±2.34)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2±1.14)周。研究组年龄21~39岁,平均(26.41±2.37)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5±1.16)周。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呈均衡分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分娩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仰卧位,在进入第一产程后,除了进食、如厕以外,产妇均取平卧、侧卧交替,等到宫口开8~9cm,助产士送产妇入产房,产妇在产床上取膀胱截石位,直到胎儿娩出。研究组产妇选择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可蹲、坐、跪、站、趴、行走、抱膝、侧卧、半坐卧、上下楼梯等,选择自己舒适的体位自由活动;在进入第二产程后,产妇仍然可以根据喜好或舒适度选择自由体位,但是建议最好在蹲位、坐位、卧位、站位间选择适合自己的体位。①蹲位:产妇双脚分开,蹲在产床上,助产护士在旁稳定产妇身体。此体位适合于枕后位、枕横位、胎头较大、胎头位置高的产妇。②坐位:产妇手扶扶手,脚踩支架,坐在产床中间。此体位需注意靠坐的稳定性,适合于产程进展缓慢的产妇。③卧位:产妇可选择卧位的坡度,也可选择侧卧位,但需膝部尽量弯曲,臀部尽量突出,用脚架支撑住身子,还需保障下肢血液循环良好。此体位适合于枕后位、产程进展慢的产妇。④站位:产妇手扶扶手,站立于床尾。此体位适合于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宫缩减弱或间隙期变长的产妇。在选择好体位后,助产士对产妇外阴进行消毒,并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导产妇屏气用力,直到胎头拨露,可下肢分开以半卧姿势接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与总产程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产妇的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3 7例,自然分娩率为58.73%(37/63);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48例,自然分娩率为76.19%(48/63)。经过对比,X2=4.375,P<0.05,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比较两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 对照组产妇的总产程为(682.57±64.81)min,研究组为(534.26±49.10)min,对比可得,t=7.614,P<0.05,研究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
分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产妇会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使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且直接影响分娩结局和胎儿安全。常规分娩体位以仰卧位为主,长时间保持相同体位易导致肢体麻木,导致产力下降,产程延长。而且传统体位易挤压腹部血管,使胎儿得不到足够的血氧供给。而自由体位分娩是指产妇选择自然、舒适、喜欢的姿势进行分娩,产妇可以蹲、坐、跪、行、卧、站,而不用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姿势或者体位。
研究发现,在第一产程选择自由体位,有助于胎头位置与产妇的骨盆适应,使胎头在骨盆内顺产轴而下,从而促进胎先露下降,加快产程进展。在第二产程选择自由体位,可减轻疼痛或不适感,有助于增强肌肉收缩力,保持体力,提高产力。产妇不受身体拘束,更容易屏气用力,协助胎头下降,而且可以均匀用力,减少体力消耗,避免宫颈裂伤[2]。
从分娩结局来看,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更高,总产程时间较短,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由体位分娩可加快分娩进程,促进自然分娩,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分娩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