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个体化管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27 09:11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00鲁会青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黄疸个体化蓝光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00)鲁会青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婴儿的最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约50%新生儿在出生后5天内发生新生儿黄疸症状。通常足月出生婴儿可在出生10天后症状可自行消退,但对于早产新生儿,其肝脏发育不完全,易导致黄疸症状加剧,形成病理性黄疸。临床上对母婴进行个体化管理干预,可针对性指导新生儿母亲合理帮助胎粪排出、新生儿纳奶,帮助新生儿合理用药,减少感染发生,达到降低胆红素水平,减轻患者的症状的目的[1]。对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均为61例,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27例,日龄4~12d,孕周(37.54±0.68)周,平均日龄(6.36±3.32)d,平均体重(3246.87±325.99)g。对照组男36例,女25例,日龄4~13d,孕周(37.02±0.71)周,平均日龄(6.45±4.72)d,平均体重(3275.47±421.35)g,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中规定的诊断标准[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122例新生儿黄疸病例均行蓝光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2~12h/d,平均1疗程/4d。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此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管理干预方法 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3]操作标准进行护理干预。首先将母婴同室,将患儿置于光疗箱内裸体睡眠,使患儿皮肤完全暴露于蓝光照射下,光疗期间用尿布遮盖好会阴部、肛门部,使用眼罩盖住患儿双眼,避免强光伤害视网膜,定时按需哺乳,密切监测患儿各项身体体征和黄疸指标变化,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2.2 观察组个体化干预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行一般管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母婴进行个体化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疏导情绪干预。对患儿母亲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向患儿母亲进行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针对患儿的病症情况教授患儿母亲基本护理干预知识,鼓励母婴一起参与治疗护理当中,同时增加患儿与母亲共处时间,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增加母婴的治疗依从性。②个体化管理干预。根据监测的情况对患儿的体征和黄疸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尤其要重点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变化,对母婴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并随时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③喂养干预。尽早对新生儿母亲进行开奶和授乳,补充新生儿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其免疫力,母乳不足患儿可增加配方奶粉,可促进患儿胎粪尽快排出,减少胆红素累积。④舒适感干预。对患儿的行翻身护理(大约平均次/1h),哺乳后1h后对患儿进行全身按摩,重点是头部和腹部,动作要轻,力度要舒缓,使患儿感到舒适,通过物理按摩法促进患儿胃肠的蠕动,增加排便的频率,同时还可以增强患儿的安全感,减少哭闹导致的呕吐、眼罩脱落和感染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观察患儿排便次数、黄疸指数和治疗失败情况;观察两组病例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根据2001年《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治疗失败”是指治疗后4~6h血清总胆红素仍上升0.5mg/(dl·h)。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41±1.61)d,明显低于对照组(8.71±1.81)d(t=7.416,P=0.000);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治疗费用为(4963.51±342.4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6412.61±314.61)元(t=24.339,P=0.000)。

2.2 对两组患儿的排便次数、黄疸指数进行比较 观察组平均排便次数(6.35±1.32)次/d明显高于对照组(4.21±1.45)次/d,黄疸指数(7.32±1.03)显著低于对照组(11.54±1.46)(P<0.05)。

2.3 对两组病例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失败进行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眼罩脱落、呕吐、感染)发生率为8.2%,治疗失败率为3.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2.95%和治疗失败率14.75%(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新生儿对排泄能力低于血红素产生的数量,造成血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积聚,造成患儿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其中早产、缺氧,体重过低的新生儿是病理性黄疸的易发群体,如在黄疸早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造成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4]。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疗法为蓝光照射治疗和营养支持,对蓝光治疗无效患儿采取换血治疗,但换血治疗一般治疗对新生儿身体条件较苛刻,且易产生不良反应。按照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规定,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蓝光照射治疗配合一定程度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血红素的排除。目前临床上对黄疸患儿进行管理干预还停留在一般化、程式化干预,忽略了充分发挥新生儿母亲在治疗护理中的作用发挥。而母婴个体化管理干预则将患儿母亲和患儿作为统一整体。本文充分认识到患儿母亲在哺乳、接触和陪伴情况都是病症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和患儿母亲的整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地管理干预,邀请和鼓励患儿母亲参与管理干预,发挥母亲的主动性,可提高对患儿观察监测的频次和效果;对新生儿母亲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母婴的紧张焦虑,可达到尽早开奶和授奶,增加哺乳频次和哺乳量,补充患儿的营养,促进患儿排泄的作用;对新生儿的身体舒适感按摩,增加患儿与母亲的身体接触时间,增强母婴亲近感和依赖感,母亲的稳定情绪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哭闹反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同时也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杨素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84例护理分析[5]和黄欣昱的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6]观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综合性护理未充分发挥患儿母亲的有效作用,导致研究相关指标数据与母婴个体化管理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限于样本数量限制,详细研究结果还待下一步大样本量研究确定。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及母亲进行个体化管理干预,可在较短时间内降低患儿的黄疸指数、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失败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儿痛苦,减轻家庭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黄疸个体化蓝光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