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波
(安阳市营林站,河南安阳455000)
桃(Amygdalus persica L.)蔷薇科桃属植物。原产中国,各省区广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露地栽培的桃成熟期集中在6~10月,而大棚桃成熟期提前1个多月,“五一”左右上市,此时正值中熟桃空档期,市场前景非常好。内黄县经过多年来的大棚桃设施栽培,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栽培技术,适宜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的推广,对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自花结实能力强,花粉量大,矮化紧凑,果大整齐,成熟期较一致的早熟品种。
整平定植地面,按南北方向放线,行距为150~200 cm,开挖宽度80 cm、深度60 cm定植沟,表层土与底层土分开存放,在回填时先将表层土和腐熟有机肥、复合肥混合,按每667㎡添加优质腐熟厩肥4 m3或者腐熟鸡粪4~5 m3,氮、磷、钾含量各为15%的三元素复合肥50 kg,全部混合均匀后回填浇水、沉实,底层土撒开或作埂风化。如土壤较为疏松时可以采用坑栽,栽植坑挖掘直径、深度为60 cm左右,在栽植坑内同样需要填入混合好的有机肥。
根据当地所处气候条件、建棚处土壤的肥力、土地整形的方式和管理水平,株距100 cm,行距150cm或200 cm,每667㎡种植445株或333株,后期根据生长势及树冠大小适当间伐。
每年在土壤解冻后开始至桃树发芽前定植或者在11月中旬到土壤上冻前结束。
栽植前苗木根系需要进行修剪,首先把伤根和有病虫危害的根剪去,其余正常的根也需剪出新鲜茬口。消毒采用浓度0.3%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小时或者用波美3度石硫合剂喷淋全株。栽植时,果苗栽植深度与原圃地深度一致。根系应向四周舒展并均匀分布,扶直对齐,纵横成行。填土踩实后,做畦后灌水,覆盖地膜。定植后,按50 cm左右定干,整形带内如果有分枝进行短截,基部留1个~2个饱满芽。
3.1.1 休眠期温度调节
一般需要经过7.2℃以下600 h~800 h的自然休眠期,休眠期满后,覆盖塑料薄膜、草苫、棉被进行升温。为了果实提前成熟,12月上旬,可人为控制休眠,白天覆盖草苫或棉被进行降温,晚上揭开通风,温度保持0℃~7.2℃,使其在低温环境自然休眠。
3.1.2 生长期温度调节
生长期各个阶段的适宜温度不同,应采取措施保证在各阶段的适宜温度。从气温回升到萌芽之间的日平均温度需保持5℃~18℃,其夜间不能低于5℃~7℃,在每天8时左右揭开草苫、棉被,16时左右放开草苫、棉被;萌芽后到开花之间日平均温度应保持10℃~18℃,夜间温度保持在6℃以上;果实发育期夜间室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上,白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29℃。
保温控制,夜间加盖草苫、草帘,覆盖地膜、挖防寒沟等升温。
降温控制,室温超过25℃,及时放风降温,同时在棚膜上制作通风孔来调控。
3.2.1 湿度要求
开花期之前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开花期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果实生长期直到果实成熟室内湿度应保持在60%以下。
3.2.2 调节方法
降低室内湿度方法:通风换气、减少灌水、地膜覆盖。
提高室内湿度方法:地面浇水、空气喷雾。
3.2.3 增强光照
选透光好的无滴膜,地上铺反光膜,装置日光灯或荧光灯等补充光照。
4.1.1 基肥
秋季,每667㎡施5000 kg左右。基肥以有机肥料和部分矿物肥料为主。一般每隔1年~2年结合行间扩穴深翻施一次基肥,施肥沟深50 cm,宽30 cm~40 cm。
4.1.2 追肥
一般在开花前、开花后、果实膨大期、撤棚后随浇水共追肥4次,随着树龄的增加,追肥量也应根据情况逐渐增加。根部追肥:以速效肥料为主,按植株大小,在根附近开沟深15~25 cm、宽30 cm,将肥料混土埋入沟中,灌水,每667 m2施肥30~50 kg。根外追肥:宜在10时之前或16时之后进行。
4.2.1 灌水时期
灌水时期主要在萌芽期、花期前后、果实彭大期、采收后和土壤上冻前5个时期。
4.2.2 灌水方法
宜采用膜下灌溉,也可以采用地膜沟灌、畦灌。
由于受空间、栽植密度的制约,要求树形矮小。一般以宝塔形为主,根据大棚结构,对不同位置上的苗木进行不同的定干整形。定干高度50 cm左右,第1年侧生枝留3个长结果枝,平均长度40 cm摘心,中心干长到60 cm时摘心,交叉生长,控制主干与结果枝的比例3:1,中心干上分布20~30个侧生枝(枝组),下大上小,树冠下部最大直径1~1.5 m,最大可达2 m。侧生枝在中心干上均匀分布,开张角度80°~90°,树冠上尖下宽,呈松塔形。
5.2.1 冬季修剪
保留骨干枝、大型枝组的轴,剪除病虫枝、疏除过密枝、重叠枝以及竞争枝,对于有空间无花枝进行短截促发分枝,增加果树结果部位,调整树体结构。疏枝总量应少于总枝量的10%。中长果枝应中截,短果枝不动。修剪后把全园剪下的枝条、烂果、残叶彻底清理干净,无公害化集中烧毁。
5.2.2 夏季修剪
拉枝时间在7月上旬,首先选择3~4个具有较好方位,生长均匀的枝干作为培养成永久性主枝的枝干,将其拉成60°~70°角,其余枝条拉平,作为辅养枝。主枝上的直立旺梢及时扭梢、捋枝、重截控制,如过密时应于疏除。其他新梢每长20 cm反复摘心。
扣棚升温后30天左右桃树进入初花期,由于室内湿度较大,花粉不能及时散开,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或花期放蜂,每667 m2宜配置蜜蜂600只。
大棚桃疏果不疏花,疏果时间为落花后10~15天,较长的果枝一般留3~4个果,中等长度果枝留2~3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疏果需在桃树落花后20天内完成。
在定果后及时套袋,一般在坐果后20天套袋,桃果3 cm左右套袋最适宜。
果实成熟前7~15天进行解袋,桃树品种不易着色或者光照不良的地区应适当提前解袋,单层袋先将底部打开,逐渐将袋去除;双层袋分两次解袋,先解外层,后解内层。
7.1.1 蚜虫
在桃芽萌动期如发现蚜虫,可用5%的蚜虱净3 000倍溶液或者20%一遍净1 000倍液均匀喷施于桃树上灭杀蚜虫。
7.1.2 螨类
对螨类虫害的防治,萌芽前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10~20倍喷洒;落花后用20%螨死净1 500倍液喷洒,在发生期用15%扫螨净乳油3 000~5 000倍液或阿维菌素1 000倍液喷洒。
7.1.3 桃潜叶蛾类
桃潜叶蛾类虫害防治在秋季应彻底清除、集中无公害化烧毁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在成虫发生期和幼虫孵化期,可喷洒20%杀蛉脲悬浮剂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或50%蛾螨灵乳油1 500~2 000倍液予以灭杀。
7.2.1 桃炭疽病
在萌芽前可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铲除病原预防发病。桃树萌芽后及时剪除发病病枝,在落叶前须将卷叶症状病枝剪掉并集中无公害化烧毁,以减少病原;高发病区可在落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
7.2.2 桃褐腐病
冬季剪枝时彻底清除、集中无公害化烧毁病枝病叶;加强桃树管理,搞好夏剪,通风透光;芽膨大期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后10天至采前20天,可喷施70%代森锰锌600倍~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视病情进展及天气条件间隔7天~10天1次.
7.2.3 桃灰霉病
冬季彻底清园,并深翻树盘,减少初侵染源,生长期及时摘除病花病果;在花前,落花后每隔10天~15天喷一次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等,连喷2次~3次,药剂要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