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DNA 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20-12-27 21:39于恒响周黎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敏感性标志物直肠癌

于恒响 周黎明

(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41)

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是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1%,位居第四位[1]。在我国,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第五位[2]。研究显示,结直肠癌Ⅰ、Ⅱ、Ⅲ、Ⅳ期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1.2%、71.7%、58.4%和14.4%[3],然而由于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尽管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拥有较高的五年存活率,但只有30%-40%患者在结直肠癌早期被确诊,60%-70%患者直到晚期时才能被确诊[4]。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报道显示,在美国,2018年50岁至54岁人群筛查率仅为48%,55岁至64岁人群中的筛查率也只有68%[5]。目前,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包括:每年进行一次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高灵敏度粪便隐血试验(High sensitivity guaiac fecal occult blood test,HSgFOBT)每年一次,多靶点粪便DNA检测(Multitarget stool DNA test,mtsDNA)每3年一次,结肠镜检查每10年一次,CT结肠造影(CT colonography,CTC)每5年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Flexible sigmoidoscopy,FS)每5年一次[6]。然而这些检查大多是侵入性的,具有有创性,无法进行长期检测,患者依从性不佳,且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单一组织样本难以反映肿瘤的整体情况等缺点。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与粪便标本相比78%患者更愿意提供血液样本[7]。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投入到寻找基于血液样本的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人们通常称之为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本文就ctDNA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ctDNA的生物学特性

血液中含有许多有潜力用作生物标记物的物质,包括蛋白质、外泌体、核小体、循环癌细胞和循环肿瘤DNA等[8]。其中,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正逐渐受到人们关注。1948年,Mandel和Métais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非细胞游离核酸(Cell free DNA,cfDNA)[9]。cfDNA是在血液、粪便、尿液或唾液中均可发现的游离于细胞外的基因片段,它由核酸链组成,核酸链来源于多种细胞,包括但不限于肿瘤细胞。1989年,Stroun等通过比较DNA链的热力学稳定性,首次证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一部分cf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称之为ctDNA[10]。ctDNA是cfDNA中来源于肿瘤细胞的部分,由肿瘤凋亡、坏死,或循环肿瘤细胞裂解产生,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4]。Gasparello等用LoVo和LS174T两种细胞系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LoVo细胞系比LS174T细胞更有效地释放ctDNA,而相反当这些肿瘤细胞作为异种移植物在小鼠体内生长时,LS174T 细胞系在血液中ctDNA含量更加丰富,且这种差别与“管家”因素无关,如细胞增殖,肿瘤异种移植物的生长,坏死或微血管密度。显示在细胞和全身两个方面存在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影响ctDNA的释放[11]。

ctDNA长度在166 bp左右[12],半衰期从15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通常被肾脏、肝脏和脾脏迅速清除。淋巴系统和血液的各种生理过滤(清除、降解等)也决定了血液循环中ctDNA的数量[13]。不同类型肿瘤ctDNA检出率不同,Bettegowda等报道结直肠癌、胃食管癌、胰腺癌和乳腺癌患者中ct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3%、57%、48%和50%;不同分期患者ctDNA检出率也不同,有47%的Ⅰ期癌症患者可检出ctDNA,而 Ⅱ、Ⅲ、Ⅳ期癌的ctDNA检出率分别为 55%、69% 和82%[14]。ctDNA的特征在于存在癌症相关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突变,例如点突变,基因组序列重排,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DNA甲基化[15]。这些特征有助于将它们与剩余cfDNA片段区分开来,从而使ctDNA成为能够用于早期诊断与筛查,监测疾病状态、进展和复发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 ctDNA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阐释了ctDNA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Yu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ctDNA含量高于健康人,患者ctDNA样本与肿瘤组织样本的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一致性为92%[16]。Yang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血液ctDNA浓度随肿瘤大小增加而增加,I期与IV期患者之间ctDNA浓度具有显著差异。ctDNA 的检出率高于目前5种常用肿瘤生物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 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癌抗原72-4(Cancerantigen72-4,CA72-4)[17]。Hsu等检测了3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ctDNA样本和肿瘤组织样本中的基因变异,发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很高(85%),且ctDNA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缩小显著相关;与ctDNA下降<80%的患者相比,治疗后ctDNA下降>80%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HR,0.22)[18]。He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的分期、大小、浸润深度与检测灵敏度呈正相关,而不同部位的肿瘤间检测灵敏度无差异。浸润性结直肠癌比溃疡性和突出性结直肠癌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而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敏感性没有差异。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M1)比无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有更高的敏感性,而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N1和N2)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相比无统计学意义[19]。可见,ctDNA检测相比其它常用肿瘤生物标志物具有优势,且能一定程度反应肿瘤负荷和肿瘤状态,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应用前景广泛。

对ctDNA进行基因检测亦能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Luo等对1493名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ctDNA甲基化标记cg10673833检测确定2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19例,8例原位结直肠癌患者中的7例,敏感性为89.7%(95%CI,0.727~0.978),特异性为86.8%(95%CI,0.849~0.884),AUC为0.90(95%CI,0.885~0.942);对晚期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为33.3%(95%CI,0.231~0.449),远高于无癌或晚期癌前病变的阳性率(12.1%;95%CI,0.101~0.139),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的结直肠癌筛查工具[20]。Church等研究发现了ctDNA中 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敏感度为48.2%(95%CI 32.4%~63.6%);结直肠癌Ⅰ~Ⅳ期分别为35.0%、63.0%、46.0%和77.4%;特异性91.5%(95%CI 89.7%~93.1%),显示其在结直肠癌筛查或诊断中的价值[21]。Cohen等人描述了一种多分析物试验(Cancer Seek),通过评估循环中蛋白和ctDNA突变水平,检测八种常见癌症,包括结直肠癌;使用对总共16种不同癌症基因中的多个突变的分析结合选定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作者在43%的I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到ctDNA,而在II-III期检测率为70%,特异性为99%[22]。Osumi等通过下一代测序(NGS)对血浆中结直肠癌常见的14种突变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血浆中突变基因频率与肿瘤转移(肝脏,淋巴结,转移器官数),肿瘤标志物(CEA,CA19-9,LDH)和肿瘤直径(最大值)显着相关[23]。Ou等利用集成化综合液滴数字检测(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droplet digital detection,IC3D)数字PCR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液体活检方法,该系统可大大提升ctDNA检测灵敏度,比现有的商业液体活检ddPCR和qPCR平台高50-1000倍。目前,该团队正在进行一项临床研究评估IC3D ctDNA检测对预测早期结直肠癌的微小残留病变和复发的预后的意义[24]。

ctDNA也可用于结直肠癌复发的监测,Scholer等对27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纵向追踪,显示所有复发患者术后均检测到ctDNA(n=14),而非复发患者未检测到ctDNA。另外利用ctDNA检测复发,与CT相比,平均提前9.4个月[25]。Symonds等检测了144名患者的ctDNA BCAT1/IKZF1基因甲基化突变和CEA水平,显示甲基化ctDNA检测对复发的敏感性为66.0%(95%CI,57.1%-69.3%),显著高于CEA(31.9%;95%CI,22.8%-36.6%);特异性无差异(ctDNA,97.9%;95%CI,93.2%-99.6%;CEA,96.4%;95%CI,91.4%-99.0%)[26]。Benesova等研究显示在22名复发患者中,22例ctDNA检测阳性(100%),而影像学检测到16例阳性(73%),肿瘤标志物升高15例(68%)[27]。Tie等检测了96例III期结肠癌患者的术后样本,发现20例中可检测到循环肿瘤DNA,并且与较低的无复发生存率相关(风险比,3.8;95%CI,2.4-21.0)[28]。Tarazona等同样报道了在接受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治疗后检测到ctDNA与复发相关(HR 10.02)[29]。

3 总结与展望

ctDNA检测具有非侵入、特异性高、敏感性高、以及能够全面反映肿瘤异质性等优点,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应用前景广泛。在预测化疗疗效和临床预后[30],全面准确提供患者体内不同肿瘤的信息[31],检测肿瘤耐药性[32]等方面亦具有使用价值。但ctDNA检测仍存在成本高、技术复杂、不同方法的结果尚无固定标准、可靠性与稳定性无法确定,且ctDNA产生机制尚不清楚等问题[33,34]。 因此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和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的一篇联合评论认为没有临床实用性的证据表明ctDNA检测在早期癌症,治疗监测或残留疾病检测中的临床有效性。除临床试验之外,没有临床有效性或临床效用的证据表明ctDNA测定可用于癌症筛查[35]。ctDNA在结直肠癌诊断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敏感性标志物直肠癌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