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彦,董 磊,崔 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医学生在完成医学院校教育后,在专业培训基地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一名合格临床医师掌握临床技能必需的阶段[1]。 2014年8月《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规培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规培工作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住院医师队伍的同质性和胜任力水平,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医疗专业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超声医学是计算机科学、声学、临床医学三者交叉的学科,是一门将基础医学和实践技能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医学学科[2],诊治范围覆盖各个医学专业。 目前超声医学科规培基地接收的轮转医师按照专业分为超声专业和非超声专业规培医师,非超声专业包括影像专业和临床专业规培医师。 由于不同专业学员之前的培养模式不同,其临床思维方式亦存在差异,如超声专业的规培医师接受临床系统训练的时间较少,对疾病的诊疗往往缺乏整体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超声诊断的瓶颈。 而临床专业的学员优势是临床思维能力强,而超声基础理论和上机实践技能不足。 在带教过程中,如何对不同专业需求的规培学员进行科学带教,对规培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笔者所在医院超声医学科探索进行分层规培教学模式,将多元化教学法灵活应用于住院医师的带教中,现介绍如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重在规范、结果体现同质,拥有一支具有规范化培训能力的带教老师队伍是顺利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保障。 超声医学科规培基地应具有完备的规培组织管理架构。 笔者医院超声医学科规培基地由科主任担任基地主任,负责整体管理工作;由经验丰富的副高职以上医师担任教学主任,负责制定规培计划、各阶段培训及考核的组织管理;规培秘书由科室教学秘书兼任,负责落实各项培训及考核工作并将相关工作内容以书面或照片、录像等方式记录归档;筛选三年以上主治医师担任带教老师,负责各亚专业组常规技能操作的训练和指导以及理论授课。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导师制实施办法》建立导师制带教制度, 更好地保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住院医师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3]。
由教学主任本着由简至难原则制定理论授课计划,每两周一次,由规培导师及教员担任主讲人,授课内容包括超声基础知识、心脏、血管、腹部、妇产、浅表器官超声检查,做到条理清晰、系统完整、鉴别明确、结合临床,并适当补充新技术应用。 每两周开展病例讨论,对典型病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做出系统详解, 引导住院医师分析梳理诊断思路。这种从病例入手进行经典病例复习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氛围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4,5]。全体超声专业住院医师必须系统参加理论课程学习和病例讨论,并鼓励他们自己在工作中提取典型病例结合自身认识做出讨论分析;非超声专业住院医师于入科1 周内由带教老师授课,集中学习超声基本理论知识,并跟随大课听讲,结合其自身专业以不同视角参与病例讨论。
基地将住院医师按照专业分为三组:超声专业组、影像非超声专业组、临床专业组,并确定不同专业的规培目标,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规培计划。
3.1 超声专业组 超声专业住院医师是超声医学科规培基地的主要培训人群,其培养目标包含四个方面:(1)基础理论扎实:需要具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学科知识,扎实掌握超声原理[6];(2)技能操作熟练:掌握超声上机操作技巧及仪器调节, 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以及疑难病例超声诊断思路;(3)报告书写规范:熟练掌握超声报告书写程序,描写全面,鉴别诊断可靠,结论明确,前后呼应;(4)具备较强的科研思维能力。 针对以上目标,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要求制定三阶段培养方案即理论学习阶段、 跟组报告阶段、技能实践阶段。 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的引领指导作用,形成以导师为核心,其他教师辅助的递进模式完成三阶段培养计划,从检查技巧、图像认读、临床鉴别诊断、报告书写等全方位培养其以诊断思路为线索进行有目的、有条理的分析扫查习惯,逐渐达到独立诊断常见病、多发病,再到疑难病例。
3.2 影像非超声专业组 放射影像学和超声影像学是有互通之处的,其规培目标是初步掌握超声成像原理、成像模式,了解常见病的超声表现和简单的检查技巧;对比放射和超声影像学,进一步了解不同影像检查的优势、劣势及适应证。 通过日常跟班、打报告、超声基础培训授课等学习基本超声知识。 引导规培医师对比各类影像学成像方法原理,具体分析临床工作中如何选择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诊断方法,从而建立大影像观。
3.3 临床专业组 临床专业住院医师在超声基地轮转时间最短, 对超声图像空间思维模式较难理解。 针对此类规培医师的目标是熟知各项超声检查的适应证及开申请单的注意事项;了解超声检查流程及特殊要求;能读懂超声报告,了解超声术语,掌握一定的超声知识和检查技巧。 重点对于不同专业的临床住院医师进行专业相关的个性化培训。 如心脏外科规培医师重点在心脏超声专业组学习,进一步了解超声对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超声表现; 普外科规培医师可参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工作,沟通临床需要和超声检查重点,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规培质量。
规范的考核制度是激励住院医师迅速提升业务的关键,也是评价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7,8],基地在对住院医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进行了分组规范考核。 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 考核形式包括入科摸底考核、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中期考核、转科考核以及出科考核。 日常考核有利于培训工作的持续完善及对住院医师培训效果的动态监督; 针对三阶段培训模式,每一阶段结束后进行阶段考核,促进了规培住院医师能力的逐步提升; 出科考核全面考察培训效果,保障实现规培目标。 对于影像非超声专业及临床专业住院医师,着重进行了入科摸底考试、出科考试,通过摸底考试掌握其对超声专业的了解程度,确定下一步培训侧重点;出科考试根据其不同培养目标选择相应试题库,检验培训成果。
超声规培基地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超声专业、影像非超声专业及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进行超声临床带教,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使超声专业住院医师理论更扎实、专业更强、技能更精湛,非超声专业住院医师以临床结合超声发挥优势为重点进行短期规培,开拓视野、加强学科联系[9]。 随着规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指导老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将具备更高的技能水平、更全面的科研思维、为临床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诊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