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叶小舟,王菊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贵州 贵阳)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若是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多使用血液透析,但是患者的血压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波动,部分患者容易发生低血压,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要加强患者透析过程中的血压监测,分析血压变化特点。本次我院以接受血透治疗的46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旨在降低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具体如下:
本次从我院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取46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26 例,女20 例;年 龄38~77 岁,平 均(1.20±5.45)岁;糖 尿 病 病 程4~20(12.53±3.86)年。纳入标准:患者符合WHO 制定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患者的血透治疗时间均不低于6 个月;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一周进行2~3 次血透,4~5h/ 次,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为200~280mL/min。两组患者在进行血透前必须停止服用降压药,透析液的温度为36.0~36.5℃,透析液钠浓度为135~140mmol/L,为了使患者在血透过程中保持每小时每公斤体重脱水量一致,要对超滤速度、超滤量进行适当的调整,测量患者透析前的基础收缩压,并在血透0h、1h、2h、3h 时测量患者前臂收缩压,计算出血压变化值,患者需连续监测3 个血透日。
通过监测患者血透前及血透0h、1h、2h、3h 时的收缩压,统计血压变化值;统计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
患者血透前的基础收缩压为(20.58±1.68)KPa,透析0h、1h、2h、3h 收缩压下降值分别为(3.51±0.87)KPa、(4.56±0.96)KPa、(6.35±1.10)KPa、(9.78±2.36)KPa,说明患者的血压在血透过程中呈逐步下降趋势;在血透过程中,有8 例患者发生低血压,低血压率较高,为17.39%。
在本次研究中,46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0h、1h、2h、3h 收缩压较透析前有较大的下降趋势,且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高,说明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风险高。因此,临床必须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者血透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在血透时会出现痛苦、沮丧、抑郁等情绪,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血压的稳定性,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根据其文化水平、性格等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向其介绍病情控制良好的病例,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血透治疗。(2)加强血压监测。护士在患者的血透过程中,每间隔1h 监测1 次患者的血压,若是患者出现血压降低情况,需每间隔30min 监测1 次血压;给予患者低温透析,透析液的温度以35~36℃为宜;若是患者发生低血压,护士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暂停超滤,予以吸氧,若有必要,给予患者静脉注射100mL生理盐水[2]。(3)饮食护理。患者容易因营养不良降低机体免疫力,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及其喜好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高蛋白食物为主,同时食用富含水溶性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有强健的体魄进行治疗。(4)低血压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透的过程中出现心脏舒张失调、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易发生低血压,此情况发生的高峰期为患者进行血透的2h 之内。为了防止患者发生低血压影响血透,护士每间隔1h 对患者的血压进行1 次测量;同时要将透析液的温度控制在35~36℃左右,让患者的血液保持合适的温度,促进血液回流,使得患者体内茶酚胺的分泌得到刺激,起到升压的效果;患者在血透过程中需保持平卧位,持续吸氧,护士向其注射100mL 左右的生理盐水或20mL 5% 葡萄糖。
总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较大,易发生低血压,临床要通过心理护理、加强血压监测、饮食护理等措施预防患者低血压情况的出现,若是患者发生低血压,要及时予以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