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2020-12-27 08:17祝建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0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狂犬狂犬病

祝建华

(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眉山 )

0 引言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死率100%。目前,临床上尚没有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只有通过接种狂犬疫苗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然而,在接种后,一部分患者会因自身免疫力较差,而出现局部不适症状和全身不适症状,给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诸多学者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1 狂犬病毒概述

狂犬病毒(RV),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外形呈弹状,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包膜包具包面,内含单链RNA。狂犬病毒含有糖蛋白(G)、双聚酶(L)、核蛋白(N)、磷蛋白(NS)以及基质(M)等五种。NS、M为小分子蛋白。G可以导致体内形成可对抗病毒攻击的中和抗体,N可导致不具中和力但可以用来测浆内包涵体的抗体。狂犬病毒的传播方式:(1)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2)经消化道感染;(3)经呼吸道感染;(4)先天性感染。

狂犬病毒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多数患者在90d以内,平均为66.9d。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伤口深浅、伤口部位、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以及扩增不彻底、外伤、受寒等其他因素,均可导致狂犬病的提前发生。

2 狂犬疫苗接种程序

狂犬病毒暴露前免疫方案的免疫方案为,在第0d、第7d、第21d或28d,通过肌肉注射,各接种1剂狂犬疫苗。“5针法”、“2-1-1”程序以及“简易4针法”等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暴露后的免疫接触注射程序。即;(1)“5针法”,即在狂犬病毒暴露后的第0、3、7、14、28d,各接种1剂疫苗;(2)“2-1-1”程序,即在狂犬病毒暴露后的当天接种2剂疫苗,在第7d和第21d各接种1剂疫苗;(3)“简易4针法”,由ACIP(免疫接种咨询委员会)推荐,即在狂犬病毒暴露后的当天、第3d、第 7d、第 14d,各接种 1剂疫苗。

在我国,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程序,只有“5针法”和“2-1-1法”两种被批准上市,其免疫程序,均以疫苗使用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为准。

3 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学者王悄悄[1]等,在狂犬疫苗接种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研究中指出,在总例数为5081例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者中,共有8.27%(42/5081)的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35(6.89%)例接种者,出现头热、头痛以及寒战等症状,其体温均在38.5℃~39.3℃之间,在进行相应的退热处理后,其体温均恢复到正常水平。(2)4(0.79%)例患者,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只有1例接种者的皮疹,是经过对症处理后消退,其余3例接种者均为自行消退。(3)3(0.59%)例接种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四肢酸痛等症状,均未接受特殊处理后,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因此,临床在为狂犬疫苗接种者,注射狂犬疫苗期间,必须对其不良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效果。

学者王霞[2]等,在研究中指出,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患者,均与其年龄(≦20岁)、发病至就诊的时间(>24h)以及伤口暴露程度(Ⅱ级暴露)等因素有关,导致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皮肤肿、痒、疼痛、发红以及化脓、全身乏力、神经水肿以及休克等有关。

4 狂犬疫苗接种后护理

4.1 个性化护理干预

学者林燕霞[3]在研究中,将60例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控制病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患者进行常规指导,进行常规的护理训练,以及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及体温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局部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全身出现不良反应等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3%(28/30)VS66.7%(20/30)),差异显著(P<0.05)。说明,通过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特征进行详细了解,能够满足患者个性化的要求,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因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能够将疫苗接种成功率整体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整体质量,还可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对缓解狂犬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

学者石静[4]等指出,予以接种狂犬疫苗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比行常规护理满意度高(97.4%(38/39)VS76.9%(30/39)),差异显著(P<0.05)。说明,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症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局部以及全身不适,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对疫苗接种依从性也有显著提高,进而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而改善护患关系。

4.2 干预前护理

在给予患者注射狂犬疫苗前,需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及病史,仔细、认真核对疫苗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将疫苗从2℃-8℃的冰箱取出,以确保疫苗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使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在接种狂犬疫苗前,患者需仔细阅读并签署,狂犬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知情同意书。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狂犬疫苗相关知识的认识,全面认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心理准备。

4.3 心理护理

学者左裕玲[5]在研究中,将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96.0%(24/25)VS76.0%(6/25)),差异显著 (P<0.05)。表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对此护理干预不太满意,甚至会出现患者拒绝接种狂犬疫苗,导致其不能全程接种,影响免疫效果。因此,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在接种狂犬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医护人员需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向患者讲述接种狂犬疫苗的目的及意义,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引导其能够积极面对和处理不良反应,对提高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提高免疫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

4.4 不良反应护理

不良反应护理,分为:局部不良反应护理和全身不良反应护理两种。当患者在注射狂犬疫苗6-12h后,其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不良反应。患者在出现上述反应时,可不给予特殊护理。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患者注射部位贴敷新鲜的马铃薯或白萝卜,30min/次,2次/d。也可给患者使用50%的医用硫酸镁湿敷。当患者出现全身不良反应时,可通过物理降温方式对高烧者(>38.5℃)降温,也可用温水对患者身体进行擦洗。若无明显降温效果,可将患者送医就诊。若患者体温没有超过38.5℃时,叮嘱患者多喝水,温水沐浴,发热症状一般在1-2d后,即可自行消失。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头痛等症状,告知患者保持充足休息时间,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若患者出现荨麻疹、丘疹以及红斑等,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进行抗过敏治疗,保持皮肤洁净,勤剪指甲,避免用手挠瘙痒部位,以防止发生感染,也可在瘙痒部位涂抹炉甘石水,禁止使用热水、肥皂洗澡。对情况较为严重者,需将其送医院就诊。

5 小结

狂犬病,主要由于犬、猫等咬伤等方式传染,使患者体内均有狂犬病毒,导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被侵犯,而产生急性的传染病,表现为恐水、恐风、恐惧不安等症状。因患者出现的恐水症状较为突出,所以,该病又叫作恐水症。患者一般在3~6d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致死率100%,且临床并没有该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必须对狂犬病加强预防措施,接种狂犬疫苗就是当前唯一的预防措施。

在接种狂犬疫苗后,能够对狂犬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但狂犬疫苗是一种抗原,不仅诱导患者产生免疫作用,还会引发部分毒副作用。然而,在注射狂犬疫苗的接种者,会因体质情况、精神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其对毒性的承受力存在差异,毒性承受力较弱的患者,在接种后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狂犬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不适症状和全身不适症状两种。其中,局部不适症状,包括:接种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硬结、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全身不适症状,包括:全身瘙痒、四肢关节酸痛、发热、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后,会对接种疫苗失去信心,进而拒绝接受疫苗,导致不能全程接种,导致机体免疫反应不能完整进行,影响免疫效果。因此,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减轻或消除患者对接种疫苗的心理障碍,引导患者积极面对和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接种的信心,提高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接种率,保证体内免疫效果能够顺利进行,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对于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局部和全身不适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接种疫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对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狂犬狂犬病
聊聊古代是如何防治狂犬病的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监测分析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打败狂犬病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4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科学看待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