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16 日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揭牌。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正式揭牌,首批7 支子基金正式签约。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由安徽省财政统一安排,省级创新省份建设专项资金连续5 年、累计投入20 亿元设立,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5 年内总规模不少于50 亿元,主要投向国内外各类先进科技成果,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在皖转化和产业化。
17 日 科技部支持合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科技部致函安徽省人民政府,支持合肥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要求合肥市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强化人工智能创新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试验区建设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 日 第二届安徽院士创新发展论坛在合肥举行。本次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相关专家等600 余人参加。论坛期间,院士们围绕能源发展、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能等方面作主题报告,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安徽融入长三角发展,助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25 日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与澳大利亚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观测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并用其产生私密量子随机数。该工作是基于高维系统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信息任务的首次实验尝试,将对量子物理基本问题和测量设备无关量子信息过程的研究带来重要推动作用。
27 日 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 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在北京发布,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10 位,中部地区前列,连续8 年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十一月
4 日 皖企成功拉引世界最宽类石墨烯高导膜。安徽碳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主核心技术和成套装备,在蚌埠成功拉引430 毫米类石墨烯高导膜,刷新了180 毫米世界最宽高导热新材料纪录,填补了我国类石墨烯高导膜产品大面积生产的空白。
6 日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实现噪声适应的量子精密测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英国科学家合作,在线性光学系统中实验验证了纠缠态的相干性对横向噪声的适应性,并进一步验证在横向噪声中纠缠态探针的量子测量精度仍可超越标准量子极限。量子信息技术通过对量子态的操控,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而如何抵抗噪声是目前可扩展量子信息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
22 日 安徽省新增7 位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19 年新增院士名单,安徽省新增7位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夕云、叶向东、杨金龙、俞书宏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等5 位科学家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彭寿、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王运敏等2 位科学家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0 日 第十三届中国 (安徽)专利周启动。以“知识产权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安徽)专利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专利周活动是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落实机制。专利周期间,安徽省举办各种形式的专利创新创业大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专利展示交易活动、知识产权各类政策宣传培训、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等系列活动,各地市通过多媒体联动,打造传播合力,营造良好知识产权氛围。
十二月
1 日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蓝图绘就,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文章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将瞄准定位,坚持上海龙头带动,联手苏浙“扬皖所长”,在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
11 日 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安徽赛区开赛。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安徽赛区现场赛在合肥举行。比赛自启动以来,先后征集44 家科技中介机构加入长三角创新挑战赛数据库,挖掘企业创新需求293 项,发布企业技术需求286 项,29 项技术需求和对应的技术解决方案报名参加安徽赛区现场赛。三省一市共同举办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比赛,发布技术需求,征集解决方案,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供给对接平台,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难题,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了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创新与转化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将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 日 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专板挂牌企业突破2000 家。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专板第五批企业挂牌仪式在合肥举行,410 家科创企业集中挂牌,科创专板累计挂牌企业2043 家,挂牌企业融资覆盖率28%,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安徽科创专板建设由此走在了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前列。
23 日 安徽省新增7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根据科技部公布的2019 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安徽省又新增中国科大先进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7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合肥市4 家,芜湖市、阜阳市、铜陵市各1 家。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已拥有161 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32 家,省级74 家;拥有众创空间299 家,其中国家级41家,省级143 家。
26 日 量子计算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等人与德国、荷兰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20 光子输入60×60 模式干涉线路的玻色取样量子计算,输出复杂度相当于48 个量子比特的希尔伯特态空间,其维数高达370 万亿。这项成果在光子数、模式数、计算复杂度、态空间四个关键指标上均大幅超越之前的世界纪录,其中态空间维数比国际同行之前的光量子计算实验高百亿倍,首次将玻色取样推进到一个全新区域,朝着实现“量子霸权”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27 日 2019 年第二次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召开。2019 年第二次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一年来安徽轮值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和各重点领域一体化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深入研究提出2020 年重点工作。要充分发挥上海龙头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进一步强化合作机制。要认真编制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紧扣涉及跨区域重大合作事项,做到重点突出、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要细致谋划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大事项,突出活动主题,高标准高质量办好座谈会。
30 日 “墨子号”首次实现与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对接。2019 年12 月 30 日 23 时 31 分 44 秒至 39分36 秒,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次在济南实现与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对接。该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承担建设,是全球首个小型化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此次“墨子号”首次实现与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对接,标志着我国量子技术研发应用又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