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1.齐鲁工业大学政策研究室;2.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科教融合改革发展是高校提升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供给科研成果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实现新作为的外部动力,更是高校服务支撑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探索。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实施科教融合改革发展,部分省市也深入推进了科教融合的实践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本研究首先初步总结了山东省科教融合实践模式,深入比较分析我国科教融合的经验举措,提出了深入推进科教融合改革工作的对策建议。
山东省持续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科教融合经验基础上,大胆探索、积极开展科教融合机制模式创新,呈现出多层次、多模式、多元化的特征,为推动山东省科教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教融合改革试验田。
第一,以高校为载体的科教融合联合模式。如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相结合,打破高校内部及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探索寓教于研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持续创新的科研协作模式。省医学科学院、济南大学深入推进科教一体化合作,联合组建了“医学与生命学院”,学院按照济南大学二级学院的管理体制设立,挂靠在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双方资源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同推动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第二,将特色优势科技资源整体并入大学的科教融合优势强化模式。如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山东交通学院后,其研究所机构名称作为山东交通学院正处级科研机构继续保留使用,采取“立足发展需要、稳步推进转接、逐步融合资源、全面整合架构”的思路,推进研究所与各相关学院资源整合和融合发展。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青岛科技大学后,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立足实际研究出台专门文件,明晰其战略定位与管理模式,坚持学校统管与独立运行相结合,实施“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不断推进科教深度融合。
第三,形成大学与科院院所实质整合的科教融合一体化模式。如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积极探索双法人治理结构的科教融合模式,在发展目标制定、运行机制设立、机构设置等方面,坚持确保教育、科技两大优质资源叠加增效,确保实现“1+1 >2”。围绕加快科教融合发展,研究出台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实施意见和一流大学建设八大行动计划,形成“1+8”的协同推进体系,并制定实施了《岗位教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教学单位博士参加科研团队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建立了科研教学联动新机制,形成了科研与教学人员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模式。
第四,承接国家科技教育资源的上下联动合作模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积极探索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推动联合科研攻关、联合人才培养、科教资源共享。北京大学与山东省政府、潍坊市共建北大农业研究院,实现“理论学习在北大、科学研究在山东”的新合作模式,通过积极探索科教融合新机制新模式,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集聚科教资源优势,形成发展合力,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创新实践。
第一,科教融合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深度改革创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构建“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发挥学科交叉与集成创新优势,打造一流的研究基地、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和制造企业孵化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科教融合上鼎故革新:一是一院制管理模式改革,整合党政机关原分属7 个单位的73 个中层职能部门为23 个职能部处,整合教学科研机构原分属7 家单位的61 个院所为18 个教学科研单位;二是机构大部制改革,对学校办学“四大功能”,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研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四院制”改组设置;三是校院两级改革,明确校院两级的责权利,赋予学院在人事、财务、教学、科研、推广等方面的充分自主权,实现由“校办院”向“院办校”的根本转变;四是学院分类管理改革,将学院划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和教学型三个类型,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办学等定位进行分类考评与资源配置。
第二,科教融合必须有强力多元的经费资金支持。德国弗朗霍夫学会的研究经费来源于多种渠道,“非竞争性资金”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欧盟投入的、面向工业和社会未来发展的科技事业基金等,“竞争性资金”则指来自公共部门的招标课题以及与产业界签订的研发合同收入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整合之初,各级政府资金除年度基建投资基金外,从1999 年起到2001 年三年内安排组建启动投资6 亿元,目前仅教育部按生均划拨的基本运行经费就达11 亿元/年。西湖大学由民间筹资,专门成立了西湖教育基金会吸纳社会资金,同时政府也给予支持,总的资金投入量十年达到200 亿。之江实验室是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举办,建设经费非常充足。
第三,科教融合必须有科学精准的配套政策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后,教育部先后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进入985工程建设序列和211 工程建设序列等,并大力支持学位点申报,教育部能给予高校的政策基本齐全,提供了大量办学经费和资源支撑。中国科学院大学除自身实力强大外,在学科建设上也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 个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 个。西湖大学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学。2015 年3 月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2018 年2 月14 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西湖大学率先从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入手,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着力培养前沿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选人用人制度,运用募集资金,制定优秀科研教学人员激励机制;通过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做出卓越贡献。
第四,科教融合必须坚持科研项目目标明确应用转化导向。德国弗朗霍夫学会各研究所为企业及各方面提供科研服务,主要采取“合同科研”的方式,通过“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和科研成果,获得企业项目费用支付。中国医学科学院由于院校保留两个法人并保留了教育和科研体系内的资源渠道,国家教育部、卫健委、科技部均可以在科研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合同科研管理,引导研究所加快技术与市场对接的步伐,突破以往财政对研究所的支持方式,不再按项目分配固定的科研经费,根据研究所服务企业的科研绩效决定支持经费,从而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五,科技融合必须进行落地开花结果的科技成果转化。美国斯坦福大学成立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简称OTL),通过将专利营销放在工作首位、工作人员均为技术经理、发明人和发明人所在院系参与分享专利许可收入等创新措施,技术转移转化成效显著,OTL 模式现已成为当代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标准模式。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专业研究所“一所两制”,研究所拥有在高校院所运行机制下开展高水平创新研究的研究人员和独立法人实体聘用的专职从事二次开发的研究人员,两类人员实行两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高校院所研究人员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支持科研单位拥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并且让科技人员更多地享有技术升值的收益,通过股权收益、期权确定等方式,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第一,需进一步强化科教融合改革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目前我国科教融合改革工作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全国、全省层面,对于推进科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定位、总体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尚缺乏科学的统筹谋划与整体设计。我国应该深度强化科教融合的顶层设计,明确面向发展的制度创新,推动科教资源融合创新发展形成强大合力,为促进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二,需进一步健全科教融合改革发展推进体制机制。科教融合创新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体制机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供给和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等方方面面;同时工作推进过程中涉及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国土、人社、工信等多个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涉及面广、协调推进难度大,很多在科教融合创新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瓶颈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导致科教融合的很多工作不能稳步有序推进。
第三,需进一步优化科教融合改革发展的财政经费与社会资金保障协同。加快科教融合创新发展,确保科教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学科、人才、平台、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投入作为重要保障,近年来,虽然各省为推动科教融合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设立了科教融合专项资金支持科教融合建设,但尚且没有建立财政支持、撬动民间与社会资本等多渠道资金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这将会导致科教融合改革发展的可持续支持资金无法保障的风险发生。
第四,需进一步加强科教融合改革发展绩效评估。目前尽管各级财政部门针对科教融合创新发展工作也出台了系列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举措,但尚且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教融合改革发展的绩效评估体系。以评促融,各级部门应加强对科教融合改革发展成效的动态评估,及时发现科教融合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政策改革、财政绩效的评估结果作为推进科教融合工作成效、制定推进科教融合政策举措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