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菊,鲁丽娟,李迎春,黄红霞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湖北 咸宁 437100)
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直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腹痛、腹泻及便血等[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多数低位直肠癌患者均需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因排便方式改变而难以接受,继而心理及生理上产生焦虑、抑郁及社交障碍等,对患者术后康复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延续护理可使患者快速适应由医院到社会的过渡,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3]。本研究探究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结合具体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从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结直肠癌诊疗规范》[4]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文化层次小学及以上,理解及沟通能力正常者;②无其它脏器转移者;③对试验方案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具有意识障碍、血管性痴呆者;②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造口相关并发症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7、13例,年龄43~74岁,平均(56.2±7.8)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6、14例,年龄45~72岁,平均(58.3±6.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本试验方案。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疏导心理、宣教健康知识、关怀指导等)。观察组予以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组建延续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资历深的护士担任小组成员,组长统筹安排定期进行直肠癌疾病知识讲座及护理技能培训,并对护理成效进行考核。②详细登记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家庭住址等信息,建立患者随访档案,采用电话、短信及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自我护理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并及时解答问题,定期安排专业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家庭随访。③出院前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叮嘱每日如实填写健康调查表,以准确评估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④为患者制定科学膳食方案,宜清淡饮食,忌辛辣、生冷食物,并嘱患者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⑤每周开展延续护理小组随访记录总结会,对于集中出现的问题在微信群里及时反馈,提出解决方案。
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自我护理水平,其包括4个维度(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认知及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水平随得分升高而提高;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其包括36个条目、5个维度(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分100分,生活质量随得分升高而提高[5]。
以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前ES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ESCA各维度评分变化明显(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患者ESC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各维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直肠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6]。目前临床上对于有手术治疗条件的直肠癌患者会尽早手术以切除病灶,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但该类根治术对患者盆腔创伤大,且因手术切除了部分肠段,多数低位直肠癌患者需行永久性肠造口,改变了正常排便方式,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成为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7]。常规直肠癌术后护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出院后无法接受专业的护理服务,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住院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或社区的新型护理模式,具有无形、高效等特点。该护理模式为患者建立完整的随访档案,并采用电话、微信随访、家访等形式规范患者行为,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
研究显示:采用延续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ESCA各维度(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认知及自我概念)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证实了延续护理应用于直肠癌术后护理可加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原因为延续护理对患者进行院外早期活动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改善胃肠道氧供给和血液灌注,加速胃肠蠕动,促进术后排气,由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对于直肠癌患者而言,实施延续护理可在提高术后自我护理水平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