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瑶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 福州 350013)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提升培训等受到人们较多的重视。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中占据不小比重的群体,担负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然而由于入职时间不长、职称不高、收入不多等问题,他们在职业上的满意度并没有达到预期,加之学校更多是关注他们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使他们压力倍增,在情绪和心理上出现了波动,使得教师的消极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因此,如何让高校青年教师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何谓幸福感?幸福感是人们因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得到适度满足之后,不断地追求能够进一步满足对其生活总体上感到满足的愉悦状态。[1]通俗地说,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是个体在实现自我理想和自我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豪感与喜悦感,它是在满意感、快乐感与价值感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2]了解、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有助于维持其心理健康,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能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投入到教育育人中;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实效性。最终使得高校青年教师能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随着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关注,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也日益受到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生活和工作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客观条件虽然改善了,但是主观幸福感而言,高校青年教师仍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状况。
在人们的眼中,高校教师是一个轻松而且高大上的职业。然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高校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首先,高校青年教师担负了繁重的授课任务。高校青年教师在学院负责好几门课程的授课任务,有的青年教师一个学期甚至承担了2-3门专业课的任务。众所周知,大学生是思维成熟的成年人,他们不像中小学生那样全盘接受教师的观点,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而且在网络发达的当今时代,大学生能轻易收集到各种信息,因而他们可以质疑教师的观点,并与教师展开探讨。这就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授课提出了高要求,并不是简单地传授课本知识,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经得起大学生对他们的“考验”,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备课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给予了他们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其次,高校青年教师在承担着繁重的授课任务外,还有极大的科研压力。大部分高校在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上更看重科研成果,而做一项科研课题或是发一篇学术论文,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无法衡量的。除了授课任务和科研任务外,学校内其他的事情比如各种检查、评比等也占据着高校青年教师的一部分时间。可见,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极大的,并不是外人所见的那种轻松简单。
在职业发展上,高校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广大的平台,无论是进修、访学还是攻读更高的学位,高校都有各种优惠政策。前景虽然美好,但现实却对他们提出了诸多的限制。首先,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家庭成立的初期阶段,家庭、孩子的琐事势必占据了他们的一部分时间,使得他们无法全力以赴地进行专业的提升,其次,高校竞争激烈,高校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占据的比例是最大的,每个青年教师都有提升的愿望,但学校名额有限,无法满足每个青年教师的需求,因此竞争激烈,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幸福感。
高校青年教师都很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从各个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保持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力求自己能以一个好的精神面貌呈现在同事和学生面前。但是,由于承担的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发展前景不明等原因,大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身体或心理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生理上,高校青年教师既是体力工作者也是脑力工作者,无论是上课还是备课、科研,都要长时间地讲课或伏案工作,这就给他们造成身体上的压力,带来慢性咽喉炎等疾病。其次,在心理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压力、身体的不适,容易造成高校青年教师较大的精神压力,表现出种种症状,如失眠、抑郁、工作效率降低等。高校青年教师的身心亚健康状态使他们的幸福感并不像表面那样“光鲜亮丽”。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因素,二是学校因素,三是社会因素。
个体的人格是幸福感最稳定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人格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因素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3]有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精神质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自述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与正性情感、自述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自述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4]因此,外向性人格特质有助于产生更多的幸福感体验,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特质则会消弱幸福感。[5]
除了人格外,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也会影响到幸福感的高低。能力强的高校青年教师,能采取最优策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事积极主动,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自我效能感强,因此体验到的幸福感就强;反之,能力较弱的教师,工作生活不能合理安排,时间不能科学利用,整日处于忙碌的状态,身心俱疲,幸福感相应就降低了。专业素养强的高校青年教师,有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在授课和科研上的压力相对较小,职业发展前景明朗;而专业素养较弱的教师,停滞于当前的阶段,专业提升上有较大的困难,因而科研有较大的压力,精神压力相应增大,幸福感较弱。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学校因素较多,包括学校的管理和学生两大方面。首先,高校的管理如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评聘、评价的公正与否、工作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生存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工资福利作为满足个体生存需要的条件,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不言而喻。而职称评聘不仅能满足高校青年教师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如果能受到公正评价,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幸福感的体验会大大增强。其次,学生因素也会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产生。教学是个相互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会使学生受益颇多,同时也会让教师感受到为人师的快乐和自豪,学生积极的评价更是让教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幸福感油然而生。
现今,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较多,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正确三观的盛行,金钱、地位、权利等各种诱惑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尤其是收入上的差异会使高校青年教师感觉不平衡感和不公平感。此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两个方面,物质支持包括社会给予高校青年教师的一些优惠性政策等,而精神支持包括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尊重、家人的精神鼓励等。有效的社会支持能使高校青年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从而减轻压力,增强幸福感。
从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三大影响因素可见,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需多方发力,共同作用,具体可从教师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层面进行。
首先,高校青年教师应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人格可增强个体的幸福感,高校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增加积极体验来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如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获得成功,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主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断积累解决困难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其次,高校青年教师应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和攀比是客观存在的,高校青年教师在面对这些不良因素的时候要能立足现实,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与他人比较,能坚守本心,心理上进行自我调适,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高校青年教师应加强专业发展。当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日新月异,专业知识处于不断的更新发展中。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专业化的发展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提升,提高专业素养,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减少挫败感和失败感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如果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其就感就强,就可以促进他的职业幸福感,可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6]
首先,优化学校管理制度。高校要改进管理制度,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实行人文关怀: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要公平、公正、公开,并且应考虑到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体情况,在原则的范围内考虑其特殊性;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建立满足其归属感的学习共同体或者其他组织团体,提供满足其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职业发展平台。其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校要为青年教师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多组织各种学院、校内、校外活动,增加青年教师与同事、同行之间的交流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可减轻其精神压力,愉悦情绪。最后,优化教师培训体系。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学校为其提供平台和培训体系,应为其提供培训、访学、进修的机会,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帮助青年教师设立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为青年教师建立职业发展通道,为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
社会要给予高校青年教师合理的期望。社会对高校以“象牙塔”的称呼,也间接说明了高校教师群体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精英”般的存在,对高校教师群体报以很高的期望。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角色应以合理的定位,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高校教师这个专业性极强的群体,在看到他们奉献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辛苦的付出,给予他们一定的宽容和理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高校青年教师才能以愉悦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增强职业幸福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效的支持能帮助高校青年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社会要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形成一种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在此氛围中,高校青年教师能收获高的自尊感和职业自豪感,对所从事的事业抱有热情的、积极的态度。社会上的各类媒体要对高校教师群体的正面榜样多加宣传,加深人民群众对高校教师群体的理解和支持。
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还间接地影响了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因此,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关注高校青年教师这个群体的幸福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