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保护建议

2020-12-26 17:29李守剑沈京晶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古树名古树普查

李守剑,沈京晶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 成都 610081)

历经沧桑的古树名木,或固守着某处古迹,或述说着一段传奇,或记载着逸闻掌故,或联系着先圣贤达,留下了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印记。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活文物”,是揭开自然奥秘的“活教材”,是民族文化、悠久历史和文明古国的象征和佐证,在研究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为此,了解一个地方的古树名木分布、数量、生长状况以及保护现状对今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1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为贯彻落实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的通知》精神,四川省绿化委员会在2016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普查涉及全省21 个市(州)183 个县(市、区)。通过实地踏查、访问咨询、资料收集等方式,基本查清了全省古树名木的种类、分布及生长、保护状况等总体情况,形成了古树名木普查成果,更新了古树名木名录。

全省共有古树名木资源70 308 株(其中古树70 214 株、名木94 株),较2001 年第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增加27 760 株,增长65.2%。全省古树名木按等级划分:一级古树10 669 株(其中1 000 年以上古树3 339 株)、二级古树6 223 株、三级古树53 322 株,分别占古树株数的15%、9%、76%;古树名木在全省分布不均,绵阳市、广元市、成都市分别有14 756 株、10 821 株、9 628 株,三市总量约占全省的50%;群状分布和散生分布约各占一半,分别为33 548 株、36 760 株。按生长场所统计,乡村61 289株,占87%;城区9 019 株,占13%。古树名木树种共涉及73 科、184 属、351 种。

2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川省古树名木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单位共同努力下,全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保护资金短缺、专业队伍缺乏等仍是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2020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对规范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条例施行时间较短,相关配套制度仍有待完善。虽然设置了古树名木移植、砍伐、死亡古树名木处理等创新性条款,但是没有进一步明确具体处理流程和规定;对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的各种行为作出了法律责任规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由裁量权过大、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2.2 保护资金缺乏

目前,全省尚未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古树名木保护经费未被列入固定的财政预算,加之公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不强、投资渠道窄、社会投入资金较少,造成保护设施建设、病虫害防治、抢救复壮、科研、宣传等方面所需资金短缺,存在保护措施无法落实的情况。开展古树名木调查和日常保护往往需要临时申请资金,或者挤占其他项目资金。而古树名木与一般树木相比养护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应急排危复壮等项目所需金额巨大,地方财政乃至责任单位、责任人无力承担,严重影响保护成效。同时,日常养护责任人的适当养护补助和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适当奖励等,都需要有专项经费来支撑落实。由于保护资金不足,部分县甚至无法全面组织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造成大量古树名木未被依法认定,普查数据存在缺漏。

2.3 保护意识不强

多年来,各地管理部门在古树名木保护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部分政府及职能部门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古树名木保护宣传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公众对古树名木的生态重要性及重要历史、纪念意义认识不到位,缺乏站在保护原生态森林资源和本土历史文化遗产高度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人为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时有发生;市民有在树体上刻字画、张贴、缠绕铁丝绳索、悬挂物品等行为,甚至还有攀树折枝、挖根或剥损树皮等行为;少数地方领导甚至认为保护古树名木挡了工程、误了发展,古树名木让位于工程建设。

2.4 专业队伍力量薄弱

古树名木历经百年沧桑,普遍存在树龄大、病虫害多、生长老化等现象,其养护管理需采取“一树一策”特殊养护措施。从现阶段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看,全省对古树名木日常养护、抢救复壮、保护管理等研究滞后,缺乏必要的技术、制度和机制支撑,精准管理差距大。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由于缺人、缺技术、缺经费,无法完成对所有古树名木的专业养护及复壮工作,难以实现“一树一策”的精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要实现“一树一策”,需要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术,但目前古树名木“保健医生”较少,不仅各级主管部门相关人才严重不足外,而且从事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的社会企业也不多。

2.5 抢救复壮有待加强

由于缺乏资金,各地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严重滞后,除了分布在城市、学校及寺庙等场所的古树外,大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管理。2018 年以来,部分县相继出现古树死亡现象,除去古树正常生理机能衰退、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与非通透性硬化地面、根部堆土过高等关系密切。3 古树名木保护建议

3.1 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专项资金

各级地方财政应尽快设立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以解决古树名木树龄检测、普查建档、挂牌、抢救复壮、养护、日常管护、科技攻关、表彰奖励等保护与管理工作所需资金。同时,拓宽投资渠道,引导社会企业、基金、社团组织和个人通过认捐、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3.2 建立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管理

在2016—2018 年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材料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资料,尽快建立全省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古树名木规范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应与正在筹建的“四川数字林草”和其他已有数字管理平台充分衔接,依托政府云平台,初步建立数据结构合理、查询方便、输出直观的动态管理系统,开发古树名木二维码、手机APP 软件等。利用智慧系统开展全省和市(州)树王、最美古树、古树与名人、乡愁与树等公众活动,征集古树视频、三维数据模型、相关典故,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公众珍爱古树名木氛围,促进全社会对林业的再认识;激发成功人士和企业捐资认养古树名木或捐资林业生态建设;利用公众参与、反馈逐步完善系统,实现主管部门对古树名木的智慧化管理。

3.3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古树名木专家库及研究机构,加大古树名木生长势监测、树龄鉴定、价值认定、抢救复壮、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研究。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依托造林专业队、园林绿化公司、防治专业队,积极培育古树名木专业保护组织,推动古树名木保护救护专业化。进一步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专家库,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咨询和技术支持。

3.4 全面落实养护责任制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落实专项资金,确定每株古树名木的养护责任人。推行日常普通养护与定期专业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模式,养护责任人应当按照养护规范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并防止对古树名木的人为损害;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制订科学的日常养护方案,及时排查树体倾倒、腐朽、枯枝、病虫害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对普查明确的古树名木濒危株和衰弱株及时实施抢救、复壮措施。

3.5 弘扬古树文化,开展古树公园建设

挖掘古树名木的文化、生态、旅游功能,把古树名木保护与秀美乡村、森林城镇、最美乡村、共享农屋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自然和历史文化相结合,与百姓的风俗习惯相结合。围绕乡村振兴、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集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古树公园,打造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古树文化,用文化传承绿色,促进一方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

3.6 加大保护宣传工作,不断提升保护意识

运用多种媒体平台,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搜集整理古树名木相关传说、典故等历史文化资料,编辑出版《四川古树名木画册》等宣传物(品)。及时向社会发布古树名木保护信息,开展最美古树评选,举办古树摄影比赛等,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

3.7 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险和补偿机制

开展古树名木补偿机制研究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的积极响应。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古树名木补偿机制,确定古树名木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方式,用于因地震、火灾、爆炸、雷击、暴雨、泥石流、雪灾等自然灾害或病虫害造成的古树名木受损或死亡事故赔偿。引入保险机制,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增强古树名木灾后抢救复壮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古树名木的关注度,提升全民的生态意识,吸引更多的人士参与到关爱、保护古树名木的活动中。

猜你喜欢
古树名古树普查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古树》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家乡的古树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