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2020-12-26 14:34朱珂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互联网+政治

李 翔,朱珂玟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变革的同时,也使“互联网+”开始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行业”,但这绝非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实现合力最大化的一种新形态。这种新形态几乎波及各个领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自然也概莫能外。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在培育其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虽然在不断地革故鼎新,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与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诉求相脱节的现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则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它不仅提供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能够让教学突破时间、场域等方面的局限,充分实现课程资源整合共享的新格局。如是观之,我们要积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有的模式,使其发挥最大的育人效果[1]。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互联网+”的关联与耦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以往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教师的教法、教学系统的规划都紧紧围绕着考试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违背了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无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从教材中获得的信息和资源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的发展诉求,高校在教育方面的工作重点也必须做出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架构起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实践环境,形成了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圈、学习生活圈、人际交往圈、校园舆论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形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复杂且不稳定,学生接触的信息多种多样,良莠不齐,他们容易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此,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会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甚至对互联网采取拒斥的态度,但其实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资源,与其对其拒斥,不如有效地去驾驭,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契机,使互联网资源成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新平台和助推器。

事实表明,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高度的关联。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和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内涵与价值是高度吻合的,把网络技术应用在教学之中,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从网络平台获取不同的信息资源,既改变了以往教学资源匮乏和枯燥的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不过,这种关联与耦合虽是客观存在,但却不是自动地发挥效应,换言之,互联网并不必然带来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革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主动地参与和学生积极地融入。这就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承担者的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接触国内外先进的学术思想,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使“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加契合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彰显思政育人的实际功效,在网络技术的助推下,做好学生思想上、行动上的导航者和引路人。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境遇

虚拟性、交互性和多元化是互联网开放、共享、创新技术理念的高度体现,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带来新的机遇

1.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资源

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这种全球性的知识体系已经形成,因此需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2]。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终端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外化为视频、图片等大量不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向学生们展现直观、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理解与学习,摒弃以往以书本为中心教、学、考的单一授课模式,使教育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同时,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进行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单一、死板的教学内容,向课堂输送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得教学内容更有时效性和吸引力。

2.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借助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目的的言语行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即时、迅捷性,超越了传统的时空与地域之囿,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更加灵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互联网场域下,教与学不再是单向度的而是双向性的,不再是独话而是对话,不再是线性的传播而是互动的交融,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出新的范式。与此同时,借助网络平台,用感性、诙谐的话语,更容易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实现从文本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换,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空间的同时,也会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3]。

3.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转化

从现阶段看,借助互联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是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路径。教育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是以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为目的的灌输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想禁锢在书本中,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核心素养的养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学生展示最新的时政资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众参与意识。同时,互联网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轻松突破各种来自外界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阻碍,达到自主安排学习的目的。此外,学习内容的“优化处理”得到本质提升,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也可以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完善教学内容之目的。概而言之,和过去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相比较,“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转化。

4.有助于课程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发展

互联网课堂知识的广阔性、开放性、交互性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真实接触,其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养成。因此,高校应该树立起网络发展意识,不断完善课程模式,将互联网课程融入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去,共同构建线上教学课程与线下真实课堂有机互补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学生品德养成的引领者,其地位和作用在线上课堂和传统课堂上都不可忽视。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使其成为传统课堂的补充;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线下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做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同时利用互联网搭建思政课教育评价系统,适当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以达到健全和完善培养体系,培育创新性人才之目的。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所面临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选择的困扰

毋庸置疑,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和无限性,也使得互联网成了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各类资源良莠不齐,甚至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和误导性的价值观念,这无疑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于教师来说,如果不能正确选择具有时效性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教育资源,不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对学生的价值选择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在网络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伴随着MOOC和SPOC等教育模式的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学术观点、教学内容以线上的教育模式出现在社会和学生的视野当中,虽然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但一旦这种教学模式过度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使学生的精力很难重新回到学习本身。从学生的发展考虑,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念的培养阶段,网络上不良的信息会对他们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特殊学科性质,因此,如何选择合适有效的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4]。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力降低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随时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但是,在线上网络课程中,思政课教师受地域条件的阻隔而丧失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这不利于对思想政治理论人才的有效培养。教育是教与育的结合,教的是方法,育人才是根本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除了传授专业知识,还囊括了心理学、道德品质教育和创造能力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则明显缺少这一功能,无法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的有效培养。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与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传播范围广且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需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熟悉掌握自身专业领域和教育学等相关的知识即可。如今,单纯的知识和经验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不管是网络授课还是线下指导,都需要教师学习必要的互联网技术,拥有熟练的互联网操作技能,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要改变以往的知识传授过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此外,学生在选择教学方式和专业知识上也更加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更加关注学习体验和学习的获得感,这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5]。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路径

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互联网+”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重大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要摒弃传统教育方法和模式的弊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就必须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一)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是创新“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前提,只有安全的网络环境才能提供安全准确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才能保障网络课堂中师生的根本利益。因此,高校要优先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基础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搭建起安全的网络平台,使广大师生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实现过程中拥有安全感和获得感,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使思政课教师能够更好地借助“互联网+”技术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任务,使学生在安全绿色的线上网络中习得知识,养成品德,最大限度地实现互联网的有效运用[6]。

(二)提升思政课教学主体的网络参与度

高校思政课虽有教与学之分,但并非是一种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而是如哈贝马斯所言的主体与主体间的平等交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互动交融之中,都是行动的主体。这就要求在网络环境之下,教师和学生都要成为网络参与的主体。一方面,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适应新境遇,顺应新形势,掌握新方法,积极学习信息知识,提高驾驭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使互联网成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广大学生也要不断提高网络参与的积极性,自觉消除网络资源的负面因子,合理利用网络的正向资源。在具体过程中,参与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参与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参与途径可以灵活多样。同时,学校也要从技术、文化、组织、载体等多个维度,为学生的网络参与提供良好的平台[7]。

(三)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如今,高校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努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但我国固定化、单向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间进行共建合作的桎梏,资源共享、创新研究、高校内涵式发展实现难度较大。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上的战略共建合作,可以在相互的交流协作过程中,使各个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都能够享受到最丰富、最先进、最优质的资源,与此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高校之间还可以实施战略合作方案,组织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共同组建创新发展型的教师科研团队。这不仅可以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又能够为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和不断发展开辟道路。

(四)构建稳定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

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性发展,就必须要搭建稳定高效的网络教学系统。在保证内容准确和有效的大方向下,严格把控资源的引进和输出这两大方面,确保在线教学系统的技术水平,包括在线课程直播技术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此外,还更应当加入必要的辅助监督功能,使教学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最后,应该利用网络后台系统对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定期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反馈检测结果,使教师可以实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8]。只有做到引进、输出、辅助、监督等方面的系统结合,才能构建稳定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提质增效。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全球掀起了信息化革命的浪潮,各行各业都将“互联网+”融入自身的发展之中,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向,在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教师更应该培养新的思维方式、把握新的时代特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网络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向结合,共同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际功效。

猜你喜欢
理论课互联网+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