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梦珂,方章东,杨明明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并找到了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因此,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特点的探析和深入研究,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特质,主要体现在其语言风格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具有“平语近人”“平语近实”“平语近心”的风格特色,语言质朴,平易近人,言简意赅,广征博引,话语内容坦诚务实,旗帜鲜明,流露真情实感又气场十足。
语言质朴,不说空话套话,用平易近人,百姓能够听懂和理解的语言深入人心,用平和的肢体动作、亲民的眉目和微笑触动心灵。既说大白话,又说贴心话。
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他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道德结合,“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从严治党,端正党员作风,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管党治党严紧硬。“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党员个人而言,在优良的工作氛围下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展现自身优势来为人民服务;拥有过硬的素质本领、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及为人类解放事业终生奋斗的决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语言凝练,词句简洁,习近平总书记用最为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述最完整明确的思想,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摆在了突出位置。“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2]27,以人民为师,尊重人民;“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410,与人民同甘共苦,一起完成共同的历史使命。2013年10月,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表达了“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2]298的坚定决心;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引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表达了“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2]98。这些亲民的话语都明确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支撑我党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与爱护,最简单的语言,却表达了对人民最真挚的情感。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寄予厚望,对于广大留学人员,希望他们能够“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着”[2]60;告诫广大有志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2]173;他用一句“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2]127表达了对新时代建设人才的尊重与爱惜。对于党员干部敬民、爱民也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2]412的好干部进行精准定位;强调“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2]394,这是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话语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心中永远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
平语近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群众路线的有力展现,一切围绕人民就应当实事求是,切实做出有益人民的进步成果。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次发言讲话,都是经过岁月沉淀和阅历积累产生的思想成果。平语近实,不仅体现在语言平实的表象,更体现在内容上对实干兴邦的探索与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曾谈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48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从现实社会中活动的人的角度,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活动”[3],所以人类的一切活动实质上就是在客观世界里、在实际和事实中的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理想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坦诚务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治国理念深入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内心。
对于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要掌握“摸着石头过河”[2]67-68的改革方法[2]21;强调“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2]400;用“对症下药,该吃中药的吃中药,该吃西药的吃西药,或者中西医结合,该动手术的动手术”[2]377这一朴实幽默的语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作指导。
对于中国国内外的发展,各方面也都奉行一切从具体与实际出发的原则。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考察输油管线泄露引发爆燃事故抢险工作时强调要“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2]196,实实在在地做出成效,拒绝一切形式主义;2014年2月27日,他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针对当前国家网络安全现状,提出要认清形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2]197。在处理两岸关系上,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引用“肯取势者可谓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2]230表达了把握历史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2013年6月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时,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稳步向前”[2]235表明了正确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关键。外交方面,他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2]254在2014年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表明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围绕“实现中国梦,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展开,但在紧扣这一主线的同时,也会根据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有不同侧重。例如:在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及“人民”一词;7次新年贺词中,一共提到74次,其中2014年9次,2015年16次,2016年12次,2017年10次,2018年15次,2019年7次,2020年5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人民”,他的每一次讲话都是在为人民发声。十九大报告中的政策措施,都是由“人民”而展开并有所侧重,如“精准脱贫”“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等,由“人民”引申出来的“发展”被提及232次,“战略”提及42次,“提高”提及37次,“创新”提及59次,“改革”提及69次。
正是有了这种从国情入手、从实际出发的务实态度,才使得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更加坚定信念,并拥有足够的信心与十足的魄力,共同开拓中华民族美好而光明的未来。
平语近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也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语言风格的精粹。
马克思主义始终围绕全人类的利益,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科学认识和规律性的总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推进国际共产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不断从国内国际各方面进行不懈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时就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15,这一形象的比喻,使得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把握醍醐灌顶,更加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地走中国道路。2013年,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引用“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2]413明确表示了衡量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就是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有机统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通过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取得胜利而进一步实现。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当代世界的现实运动和理想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对于理想信念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从祖国的花朵与栋梁抓起,他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提及,“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2]181,希望于孩子们能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又一次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2]50,激励广大有志青年把实现中国梦树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强调无产阶级“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4]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领导人多次出席各类重要的国际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如:世界气候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等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提到我们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瑞士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中,曾引用瑞士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施皮特勒的名言“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命运共同体”作为寻求人类共同利益价值的新视角,在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被提出。中国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下,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融入世界民族之林,并努力成为屹立东方、别具魅力的美丽奇葩。
以真情打动人心,以气场撼动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将细腻的感情和强大的气场蕴藏在柔美的语言中,完美展现其宽广的家国胸怀。2018年,他在新年贺词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昭示了中国人的家国胸怀,以和为贵,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更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诠释了“大国有大国的样子”,展现了中国“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美丽愿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的理论机理,“平语近人”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平语近实”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平语近心”则体现了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社会历史具有整体性,由一定的群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就是创造中国社会历史的群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历史发展在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进行的经验总结和产生的深刻体会。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走好中国道路的基础力量,只有打好群众基础,才能够克服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重重困难。
近几年的新年贺词,习近平总书记都以一种十分亲切的形式为切入点,例如:2015年的新年贺词开头是“时间过得真快,2014年就要过去了,2015年正在向我们走来。”2016年新年贺词开头是“再过几个小时,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这些朴素平常的语言使得习近平总书记的形象宛如普通群众的一员,亲切、平易近人,没有国家领导人的优越感,有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家人一般的深厚情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为民考虑,述民心声。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5],等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不离“人民”二字,用简单、质朴的语言,以人民的名义展现东方大国的风采,用人民的力量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认识世界应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的出发,尊重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牢牢跟随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发展水平与现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先进性的思想话语体系,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在2014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2015年的新年贺词,他强调“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他又感触到“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6]。十九大报告中,用“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7]激励当代青年有所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用准确、朴实、真实的语言诠释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与时代需要相结合,用语言的力量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同进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则是全人类的远大理想。心怀理想,砥砺前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也是必由之路,只有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远大理想的指引下,先向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不断靠近,再一步步实现全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和终极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对党员干部“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敬民爱民的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修身的要求、“廉不言贫,勤不道苦”立德的要求,还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兼济天下胸怀气度的要求,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体现了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理念,既蕴涵中华文化的优良成分,又能够兼具时代气息与中国特色,既广开国门,与世界交流融合,又保持自我,坚定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党和国家领导人,永葆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用美丽的语言表达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心声,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影响人民的价值选择使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入脑、入心。以真诚的态度,多维的视角带领广大人民探索通往中国梦的独特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今中国继续发展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想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就必须具有巩固党领导地位,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的掌握力;具有取得人民广泛认同,扎实群众基础的感召力;具有引领其他社会思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引领力。
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人民心中不可动摇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用行动为人民谋幸福,用语言慰藉劳动人民的心灵,牢固树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取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牢固了群众基础,为引领其他社会思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
“平语近人”“平语近实”“平语近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是开启大众接受和理解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语言钥匙,成为全党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