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2020-12-26 01:19:16韩丽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栓素阿司匹林服用

韩丽民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是指阿司匹林不能预防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或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形成的一种现象[1]。目前,用来评价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实验技术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规范,达成共识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更少。据统计,5%~60%的病人会产生阿司匹林抵抗,从而导致重大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相应增高[2]。

1 AR 产生的可能机制

AR 可能与血小板激活的替代途径、阿司匹林对血栓素的生物合成不敏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阿司匹林剂量过低等因素相关。到目前为止,很难用某一种机制解释清楚所有的AR 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AR 存在一定的群体特征,也就是在不同的人群当中,不同的原因可能导致相同的特征结果[3]。

1.1 与环氧化酶的关系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存在两种异构体,即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2)。COX 是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和前列腺素H2(prostaglandin H2,PGH2)等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主要是通过使COX-1 失活而达到抑制血栓素A2 合成的目的。对于AR 的研究,许多学者将眼光投向COX-2[2-4]。COX-2 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血小板中。COX-2 为诱导酶,可被细胞因子诱导激活,在多种病理情况下作用增强,是PGH2 生成的另一条途径。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主要是通过使COX-1 失活而达到抑制血栓素A2 合成的目的。[4]即使接受阿司匹林治疗,COX-2 产生的PGH2 亦可恢复血小板生成TXA2 的能力,并促进TXA2 合成,从而诱导血小板聚集。不同患者的血小板COX-2 表达程度不同,而且COX-2 也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当有炎症刺激时,COX-2 在有核细胞中的表达可增强10 到20 倍。鉴于此种情况,可以选用一些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的中药及其有效单体与阿司匹林同用,以达到增效的目的,或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已有研究证实生姜中的提取物——非洲豆蔻醇,有很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可考虑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5],但这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1.2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在心血管的预防中,除服用阿司匹林外,病人常需同时服用降脂药、降糖药以及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6],而这些药物与阿司匹林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去思考如下问题:(1)在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中,单用阿司匹林是不现实的,多种药物共用是客观存在的;(2)相同的研究出现不同的结果,除了进一步考察研究方法和手段之外,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特征性是不可忽视的根本问题[7]。

1.3 与剂量的关系

阿司匹林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剂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现在尚无充分证据说明阿司匹林抗血栓效应具有剂量相关性。在对心梗、中风等疾病的二级预防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为75~160 mg/d,对于急性事件,至少需要160 mg 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8]。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目前所有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最佳剂量。对于那些对阿司匹林敏感的群体,只需小剂量(50~75 mg/d)就可以达到防治目的,对于不甚敏感的人群,即使加大剂量,效果也往往很不理想。况且由于其胃肠道的副作用,单纯靠增加剂量是不可行的。另有研究发现,与普通的阿司匹林片相比,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生物利用度较低,这也可能是导致个体之间有效剂量不一致的原因之一[9]。此外,血小板的激活途径也是多样的,阿司匹林的阻断不能涵盖所有的途径。如有研究发现AR 患者的血小板对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极为敏感,并可被其激活,这可能是对AR 的另一种解释。

1.4 其他因素

除上述导致AR 的因素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因素。诸如在疾病过程中,机体对药物反应性的影响,包括年龄、遗传等因素。在稳定的冠心病人群中,22%的患者在休息状态时对阿司匹林敏感,而运动试验后立即变为AR。复发中风与只发生过单次中风的患者相比,其由ADP 诱导的聚集反应明显增强[10]。心血管手术期间,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明显降低。吸烟患者中,AR 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血小板膜上糖蛋白的多态性与血小板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血小板纯合P1(A1)等位基因与其关系最为密切。在发生AR 和对阿司匹林不甚敏感的人群中,年龄有增加的趋势[11]。有外周血管病或糖尿病的患者血液循环中的5-羟色胺水平增高,可以诱导血小板形状的改变(platelet shape change, PSC),而PSC 是血小板激活的早期表现,发生于血小板聚集之前。这些因素所导致的AR,可能都有其群体特征性的存在。

2 如何正确看待AR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被长期用于心血管等疾病的防治,拥有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且价格低廉,小剂量服用副作用较小,特别适合长期服用。但是,随着阿司匹林抵抗的出现,我们必须认识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血栓形成途径复杂,单靠阿司匹林一种药物预防所有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本身就是不现实的。而且,由上文的分析已知阿司匹林的药效还受到剂量的个体差异、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可避免地导致临床上AR 的存在[12];(2)已经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可过分依赖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在服药的同时,应定期检测血小板功能,密切观察临床症状,警惕AR 的存在。

3 AR 的防治策略

对于已出现AR 的人群,可考虑联合其他抗小板药物或以其他药物替代。但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存在着类似AR 的同样现象,如氯吡格雷抵抗。另一方面,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会使严重出血的危险性增高,且氯吡格雷等药的价格较高, 不适合长期服用,因此,联合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或替代用药也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寻求解决的方法。由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存在,使心血管疾病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而反复发作,且多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属于中医学络病的范畴,总属本虚标实,正虚阻络为基本病机。正虚多为脾肾亏虚,脾肾不足,运化失健,痰浊内生,血行滞涩,化而为瘀,浊瘀郁久还可化毒,最终痰瘀浊毒阻于络脉而致诸多疾病的发生。鉴于此病机特点,针对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可以考虑结合具有扶正化浊,祛瘀解毒通络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对除血栓外的其他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也可起到一定的综合控制作用。这样也许可以更大程度地解决AR 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3]。

4 展望

对于AR,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其复杂性和群体特征性是并存的,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研究AR 及临床防治AR 时,应在考虑其复杂性的基础上,兼顾群体差别性,区别地辨证地对待这种现象,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研究方案,为不同的个体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使个体化治疗得到更高层次的体现。比如,我们可根据挟杂危险因素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群体,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群体中AR 产生的机理,相应地揭示其可能的群体特征。目前,关于AR 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也存在很多争议,结合中医中药,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AR 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是一条值得探索之路。

注:本文通信作者:杜宇倩。

猜你喜欢
血栓素阿司匹林服用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祝您健康(2023年9期)2023-09-05 02:06:28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家庭医药(2021年14期)2021-12-02 04:22:41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52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孕妇PGI2,TXA2水平
新风胶囊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素、前列环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