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君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山大”。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用人单位日趋看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但现状却是大学生职业素养普遍缺失,不容乐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面向市场办学,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高校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并重,甚至素养居首也不为过。
当今社会职业竞争日益激烈,除了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来自企业的“用工难”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似乎企业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突出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下滑,没有竞争能力、缺乏职业品质、无法胜任企业工作,用人单位对新进大学生职员的综合评价逐年降低。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大学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希望,因而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建设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个人品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好的工作、确保更好的工作质量,应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并且要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因此,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毕生的职业素养的培育对大学生的就业具有促进作用。
一、职业素养强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何为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就是劳动工作者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具备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劳动者各个方面的综合品质。各类研究文献或有不同,但究其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方面。
职业道德在职业素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长河中,美好的道德素质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职业道德也不例外,职业道德也是从事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前提。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必不可少,好的道德素养备受青睐。
出了大学门,工作靠证件,而证件直接体现的就是各种技能。在这个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有关注自己就业能力。职业能力是通行证,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各种技能证就是进入企业的前提资格,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阶梯,是竞争者之间的基本武器。
意识就是人的所思所想,人的意识是无穷的,它带来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它也是人生成长中无形的手,鞭策自己走向理想的殿堂。积极的职业意识让人走向成功,有了职业意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在自己意识的调控下规划人生,实现人生理想。
二、高校要改变传统观念,打破思维定式,从战略上和战术上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立和完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高校要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通过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培养,使学生在大一就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职业与岗位的关系,使学生早日明白自身定位、职业定位、能力技能、环境资源条件约束、职业理想。通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性格、气质、价值观、态度、意志等因素综合分析和权衡取舍,并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和环境资源条件约束,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确定自身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通过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法制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沟通力、执行力、表达力”“团队力、抗挫力”等课程或讲座,加强对学生职业认识、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的培养,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含金量高的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走向工作岗位后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時,我们还要大力强调大学生对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专业导论、企业实践、学科前沿”等三类讲座,让每位学生入校后能够及时的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给自己未来一个合适的和清晰的定位;指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了解学科和专业前沿知识,着手制定契合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
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行住宿书院制(社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书院和专业学院的作用,通过构建素质拓展教育、人际交往和信息化建设三大载体,配合完全学分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将文化素养内化为职业道德。高校要坚持开展大学生全人格教育和“科学+艺术”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宽度”“厚度”“深度”的协调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通过阅读经典和高雅艺术进校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人具有教化作用,化有形为无形,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
邀请企业高管、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巨大的,榜样就是标杆,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前进动力,能够激励大学生使出洪荒之力,挑战极限,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理想、有使命、有素养、有能力、有责任、有情怀的大学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供给侧改革的全面实施,用人单位日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学生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培育自己的职业素养,是自己在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引导公民的思想进步。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了广大青年的努力和进步方向。高校学生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职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