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社交网络中“好吧”的使用范围逐渐广泛,不只是生活中仅仅用来表明态度的词—“好”。受社会不同思潮的影响,年轻人们在会话过程中赋予了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更多的含义,“好吧”一词的性价比越来越高。
关键词:话语功能;好吧;应答语
作者简介:余天琦(1995-),女,汉族,四川绵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2
在汉语口语交际过程中,问答结构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表达形式丰富,话语功能多样,对会话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以往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汉语疑问句的研究,其实仅仅研究疑问句是不够的,因为答语作为问答结构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问有着密切的关系,问语虽然对答语有制约,但是在问语规定的范围内,答话人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回答方式来完成交际的,不同问语的回答方式有何不同或相同的地方,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语言的发展优先体现在词汇或短语的变化。
一、研究目的
明确会话互动中“好吧”的应答功能界定、应答类型,以及两种应答形式与合作原则的关系。
二、语料来源及理论基础
本文所用语料来源有:微信聊天记录、微博和BBC语料库。所选用的微信、微博中的语料,为了更客观地反应“好吧”的不同会话含义,本文未对各语料作出修改。因此各例子中难免有知识性错误。
本文所用理论主要有:会话分析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等。
三、研究对象
1、应答语
什么是应答语?有确切的定义吗?在王长武《汉语常用应答语》一书中给应答语下了定义:“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由‘会话语-应答语构成的相邻对(Schegloff & sacks,1973)。在相邻对中,常用应答语是人们在对引发语进行回应时,经常使用的一类形式和语义上都比较固化的表达成分。”汉语中的“应”表示回答或随声相和,而“答”则是回答的意思。在《汉书·艺文志》中有:“《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最早应答在此处表示对答,即某人引出话轮,下一人对此作出反应。一般的回答形式,至少是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形式,并不具有“言外功能”。本文认为“应答”一词无论是只“应”,还是只“答”,只要话轮能够给出答案,就是应答语。
由此而看,应答语来源于人们的话轮回转之中,不论是否表明说话者的态度,是否是对上一话轮的有效回答,是否具有表效性,都可以看作是说话人对上一话轮做出的反应。两字分开各有解释,可以只“应”不“答”,也可只“答”不“应”,只要符合会话原则,能让对方理解此话所有的含义,就是“应答”此词在发挥作用。应答者被定义为一种所谓的应答词,它被定义为一种表达信息传达者特定的沟通意图的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将回答称为行动的理由是语言在沟通中形成语言结构。不仅如此,传达特定的行为很重要,所以将应答词称为一种表明说话人意图,引发下一步行动的行为是正确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2、“好吧”的应答功能
“好吧”—表明说话人态度
(1)你去取个快递,好吧?
(2)A:你把快递放到我房间。
B:好吧。
(3)你难得走?好吧,那我看你什么时候想走再去给我放快递。
例(1)中的“好吧”相当于“好不好”,前面是会话主题,“好吧”在这里表示带着些许命令的口吻询问对方意见。例(2) 中“好吧”属于回应话轮,表明对自己对上一话轮的应允。例(3)中的好吧,由说话人一人发出,这里的“好吧”明显具有妥协性,但仍然引发了对自己问句的回答,即“好吧”后面的言语。
本文所研究的应是第(2)种含有应允功能的“好吧”。
3、本文“好吧”研究的范围
a)不包括“好吧”与其他语素搭配变化的变体形式。
b)仅仅研究疑问式问句+“好吧”答句形式。
四、研究内容(论文主要内容)
(一)汉语会话中“好吧”的应答功能界定
“好吧”在言谈交际中经常单独应用,不仅具有疑问和应答的意义和功能,而且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后一种功能是由前两种功能虚化而来的,其线索有两条:1.由疑问功能虚化为提请对方注意的话语标记。2.由应答功能虚化为具有话轮延续,话轮转接功能的话语标记。
陈述句中,“好吧”的功能:
1.表示回答者对上一话轮的肯定回答。例如:
1)小余:我们晚上来吃鸡(一種网络游戏)怎么样?
小于:好吧,今天好好陪你玩儿!(作者微信语料)
2)小陶:我们去逛街嘛!
小于:好吧,正好我也想去。(作者微信语料)
上述两例的“好吧”在对话中属上升语调,表明说话人对发话人的积极应答。
2.表示回答者对上一话轮的妥协回答。例如:
3)小聪姐把我钱包整个拿走了,身上一毛钱都没有,难道要走回去?好吧!!!!!委屈你了。(语料来自微博)
4)……。好吧好吧,本来大家高高兴兴地准备去郊区,就因为你忘记给车加油,这下子白忙活一场,扫兴死了!(BBC语料库)
例3)中,“好吧”一词单独成句,起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能清楚地感知说话人的心情,不得不做出以下行动。例4)中,“好吧”位于说话者回应上一话轮句首,后面是说话人的具体表述,此句中,即使去掉“好吧”也不影响说话人意思的表达。同样是暗含了对于事情的妥协。
以上两例的“好吧”均为降调。这两种“好吧”的回答意义是接受对方的要求或表明事情的客观发展,处于回答的开始阶段。与例1)、例2)相比,接受的意义减弱,静态的表现功能得到强化。当对方不再提出要求或建议时,“好”的意思消失。删除“好吧”由于不影响文章的意义价值,“好吧”可以作为一种谈话标记语使用。
(二)“好吧”应答类型
本文的“好吧”应答类型主要是从话语的语调上来区分。
1.升调“好吧”
1)小余:我们晚上来吃鸡(一种网络游戏)怎么样?
小于:好吧,今天好好陪你玩儿!(作者微信语料)
2)小陶:我们去逛街嘛!
小于:好吧,正好我也想去。(作者微信语料)
上述两例的“好吧”在对话中属上升语调,是对对方所提疑问的肯定回答,带有积极的情绪。在这样积极的语言环境中,说话双方都能接受并顺应语言氛围,主动遵守交往原则和会话原则,让双方的交流畅通无阻且具有有效性。根据这种积极情感脉络的影响和驱动进行交往的双方在心理上达成了合作,戏剧性的情感相互协作,这种沟通使双方能够处在一个良性的沟通循环模式下,这也是一种良性的健康互动模式。
2.短促降调“好吧”对对方所提疑问或要求建议等的消极应答。如:
(科学特搜化面试时间更改,曾小贤给陆展博留言,展博还是错过面试)
陆:看见了,可是你能告诉我5点2是什么意思吗?
曾:你不觉得这个2很像改时间的"改"字的左半边吗?
陆:好吧。算了,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我实在是太背了!(《爱情公寓1》第17集)
(周小北得知王媛去给人当了保姆,十分震惊)
周:王媛,你可真行,你怎么连当保姆这种事都干得出来呢?不行,我得跟你绝交。
王媛:啊?好吧。(对韩文静)不是,当保姆怎么了?(《新阁蜜时代》第12集)
陆展博对曾小贤牵强离谱的解释表示诺异,但意识到错过已成事实,又不得不勉强接受;王媛惊讶于好友周小北在知道自己当保姆的事情后反应如此过激,未曾料到严重到耍绝交的地步,但好友竟己 提出,她化只好通过勉强接受来适巧。[1]
(三)“好吧”消极、积极应答与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格賴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2]所谓“合作原则”,是指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准确的理解对方含义,可以有利于我们和对方进行有效的交流,有助于使我们避免与对方产生矛盾。如果人们在交流中严格遵循合作原则,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双方可以方便、迅速地理解对方的沟通意图,而现实生活却不是这样。否则就不会出现委婉的话语,合作原则只是对人们的语言交往过程的描述,而不是用于规范人们的语言行为。以下以“好吧”为例:
(1)妈妈:“明天上午我要去跟朋友逛街,中午不和你去吃饭了啊。”
小余:“好吧,随便你。”(来自微信聊天记录)
(2)……。好吧好吧,本来大家高高兴兴地准备去郊区,就因为你忘记给车加油,这下子白忙活一场!(BBC语料库)
例(1)中,小余对于妈妈话轮的应答,虽然表现出了妥协性,但是由于小余的回答是“随便你”,而没有直截了当的对妈妈的话轮作出行为回答,因而小余的应答是模棱两可的,甚至可能引发下一话轮。例(2)中的“好吧”同样没有直接对上一话轮做出直接应答,而是仅随之解释了其原因,表达了情绪,但并没有因此给出下一步行动,因此是其他方法去郊区还是不去郊区了还需要下一话轮进行解释。
(四)结论
“好吧”在时代的潮流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不在简单的表示同意、可以、愿意等义。言简意赅的传达了说话人当下所要表达的内心想法,甚至可以在引发下一话轮,而不是止步于此。对于语言的表达,人类并不满足于此简单交流,词语的“经济性”也不只是体现在“好吧”。在这悠久的语言发展历史中,人们的沟通能力随着语言的使用不断提高。人们为了使交往更加顺畅,进行给中交流活动,不断地提升言语表达能力。而如今,为了更简洁的表达话语,人类一次多用。语言分析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对会话的分析,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语言在交流中起到了促进社会关系的作用,能够进行沟通。当所有参与者都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手段来参与沟通,并且为了达到预期的语言使用效果,就需要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学习。
注释:
[1]谢静静.会话互动中的话语标记“好吧”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邵敬敏,朱晓亚.“好”的话语功能及其虚化轨迹[J].中国语文,2005(05):399-407+479.
[2]谢静静.会话互动中的话语标记“好吧”研究[D].安徽大学,2017.
[3]张晓传.论“好吧”话语标记的形成及其话语功能[J].理论界,2013(09):160-162+34
[4]石玉.消极应答委婉语“好吧”对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J].海外英语,2017(10):196-197.
[5]王长武;雷璐荣.汉语常用应答语[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