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了!”妈妈喊了好几遍,可是三岁的妞妞拿着玩具仍然聚精会神地玩着。“吃饭了,宝贝!你看有你爱吃的虾仁!”姥姥走过来哄劝。
“不嘛不嘛,我还没玩够呢……你给我端过来吃!”姥姥无奈,将饭菜盛在小碗里,坐在妞妞身边,趁着孩子玩玩具的间隙,迅速地往孩子嘴里塞一口饭菜。
这样的情景相信很多家庭都有过。营造一个适合吃饭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而且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两岁以上的儿童应当与家人一起进餐。每日定时进食早、中、晚三餐正餐及两顿加餐茶点(可以是水果、乳制品等)。与家人共同进餐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进餐氛围,在餐桌上,孩子可以有较多的食物选择,摄取到更多种类的食物,增加接触不同类食物的机会,有利于减少偏食现象的产生。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担心孩子自己吃饭会弄得哪里都是,带来额外的麻烦,或者担心孩子独立吃饭能不能吃饱,是不是太慢……习惯于喂孩子吃,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进餐的意识,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其实,两岁以后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独立进餐。
很多家庭在家长做饭时,为了能够让孩子安静一会儿,通常会在餐前打开动画片或者电子产品。一旦到了开饭时间,孩子还会找各种理由继续看电视或电子产品,或者让家长答应一边看一边吃。甚至有个别家长为了让挑食的孩子顺利进餐,会主动提出让孩子一边看着电视或电子产品一边吃饭。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消化,而且不便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到了吃饭时间马上放下手中的事聚集在饭桌前,介绍一下今天吃的食物,表现出很期待用餐的状态,吸引孩子的的注意力,让他们离开电视及电子产品。
零食对于儿童而言,具有强烈的诱惑力。零食大多造型美观,味道香甜,强烈吸引着每个孩子。但是,大量进食零食令孩子产生饱腹感,导致正餐时孩子不爱吃饭。另外,一些零食具有浓厚的味道并且盐及糖分超标,会让孩子习惯于这些味道而拒绝家常菜品,导致偏食及营养不均衡现象的发生。因此,在给孩子选择零食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天然的、健康的零食(如水果、酸奶、坚果等),尽量减少食用有过多添加剂或者过甜的零食。零食应该安排在两餐之间,不要在饭前给孩子吃零食。
遵守餐桌上的礼仪,不仅体现了一个孩子的教养和礼貌,同时展现了他的家庭家风、素质和良好的习惯。
首先,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
第二,学习正确端碗、吃饭:幼儿大拇指在碗边缘,其余四个指头放在碗底(龙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势;凤点头,右手拿勺筷吃饭的姿势),并养成习惯;
第三,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第四,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第五,不翻拣盘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
第六,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第七,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尤其在吃自助餐的时候,剩饭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第八,退席时要将残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内,座椅放正,向同桌告退说:“请慢用,我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