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 伟
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实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以担当责任增添发展动力,以高质量发展肩负责任使命,精心打造具有神东特色的责任品牌
1985年,在陕北蒙南毛乌素沙漠边缘乌兰木伦河畔,伴随着党的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我国能源战略重点西移,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2011年神东原煤、商品煤产量双双突破2亿吨,建成国内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2019年,神东累计产煤1.9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5%。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指标达到国内第一、世界领先水平。
35年里,神东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实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坚定不移坚持安全发展第一,全力以赴保障能源供应,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打造绿色美丽神东,不断深化地企共建共融共享,以担当责任增添发展动力,以高质量发展肩负责任使命,精心打造了神东特色的责任品牌,做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和谐相处;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高危行业向本质安全型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精益管理型转变,由粗放开发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由环境治理向清洁绿色型转变。
作为国有煤炭企业,神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无人则安”“零事故生产”,始终把“零伤害”作为奋斗目标,把“煤矿能够做到平安无创伤”作为坚定信念,将安全理念融入制度体系,贯穿于生产实际,从源头上筑牢安全根基。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对号入座、职责明晰”的责任体系。逐级细化界定责任清单,明确各层级、各岗位1100多项安全责任和工作标准,确定1700多项追责情形,将考核结果与安全风险抵押金、专项奖励、绩效工资、干部综合考评结果挂钩,有效保障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标准的贯彻执行。
实施风险预控管理。2007年全国首批试点建设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努力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降低事故发生率。2011年该体系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目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已成为神东安全管理的常态化手段,统计、分析、研究安全倾向性、趋势性、规律性问题,实现危险源和隐患跟踪、预警、管控的闭环管理,切实推动安全生产科学管理。
严格现场安全监管。实行安全监察、现场检查、管理审计三条线并行,形成动态、定期、专项相结合,日常、月度、季度检查为一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监管网络。建立业务部门、二级单位、区队、班组、岗位“五级纵向”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突出业务保安部门、领导跟班带班和步行检查,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无盲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现场安全生产水平。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12个矿井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6个煤矿单位安全生产10年以上,公司近年来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05以下。2015—2017年期间,创出连续生产829天、产煤4.3亿吨的安全水平。2017年12月11日至2020年7月底,累计连续安全生产960多天,产煤超5亿吨。
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神东围绕煤炭生产主责主业,坚持精干高效的企业运营模式,精细组织生产,精到打造品牌,精准配置资源,实现生产高效率、产品高质量、经营高效益,持续培育和创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精细组织生产。2019年,公司克服内外不利因素,合理安排接续,超前安排矿务工程,优化队伍调配,全年进尺336100米,超计划20089米;采取量化包干、定额清算、分步单价、超额激励等措施,单进水平同比提升22.87%。加强市场研判与产运销衔接,狠抓外运日兑现、周调整、月均衡,全年完成煤炭产量19065万吨,超额完成114.7万吨;产量占国家能源集团煤炭总产量的37%,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能源支撑。
精到打造品牌。围绕打造一流煤炭品牌形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煤质源头管理,突出现场煤质管控,不断优化洗选工艺,及时升级产品结构,全公司商品煤发热量同比提高10kcal/kg,确保了神东煤品牌和环保煤品质。充分发挥公司煤质管理专业化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协同效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品升级,全年完成品种煤4023万吨,创公司最高纪录。
精准配置资源。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煤炭板块的骨干企业,神东始终以集团利益最大化为己任,以“增产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为抓手,深挖管理内潜,全年实现利润236.3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23%,利润贡献率继续位居全集团前列。强化预算执行,持续推进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考核导向,完全成本实现各单位自主选档考核,各单位同口径完全成本平均比年初预算降低3.01%。以内部市场化为抓手,单位之间建立契约式服务网络,单位内部细分市场主体,各单位降本增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公司“双增双节”11.5亿元。持续推进全面定额量化管理改革,建立矿井单位生产业务劳动定额体系,调动了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缓解了生产一线缺员压力。
神东瞄准煤炭行业发展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借鉴、集成各行业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开展煤炭开采核心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支撑了现代化矿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持续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与国内外著名大专院所、科研团体、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对安全生产技术重大难题进行研究攻关;引进尖端人才、配齐科研设备,增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了公司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借助西北安全生产科学院、矿井水文地质研究院、煤矿防灭火研究院三个专业化技术服务机构,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不断攻克煤炭采掘技术难题。2019年公司投入科技资金6.87亿元,取得科研成果57项,《智能煤矿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8个项目荣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其中,“神东区域自动化控制领先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个科技创新项目荣获首届安全科技进步奖。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居全国煤炭行业前列,全年创造经济效益1.6亿元,科技创新实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高。
智能矿山建设高效推进。公司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条件下均建成了自动化工作面,榆家梁矿薄煤层工作面实现沿煤层自主割煤,自动化率达85%以上。8.8米智能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创单日产煤6.55万吨新纪录,资源回收率同比7米支架提高20%,凸显了神东科技创新的“硬核力量”。
神东秉承“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的理念,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不断创新治理技术与模式,累计投入生态环境治理资金41.5亿元,累计实施生态治理与建设330km2,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空间结构,植被覆盖率由3%提高到64%以上,走出了一条主动型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生态矿区。面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神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原则,将绿色发展纳入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了集决策、职能管理、专业化运行为一体的环境管理体系。创建了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营造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的“三期三圈”生态环境防治技术模式。创新形成神东生态环境技术,累计获得生态环境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2019年,公司投入生态环保资金3.5亿元,实施神东生态示范基地、塌陷区治理、燃煤锅炉改造和废水治理改造项目102项,治理面积820公顷;建成大柳塔煤矿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哈拉沟煤矿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建设绿色矿井。神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做法,所有矿井全面配套建设了环保水保设施,13矿(14井)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其中7矿(8井)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坚持“源头减少、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理念,加大“三废” 综合治理与利用,矿井水实现全面达标治理与充分利用,煤矸石实现源头减量化与末端资源化;煤尘与烟尘实现全过程防控与全面达标治理,荒地与采煤沉陷土地复垦治理为林地与耕地资源。
生产清洁煤炭。坚定不移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全面落实国家节能低碳发展战略,在天然煤质好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煤炭清洁生产,狠抓结构、技术、管理三大措施,着力降低煤炭生产能耗,原煤生产综合能耗2.52千克标准煤/吨,入洗原煤电耗2.23千瓦时/吨,均低于国家先进值标准。原煤100%入洗,开发出特低灰、神优2、精块4等70多种清洁优质商品煤种,减少了污染物随产品外运,为社会提供了清洁煤炭。
神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践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共享发展有机融合,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和大爱情怀。
关心关爱员工。举办公司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比赛,2019年聘任各级技能师1051人,营造了尊重人才、促人成才的氛围。2019年1名职工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19名职工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关心员工身体健康,推广应用湿式除尘通风系统等技术成果,大大降低作业时粉尘浓度。启动全员补充医疗保险,拓展医疗服务网点,减轻员工就医负担。全年帮扶困难职工1971人次。
努力提高员工获得感、幸福感。从基础性、综合性、普惠性、战略性的民生工程做起,实施乌兰木伦河1号桥重建、职工公寓维修、优质岩溶水引入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做实“文化送一线”“电影下基层”等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游泳、少儿舞蹈、少儿书法、声乐、瑜伽、广场舞等公益培训,大大满足了员工精神文化需求。
精准扶贫帮困。2019年累计向米脂、吴堡两县定点扶贫3200万元,引入外部帮扶资金86.8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7个,开展产业帮扶、基础建设、消费扶助、提升技能、精准教育、送医下乡等扶贫帮困“组合拳”,帮扶米脂、吴堡两县4万多人顺利脱贫摘帽,走上致富路。
积极推动地企共建共享。探索构建“互惠互利、共存共荣”新型地企关系,加大地方基础设施、教育等投资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参与周边事故救援103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32人;成功举办第四届内蒙古煤矿救援技术竞赛,促进抢险救灾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