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0-12-25 03:17:00顾冠男武琳蕴夏志凤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导图绘本小学生

顾冠男 武琳蕴 夏志凤 于 慧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不断发展,英语教学进入小学阶段,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小学英语阅读存在阅读资源有限、阅读策略运用较少、阅读评价片面等突出问题,思维导图的灵活性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有助于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的要求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 版)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看出,新课标对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英语学习不是简单的单词、短语、句式的学习,而是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小学英语阅读现状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度重视语言形式的讲练而忽略对文本结构的理解的现象。阅读中,重词汇、轻篇章,重语法、轻修辞,将阅读过程变为词汇习得和语法讲练,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无法为后续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综观当前小学英语阅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语言学习背景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基于社会历史背景形成并处于不断发展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1]。当前,英语学习虽然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起步早,学习渠道增多,学习方法得到改善,但小学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依赖英语教材来完成的,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大多数小学生只是读写与背诵书本中的字、词、句、篇章,这样的英语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部分学生甚至在单词旁边标注中文汉字或拼音帮助拼读,这一学习方法并不可取,不利于英语语音知识的掌握,也会加大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二)阅读材料资源有限

阅读材料是开展有效阅读活动的基本保障,是提升阅读素养的桥梁。小学英语阅读推广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平衡,阅读材料较少且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阅读资源有限和现有资源书目混杂两方面[2]。当前不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以课本为主,而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以日常交际对话和语言知识点为导向的小短文为主,无法提供完整的阅读体验并满足学生阅读需求。虽然线上线下英语阅读资源不断增长,但阅读资料良莠不齐,部分英语绘本和小说经过数次的改编和改写,失去了原来的表达,甚至出现了中式英语的表达。

(三)阅读策略运用较少

阅读过程中存在泛泛而读,追求量、忽视质的现象。英语阅读中遇到生词、陌生的表达方式时,学生多依赖电子词典或是中文译文,影响阅读效果和阅读质量,甚至会造成畏苦怕难的抵触英语阅读的情绪。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引导和指导,学生止步于生词,无法领略英语阅读的乐趣。

(四)阅读评价片面

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能力评价通常基于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价维度较为单一,评价方式过于片面,仅仅通过几个选择题对一段阅读材料的阅读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做题过程中有时借助做题的技巧选出答案,未能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文本内容,以做题为手段的阅读评价忽略了阅读中的流畅度、文化背景等阅读相关因素,无法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五)阅读体验缺失

小学英语阅读客观存在缺少阅读内部动机、缺乏独立阅读思考两个现象。当前,小学生英语阅读以课中和课后绘本阅读为主。课中,教师组织集体阅读,通过课堂发问引领阅读过程;课后,家长或教师布置阅读,学生又处于被动的“要我读”状态。这两种任务式的阅读活动都是基于外部的引导而进行的,在这种阅读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兴趣和阅读时的独立思考,阅读体验感不足甚至缺失,不利于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 世纪70年代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他提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要求充分发挥左右脑的作用,将思维痕迹用关键词辅以图片或线条的形式,形成发射性的网状结构并展示出来。由此,思维导图连接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思维过程和知识体系得以可视化。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生动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变成直观的图片形式。英语学习可以从点到线直至网,构建较为完整的英语基础知识体系,而不是碎片化的英语单词、英语词组或是英语句式。下文将以绘本Ruby’s Wish 的阅读过程为例,具体阐述思维导图在阅读前的启发作用、阅读中的引领作用、阅读后的拓展作用。

(一)阅读前

阅读前,教师可以围绕关键词或中心词,展开分支,进行头脑风暴,这也是一种阅读策略。阅读时,通过关键词预测未知的阅读内容,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Ruby’s Wish 这本书可以从书名中的两个词Ruby和Wish 分别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预测(见图1)。

图1 Ruby’s Wish 书名引导

对于中心词Ruby,可以用 “Who is she?”“Where does she live?”“Where does she come from?”“What happens to her ?” 这样的问题推测绘本的主人公,发问时可以借助绘本的封面图案——穿着红袄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文化常识,大胆想象,推测主人公的身份。对于标题中的另一个中心词wish,则可以让学生从词组搭配的角度领会wish。

(二)阅读中

阅读中,结合绘本内容,边读边问,帮助学生理解篇章结构和文本的细节。可以从细节处入手,结合翻译练习,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如该绘本的主人公Ruby 是一位华裔小女孩,结合文化背景,翻译这个小女孩的中文名字,ruby 在英语中是红宝石的意思,这个小女孩中文名字可以叫作红玉,体现了她的华裔身份,符合文化传统。也可以着眼于绘本情节。Ruby(红玉)100 多年前出生在中国的富裕之家,当时人们思想保守、重男轻女,女性受到诸多限制。个性积极热情、喜爱一身大红打扮的Ruby,不甘只是学做女红生儿育女,胸怀壮志想要和男性一样接受教育。Ruby 最后能否实现愿望呢?根据该绘本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阅读层级的思维导图。初级阅读可以要求完成Ruby 人物介绍的思维导图,中级阅读可以要求对比Ruby 的求学愿望和小阅读者的读书经历,更深层次的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生教育。

(三)阅读后

阅读后,结合绘本内容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归纳,提升拓展,让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文章字词的理解和内容的解读。该绘本可以围绕主人公Ruby 归纳主要内容,从点到面概括绘本结构,也可以结合绘本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文化拓展。比如,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中心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字画、中国新年等,再进行延伸,通过文化拓展提升阅读层次。

结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中是一把钥匙,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绘制导图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有无尽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在阅读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碰到新词或者新的表述,可以通过场景或上下文进行推测理解。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减少了小学生阅读中的阅读障碍,训练了小学生的思维。思维导图的灵活性和直观性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参与阅读,激发了小学生英语阅读的内部动力,体现了学生的阅读主体,提升了阅读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导图绘本小学生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绘本
绘本
绘本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是小学生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