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宁 吕驰云
(1.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8;2.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江苏 南京 210019)
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态度和责任感。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物理教育应回归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器材制作教具,开展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笔者以“力的分解”教学为例,探讨应用生活化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
求知欲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总是想尽办法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引入环节,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如图1所示,用两根细线吊起重物,逐渐增加两侧细线间的夹角,当夹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线断、重物掉落。此实验中所用材料简单易找,效果明显,关键是在细线断裂的瞬间,学生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有效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细线起初不断,后来却断了?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实验过程中绳中张力的变化情况,笔者紧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将线换成橡皮筋,重复前面的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体验,交流感受,将心中的疑问具体化:绳(或橡皮筋)中张力为什么会随两者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比于图片、视频等引入方式,这种生活化实验的引入,一方面它更贴近生活,材料简单易找,制作方便,学生可以轻松地自制教具;另一方面它从视觉和心理上对学生产生冲击,从而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尽快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理解“如果没有条件的限制,一个力可以有无数组分力”?我们可以在纸上利用数学知识,针对一条对角线画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以此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若此处引入恰当的实验,就会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豁然开朗。
如图2所示,将一根橡皮筋上端固定,下端拴一根细线,第一次手拽细线施加一向下的拉力F,将橡皮筋下端拉至位置O,记下该点位置及F的方向。让学生思考:如何分解力F?即如何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替代F的作用?在学生的提议下,在橡皮筋下端又增加了一根线,让学生上台展示在两个力的共同下也将橡皮筋下端拉到了O点,并不断改变两绳间的夹角而保持橡皮筋下端位置不变(效果不变),从而直观、形象地得到结论:一个力有无数组分力。
图2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小实验,不仅实验简单、易操作,还能化抽象为形象,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若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改进实验,则更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如何让学生体会力的作用效果呢?“效果”一词本身比较抽象、模糊,学生对之似懂非懂。因此,笔者层层递进,安排了一系列生活化实验:(1) 用拖把拖地,让学生边做边说推力产生的效果;(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如引桥上的汽车、滑梯上的孩子,让学生分析汽车和孩子所受重力产生的效果。就在学生感到犯难的时候,取出一个简易的自制教具——斜面模型(图3),将一重物从薄木板上端由静止释放,模拟孩子滑滑梯,实验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物体一方面沿斜面下滑,另一方面将木板压得向下凹陷变形,效果一目了然。
图3
将生活中的案例带入课堂,再设置生活化的小实验来模拟生活现象,做到化抽象为形象,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图4所示,在塔吊中悬物的拉力如何分解?学生缺乏实际体验,无法说出悬物拉力有什么作用效果,此为本节课的难点。
图4
笔者设置了一个学生活动,如图5所示,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利用一个同学的身体为实验器材,单手叉腰,手臂与身体形成三角形来模拟塔吊,另一个同学竖直向下拉叉腰同学的肘部,来模拟悬物的拉力,让叉腰同学仔细感受在拉力作用下身体各部位的受力情况,从而准确体会悬物拉力的作用效果。为加深印象,又用一自制教具模拟塔吊(图6),无论是从上侧橡皮筋被明显拉长,还是从实验者夸张的表情和体态中,都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悬物拉力的作用效果。
图5
图6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引入生活化的小实验,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和感受,能帮助学生简化生活事例,构建物理模型,降低思维梯度,突破教学难点。
实施教学内容过渡的方法很多,实验不失为一绝佳方案。比如在上述模拟塔吊实验中,在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后,可进一步要求学生逐渐减小橡皮筋与横杆间的夹角,始终保持杆水平。在此过程中,从该同学的身姿体态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中,不难发现:两分力的大小随着夹角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自然地通过实验将教学从“如何分解”过渡到了“动态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借助习题来巩固知识,本节课为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将生活化的实验拓展到了课堂之外。先让几个同学一起用力推静止的汽车,推不动;再将一根长绳固定在路边的大树上,一个同学就能轻易拉动汽车(图7)。再引导学生应用力的分解知识予以解释,他们拥有了来自生活的实践体验,会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不仅会深刻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还会更加明白理论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
图7
合理设计生活化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