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刚,周彦池,王剑,徐璐,曾彩琼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采购供应部,四川 泸州)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肺 炎(以 下 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随后,全国多地、世界多国相继报道出现感染病例,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其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1]。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病人以发热、干咳和乏力为主要表现。因病毒传播力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3]是战胜疫情的关键。
医院是抗击新冠肺炎的主战场,医务人员是主力军,保护关爱医务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4],药品是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相关防护、消毒产品能为医务人员构建有效屏障,这些应急医疗物资的及时供应是临床开展救治工作的前置条件和重要保障,一个完善的、能持续运转的应急医疗物资管理体系必须在医院内部建立起来,否则将导致临床工作瘫痪,阻碍抗疫进程。
本研究以新冠疫情的物资短缺和应对策略为模型,结合本院应急物资保障实践,对医院建立和完善应急医疗物资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对国家健全统一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力极强、波及面极广,严重损害公众健康,然而,医院抗疫药品、防护物资、消毒产品等应急医疗物资库存在迅速消耗的同时却得不到及时补给,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是必须正视和及时解决的难题。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春运期间,人们社交距离近,迁徙距离远,加剧了病毒的传播;另一方面,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前夕,众多生产、销售、物流企业都已放假,厂家库存物资有限,供应商余货不足,物流停运,导致采购任务难度加大。
新冠肺炎爆发初期,感染、公卫和临床专家对COVID-19的认识有限,临床缺乏防护物资合理使用指引,对物资选用不够准确,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物资的短缺。
客观来讲,医院在春节前都会按照经验较平日成倍储备医用物资,保障日常诊疗所需,以应对供应链上各企业休假。然而,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相关药品、物资消耗量远大于自身承载能力,库存量显得捉襟见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医院这个主战场,医护人员作为主力军,其安全离不开医院物资保障部门的服务。医院可成立应急指挥部,编制和发布应对预案、制度和流程,以院长为总指挥,指定分管副院长指导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工作。
克服困难,保障医院应急医疗物资持续供应。首先,优化流程,结合疫情发展和防控策略,依法依规对医院应急医疗物资采购流程进行优化,“特事特办”“专项专办”,以确保及时供应。其次,多方询问,将应急医疗物资原有的指定供应商拓展到所有合作供应商,并积极在网上寻找货源。再次,多方下单,与所有满足供货条件的供应商同时下单,尽全力采购。
在应急物资采购愈发困难的情况下,可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如实反映应急物资采购量、库存量、日用量、预用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医院可落实专人负责统计和报送数据。在接到政府部门下发的调拨单后,在第一时间委派专业采购
人员到指定地点验收、交接、转运调拨物资,并做好登记,及时反馈。
社会爱心力量慈善捐赠是防护物资的重要来源,也是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一个重要体现。1月24日起,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武汉周边就有多个地市的40余家医院在网上发布接受社会捐赠公告[5],其后,全国各地多家医院也在其官网发布接受捐赠公告。在自行采购和政府调拨都无法满足抗击疫情的物资需求的情况下,医院物资保障部门可参考其他单位做法,向医院应急指挥部建议,依法发布接受捐赠公告,公告内容主要包括物资需求清单,详列名称、规格、标准、联系人等信息。
为做好疫情期间应急物资管理工作,规范其使用,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应,避免浪费,医院可根据疫情特点,结合本院实际成立应急医疗物资管控组,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为最大限度发挥好应急医疗物资的作用,医院可建立管用机制,制定领用制度和流程,由应急医疗物资管控组对各类抗疫应急医疗物资采取专用流程、专用账册、专人保管、专人发放、专人登记的“五专”管理模式,每日在工作群内发布入出库和结存数据。其中,接受捐赠的物资由医院应急指挥部统一归口管理,定时发布公告,接受审计和监督。做到所有物资来源清晰,去向明了。
医院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6]编撰院内防护物资使用指引,并在院内工作群发布,根据各科室特点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及应急物资,在各病区指定专人领取和发放,并如实做好登记,避免物资的浪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可制作宣传防护物资正确使用的图文、电子资料,或者录制宣教视频,并在医院公众号和工作群发布,既能保障员工安全,又能疏解患者和医务人员心理压力,还能物尽其用。
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复学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疫物资紧缺,这已成为多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疫情已扩散到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向16个国家派出15批、共149人的医疗防控专家组[7],同时捐赠大批药品、物资和设备。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已成为当前应对疫情的主要防控策略,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已成为医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确保该体系能及时、有序、持续响应临床一线需求是应当重点关注的课题。建立健全先进的适应当前医疗发展的医疗产品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完善物资应急预案,不仅对于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我们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理论意义。
实践表明,政府资源储备及配置是影响现有传染病防控体系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8-9]。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当前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的薄弱环节。健全统一的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共同课题,也是未来医疗体制改革目标之一。如何理解“统一”是正在面临的问题,如何做到“统一”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强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0]。其次,出台和完善统一的国家法规政策,如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将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纳入其中,并按照平战结合要求,建立满足重大感染性疾病和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要求的应急医疗物资战略储备制度[11]。再次,坚持统一调度,建立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统筹各方力量,让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生产、储备、调配各环节形成合力。最后,坚持信息管理平台统一,与各医疗机构的数据互享互通,整合各级应急医疗物资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明确应急医疗物资的精准需求和详细信息,包括物资品类及其标准、各地物资储备库存量和需求量、企业产能等[12]。
综上所述,以医院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模型,健全统一的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既能有效化解疫情期间医院应急医疗物资短缺问题,又能加强国家和整个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助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有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