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丽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广东 深圳 518118)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是小儿肺炎的常规治疗手段,其可以稀释痰液,消除炎症,对于疾病的控制效果良好[1]。但应当注意的是,小儿肺炎患儿年龄较小,其主诉性与主观能动性往往较差,若不开展有效的护理策略常容易导致预后效果受损[2]。本研究为此提出个体化综合护理,并实际以我院收治的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为例开展实验,研究报道见下。
以单盲法将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的64例小儿肺炎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参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7岁,平均(5.20 1.04)岁;研究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9岁,平均(5.71 1.22)岁,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吸入护理:治疗所需雾化液需现配现用,温度控制在22~26℃,给药剂量从少至多逐渐增加。若患儿吸入治疗时哭闹不配合,护理人员可使用玩具分散其注意力。护理结束后,观察患儿呼吸道内是否存在分泌物,辅助排痰,视情况给予吸痰,避免呼吸受阻。
(2)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儿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若体温高于常温需立即给予物理方式降温,如多喝水促进发汗,使用毛巾包括冰块置于额头、腋窝、腹股沟处。出现呼吸频率、心率加快的现象,表现出昏迷、奔马律等体征,则应立即给予吸氧治疗,调慢补液速度,通知医师并配合其进行处理。若患儿出现急性哮喘合并低氧血症,则应给予吸氧治疗,氧气流量控制在2L/min,浓度控制在40%,确保吸氧不会破幻患儿呼吸道稳态。
(3)生活管理: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饮食与运动方案,其中饮食应当确保营养充足、定时足量,食物以易消化的流食为主,避免使用刺激、肥腻的食品,以此提高患儿营养状况,避免营养不良影响正常治疗。运动方案则以被动运动为主,运动强度与时间根据患儿需求制定,以此提升免疫功能,缩短病情恢复时间。
(4)情绪安抚:患儿由于年龄所限,对于陌生环境的认同度较低,极容易发生抵触与哭闹现象,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年龄阶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情绪安抚。如年龄较小者可利用做游戏、讲故事的方法分散注意,年龄较大者则可以风趣的语言加强沟通,说明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从度。特别注意与患儿家属加强交流,提高其对病情的认知,同时指导患儿家属日常自护手段,配合护理人员监测病情,一旦出现恶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统计两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喘憋等症状消失时间。
计量单位(发热、肺部啰音、咳嗽、喘憋消失时间)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以“±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发热时间(2.12 0.38)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1 8 1.0 2)d,咳嗽消失时间(4.33 1.28)d,喘憋消失时间(4.54 0.95)d;参照组发热时间(5.10 0.6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85 1.42)d,咳嗽消失时间(5.97 1.34)d,喘憋消失时间(6.62 1.49)d,研究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喘憋等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参照组更短[(t=23.182,P=0.001)、(t=5.403,P=0.001)、(t=5.006,P=0.001)、(t=6.659,P=0.001)],差异显著(P<0.05)。
小儿肺炎是因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入侵呼吸系统而引发的换气与通气功能障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是该病首选治疗手段,但考虑到患儿自控力及认知能力较弱,临床多建议在治疗时应用护理手段以保证治疗效果。
本研究提出运用个体化综合护理。该措施是根据患儿基本情况,在尽量满足其身心需求的前提下,确保临床治疗正常开展的护理模式[3]。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其首先是通过吸入护理的方式,确保正常治疗可以正常开展,其次加强病情监测,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再配合饮食与运动干预,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与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最后利用情绪安抚的手段,实现护理人员与患儿的高度配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喘憋等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参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施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症状缓解,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