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府前街校区 王黎军
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分层教育是一种具体教学实施策略。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在教师教学同一个知识点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分成三个层次,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区别对待,用更适合学生现有水平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实现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与提升。
在对教学目标的分层前,首先要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有一个比较深的了解,主要从学生平时表现的知识接受能力和现在的知识水平对学生进行一个比较细致的分层。比如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他们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思维十分活跃,知识接受能力强;B层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中等,在知识的接受方面比较快,思维较为活跃;C层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思维能力较为一般。这样的分层也有其他好处,它可以让学习能力不一样的学生进行衔接,从而做到互补互助。需要注意的是,分层的结果不是保持不变的。教师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并且根据考核的结果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性。但是考虑到学生在思想方面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要全方面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耐心地向学生与家长讲解分层教学的原因和分层教学可以带来的优势,同时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对全体学生完成具体分层后,再对教学的总体目标进行分层,对每个教学时间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甚至可以具体到每一节课堂的目标分层,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状态逐步实施教学,对整节课教学思路的总体布局有个制定。比如以“求一个数的已知倍数的结果”为例子,可以把教学目标分成几个方面:①把目标横向分解,总结出解决此类题目的常见方法,比如小学阶段运用有关乘法的知识来解答这类题目;②结合此教学目标,与几分之几的题型共同教学;③通过教学来实现目标,训练学生在求未知量这类题目时运用到的一些方法技能。像这样来分解总体目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把一个总体目标分解成很多个小目标,而小目标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这些小目标都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的,为学生今后的知识网络结构构建服务。
对总体目标细分之后,还要对微观目标进行分解。教学微观目标是指在教学一个知识点时的教学指导和具体教学建议。有很多教师经常会仅仅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确定微观目标,把所有学生混为一体,这样只符合少部分学生的接受方式。科学的制定方法是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符合学生特定情况的不同的微观目标,也就是对微观目标进行细分。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让教师的微观目标制定也变得更加简便。有了微观目标后,教学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制定符合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把细分目标落实在每个环节中,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在对同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比如A层次的学生会更加侧重在当前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自学,在掌握一定知识后,结合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在思维活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创新。B层次的学生需要增加在学习方法上的灵活度,在解题时能有一个大概的思路,需要时间来帮助他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C层次的学生在知识基础上可能会比较薄弱,在教学时要更注重激发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解题上树立信心,提高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知识获取方面要求不要太高,只需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和基本的解题方法。这样,分层备课才能尽可能满足每一名学生在现阶段的接受程度。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在对学生分层后,在每个层次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可以把它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在不同层次之间也可以建立个人一对一的关系,比如A层次每人匹配一个C层次的人。B层次与同层次匹配。在考试后,把两人的成绩加起来与其他组进行比较,调动学习的气氛,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感和争取第一的竞争感。分层后也需注意学生对其他层次的学生的疏远感,可以多举行一些全班性的活动,打破此时层次间的隔阂。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组队,促进学生们之间的感情。在座位方面也不需要因为分层次的原因而进行调整,教师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
在前面的分层后,教学目标也进行了分层。所以学生最后的知识水平也会存在差距,若依旧是使用同一套作业和考试试卷,会出现分级现象或两端无法顾及的状况。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设置不同的作业。比如A层次的学生不只是要布置知识点题目,同时也要增加一些对学生思路有开拓、有帮助的题目,来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B层次的学生需要相应地布置一些比平时常见题目难度高一点的题目或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尽量多地给学生可以产生成就感的机会,提高学习的热情。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布置比较基础的题目,让其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和课堂上所添加的知识,不要有较多的难题来打击学生的信心。通过对不同层次作业的布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升。然后是在考核上的分层,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检测,主要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在教学分层后,考核也是要进行分层的,分层的原理和目的与作业的分层大致相同,当然作业也是考核的一部分。考核也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成绩分数上的好坏来评判,还要结合每一层次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提升程度进行评测。在考核中,不要越层考核,适当鼓励学生,刺激学生。考核最终目的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知道自己现在的水平,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善。获取努力学习后得到的高分也是一种鼓励,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进而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问题驱动法”在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有效地指引学生应该在哪一方面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优化课堂。(1)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展开对新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设法把旧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共同点结合起来,课前先梳理出相关旧知,为学习新知铺路。(2)在学习方面的教导,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初步“消化”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时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的点拨,总结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3)懂得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构建一个系统性的知识网络结构,使感性材料简单化、易懂化。制定分层学习和教学方案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认知能力范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分层教学运用到教学中所期待的结果是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各有所得。分层教学的差异性、层次性也是符合培养新型人才的新课改理念。它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被照顾到,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且更合适的方法教学,让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提升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