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青山

2020-12-25 05:59:57○李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忠骨毛岸英遗体

○李 卓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己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通过一封电报,两个请求,一个批示,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体会悲痛——惊闻噩耗

上课伊始,同学重温抗美援朝战争,体会战争的艰辛。紧接着,跟随电报回到毛泽东惊悉毛岸英去世的那一天。“主席勋鉴:……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朝鲜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读到这里,同学们体会毛泽东的心情,有的同学说“心如刀割、悲痛欲绝”。随后,我们一起在文章中寻找毛泽东的“痛”。有的同学从语言描写中找到:“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有的同学从动作描写中找到:“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有的同学从神态描写中发现了“痛”:“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又生动形象,同学们感受到毛泽东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

体会矛盾——艰难抉择

彭总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种抉择,同学们体会到了毛泽东的矛盾心理。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金日成要求将岸英的遗体留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尊敬。“……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想到了与岸英聚少离多的日子,想到了岸英赴朝时也没能送一送他,毛泽东怎能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读到这里,同学们交流收集的资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的志愿军战士献出了生命。有的同学补充道:“像毛岸英这样英年早逝的将士还有许多,如39 军116 师参谋长薛剑强,39 军后勤部副部长……”进而换位思考毛泽东作为一名伟大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许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而痛苦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最终,作出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课堂之我见

我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我还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今天,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泽东,感受了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感和不同凡响的伟人胸怀。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石家庄市广安大街小学五年级6 班 辛佳晨

教师小结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一埋,埋出了中朝人民的友谊,埋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毛泽东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人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

猜你喜欢
忠骨毛岸英遗体
华诞献词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01:58:26
留住红色经典课文的“语文味”——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7:58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红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5:42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侨园(2016年5期)2016-12-01 05:23:29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延河(2016年6期)2016-08-04 19:43:28
车载式遗体火化设备设计与应用
铮铮忠骨昭后人——纪念长泰游击队总队长吴三地烈士诞辰100周年
红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5:57
祭烈士
大江南北(2015年4期)2015-11-24 10:30:43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
军事历史(2003年4期)2003-08-21 06:35:26
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
军事历史(1998年4期)1998-08-21 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