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法治疗重症肺炎的可行性分析

2020-12-25 04:05徐沁张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络脉通络重症

徐沁,张谦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0 引言

重症肺炎(SP)是ICU一种常见的肺系疾病,存在较高的临床发病率、病死率,同时又具有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及难愈等特点,使其成为ICU难治性疾病之一,同时也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临床中多通过单纯实施抗感染手段治疗该病,但根治性欠佳,且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须积极寻找更为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故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古代中医学中并未有与SP明确对应的疾病名,近现代医家众说纷纭,将其归于“喘证”、“咳嗽”等诸多病症,并未有所统一,直到《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根据SP的症状及体征将其归纳为“风温肺热病”的范畴,是“风温肺热病”较重的阶段,从而规范了重症肺炎的诊疗[1]。纵观文献,鲜少有从“肺络”理论角度讨论治疗SP,故本文将从多方面讨论中医通络法治疗重症肺炎的可行性,为中医药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1 重症肺炎与“肺络不通”相关的理论依据

1.1 SP是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憋喘、甚至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厥冷等症状为主的肺实质性炎症,迁延难愈,疾病后期常见多脏器组织功能衰竭。有研究认为,正虚、邪实为重症肺炎的主要病机,正虚以气阴虚为主,邪实以痰热壅肺为主[2]。与此同时,将SP按照“风温肺热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常见的证型有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胃热盛、热闭心包、气阴两虚、邪陷正脱等,其中以“痰热壅肺证”所占比例最多[3]。故SP的中医治疗大法应以扶正(以益气补阴为主)、祛邪(以清热化痰通络为主)。

1.2 络脉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卷三第十《经脉篇》,其别出经络,乃经脉次要分支。《针经指南》云:“络有一十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由此可见,络脉纵横交贯,遍布全身,五脏六腑均有分布。肺络有广义与狭义之别,肺络广义是指肺经所有的络脉,狭义则是指布散于肺和肺系之络脉。肺络隶属于络脉系统,同时又是构成肺系组织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黄帝内经集注》关于肺络有此定义:“肺之经络,循鱼际尺泽腋之间,即其间见之络脉,乃肺之络。”现代医学上,肺络即相当于肺循环,气管、各级支气管、肺泡,肺经分布范围的皮肤、黏膜等及依附于上的其他系统[4]。《灵枢·卫气失常》曰:“血气之输,输于诸络。”按照肺络的生理功能划分,可将肺络大略分为血络、气络两部分,血络是指以行血、濡养脏器为主的肺络,气络则是指以行气布津、温化机体为主的肺络。血络以行营血为主,养本脏,化生神气;气络以行气津为主,温养机体,感信息[5]。肺之气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具有内在一致性与高度相关性,血络和人体微循环系统密切相关[6]。

1.3 自古以来,各医家名著经典均对“通络法”有所涉猎。《素问·三部九侯论》云:“经病者治其经,络病者治其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其出血,以见通之。”汉代张仲景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诸多论述明确体现了各代医家对于以“通络法”治疗的认同,络脉分布全身,其畅通无滞、气血流行正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同时,由于络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各异,故“通络法”在不同情况下也有所迥异,正如高士宗于《医学真经》中提出:“通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创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学说,并宗《内经》“输其血气令其条达”之旨,提出了“大凡络虚,通补为主”与“络以通为用”的治疗法则,即在治疗过程中应以通补入络,补所虚,通其利。故通络法不仅仅是单纯地以通泄为用,也兼顾了补虚之效。

1.4 “通络法”于治疗肺系疾病的运用

1.4.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据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表明,流感在全国范围内的暴发次数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了公共卫生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医上将流行性感冒归于“风温肺热病”范畴,其病理因素以热、痰、瘀为主,故应施以清热化痰通络之法。“连花清瘟胶囊”,据《中国药典2015年第一版》所示,其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大黄等药制成,主要功用为清瘟解毒,宣泄肺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热毒平注射液”由黄芩、栀子、猪胆粉、灯盏花等四味药物制成,四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有研究证明[7],热毒平注射液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强机体进行有利于抗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又不产生过强的病理性炎症反应。

1.4.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慢阻肺为临床之中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是以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为典型特征的一类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等[8]。中医上将慢阻肺归纳于“肺胀”、“咳嗽”等病症范畴,《丹溪心法·咳嗽篇》有云:“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得病。”气血阻滞、痰浊阻肺及肺气虚是其主要的发病因素。慢阻肺易反复发作、病程长且难愈,肺络郁滞,气机不畅,应施以补虚化瘀通络之法,此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患者血液的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提倡[9]。有用“丹参注射液”治疗COPD者,证明采用活血化瘀、益气温阳之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增强氧分压、降低CO2分压[10]。

1.4.3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和呼吸困难为典型临床表现的疾病,其本质是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11]。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多予患者抗炎、扩张支气管等治疗,虽可缓其标,但不可治其本。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必有伏饮”,明确提出,本病以痰为夙根。有以“益气化痰方”治疗者,用黄芪、白术、炙麻黄、葶苈子、橘红、甘草等药,益气通络豁痰,此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虚实夹杂证临床疗效显著[12]。又有以“活血化瘀方”治疗者,方用丹参、黄芪、法半夏、桔梗、麻黄、桃仁、地龙、款冬花、五味子、甘草等药共奏活血通络、化痰祛瘀及益气补中之效,治疗实验表明,服用此方患者得以有效改善肺功能,进一步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13]。

2 小结

综上,重症肺炎属于风温肺热病范畴,最关键的病因是气、阴虚与痰瘀阻滞,诸多研究表明,其中以“痰热壅肺证”一型所占比例最多。络脉分布五脏六腑,肺络之中又分血络、气络,若以阴阳属性区别,血络为阴,气络为阳,血络濡养肺脏之功为阴,气络行气、温化痰饮为阳,而临床中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主张气虚则益气通络,阴虚则滋阴通络,同时祛除痰瘀,利肺络通畅,标本兼顾,内外同治。同时通络法于治疗多种肺系疾病上亦有所成效,进一步佐证了通络法于肺络的积极作用。

因此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与“肺络”及通络之法息息相关。中医“通络法”为辨证施治重症肺炎拓展了思路,在临床上的辅助治疗中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络脉通络重症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络脉理论临床应用研究进展